《不要喊妈平等条约》走红网络,有远见的父母都这样做

文 | 等柚白 主播 | 晴天 编辑 | 山月后院、简单就好

随着假期的到来,很多老母亲又开启了与“神兽”斗智斗勇的生活。

看似与往年一样鸡飞狗跳的假期,却有人玩出新花样。

《不要喊妈平等条约》走红网络,有远见的父母都这样做

成都一个叫张鹿的妈妈,就与儿子签订《不要喊妈平等条约》,来规范孩子的日常行为。

该条约的内容也戳中了很多为人父母的心,引起大家的共鸣,因而走红网络。

张鹿是一名文字工作者,经常在家办公,7岁的儿子放暑假后,不管大事小事都要喊妈妈,让她无法安心工作。

张鹿的丈夫经常出差在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她在带孩子,所以儿子很依赖她。

“妈,我饿了”
“妈,我要睡觉了”
“妈,这道题我不会做”

“妈,我睡醒了”
“妈,我出去玩一会”
“妈,你在干嘛”

《不要喊妈平等条约》走红网络,有远见的父母都这样做

“妈,我穿哪件衣服”……
张鹿的脑袋都要被儿子喊得爆炸了。

张鹿发现,很多问题是儿子可以自己解决的,但是他因为习惯性依赖,所以往往遇事就下意识地喊妈。

为了让自己能安心工作,也为了培养儿子独立自主的意识,张鹿决定,与儿子签订一份《不要喊妈条约》。

条约里明确列出培养儿子自理能力的内容,比如:

要求儿子早上起床自觉洗漱、自己找衣服穿;也有要求儿子在独立完成所有题目之前,不要喊妈!

《不要喊妈平等条约》走红网络,有远见的父母都这样做

有意思的是,在这份条约最后,还特别强调了爸爸的作用:

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请等爸爸回家后,让爸爸帮忙。

该条约走红后,很多父母竞相模仿。不得不说,在呵护孩子健康成长的同时,培养孩子的自主独立性也非常重要。

但是,想要让这份合约真正生效,还需要父母的共同努力。

01 培养孩子独立意识,是对孩子真正的负责

中国有句古话: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不要喊妈平等条约》走红网络,有远见的父母都这样做

据研究,3岁的孩子已经对学习和探索有了很强的兴趣和欲望。

所以,从孩子3岁开始,父母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鼓励孩子积极探索。

这样,才能培养孩子自信的人格,从而变得独立。

2000年,17岁的“天才少年”魏永康考上中科院的硕博连读研究生。

但3年后,因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完成硕士毕业论文”等原因,魏永康被学校劝退。

当时这个消息引起人们一片哗然。20岁的天才少年,连天冷天热该穿什么衣服都不清楚。

《不要喊妈平等条约》走红网络,有远见的父母都这样做

在北京的大冬天,他居然穿着单薄的衣服和拖鞋在人群中走动,这奇怪的举动让旁人都以为他是个傻子。

魏永康不仅生活不能自理,也不和老师、同学交流,他甚至连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的时间都搞不清楚。

经媒体报道后,大家才发现,所谓的“天才”的背后,有一个揠苗助长的母亲。

在儿子几个月大时,魏母就开始给他读唐诗、教认字;

其他孩子4岁时还在玩泥巴呢,他已经在学习初中知识;其他孩子刚上初中,他已经开始了大学生活。

从魏永康出生开始,魏母给他的任务只有一个:

学习、不停地学习。

《不要喊妈平等条约》走红网络,有远见的父母都这样做

以至于本该由魏永康独立完成的事情,诸如洗澡、洗脸、刷牙、吃饭这些最基本的日常行为,都由魏母代为完成。

魏母还告诫儿子不能出去玩,就这样,魏永康变得越来越孤僻,也更加依赖母亲了。

戴尔·卡耐基说过:

一个人想要成功,从孩童时期就要学习自立,而家庭要做的,就是要好好教养他,使他具有被认可的独立人格。

魏母的初心是希望儿子能出人头地,但是,她没有遵循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

忽视培养孩子自我意识和独立自主能力的重要性,让孩子沦为“书呆子”,其结局只能是一阵唏嘘。

《不要喊妈平等条约》走红网络,有远见的父母都这样做

令人欣慰的是,魏永康被退学后,魏母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她开始教儿子做家务、鼓励儿子交朋友。

魏永康的情况渐渐好转,也找到心爱的女孩结婚生子,还考上了北京工业大学的研究生。

在小鹰嗷嗷待哺时,老鹰会为它觅食教它防卫,不知疲惫地细心呵护;

当小鹰能展翅翱翔时,老鹰就会毫不犹豫地把小鹰推向天空,让它自由飞翔去往更高的天空。

同样,孩子的独立性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他们需要父母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生命是父母给的,但生活是自己的,父母再爱孩子,也不能代替孩子去生活。

《不要喊妈平等条约》走红网络,有远见的父母都这样做

所以,只有父母放开双手,给孩子锻炼和试错的机会,孩子才能得到成长,才能走得更远更高。

02 了解孩子的个体特质,因材施教发展孩子的优势

古话说“一种米,养一百种人”。就是说:

同样的一种食物,养育的人的性格、品行却各不相同。

先天智力因素、家庭教育、成长环境以及个人努力程度等差异,都会对孩子造成不同的影响,塑造出不同的性格。

但是每个孩子都会有属于自己的长处和发光点。

只有用心了解孩子的个体特质,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不要喊妈平等条约》走红网络,有远见的父母都这样做

古圣人孔子就非常注重因材施教。孔子有两个弟子叫子路和冉有。

子路做事轻率,所以当子路询问“我听到一个正确的主张是否立刻执行”时,孔子请他咨询父兄后再做决定。

但是,当冉有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说“马上去做”,因为冉有做事犹豫,需要认可和鼓励。

孔子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加以引导和教育,才培养出了在各个领域大展宏图的三千弟子。

“童话大王”郑渊洁,是很多孩子喜欢的作家,也是一个因材施教的父亲。

郑渊洁有两个孩子,儿子郑亚旗比女儿郑亚飞大16岁。

《不要喊妈平等条约》走红网络,有远见的父母都这样做

作为“童话大王”的长子,很多人认为郑亚旗的学习成绩一定非常好。

但是,在郑亚旗小学毕业时,郑渊洁却让儿子退学了。

这是因为,他发现儿子在学校很不开心,即使儿子学习非常努力,但每次考试都是垫底。

他同时也发现,儿子的发散思维能力很好,也很喜欢听故事。

于是,郑渊洁把课本知识编成故事作为教材,让儿子在家自学,三年的时间,郑亚旗就学完了初高中的课程。

同时,郑渊洁还鼓励儿子发展自己的特长和爱好,于是郑亚旗自学互联网技术,这也为他日后赚得人生第一桶金。

《不要喊妈平等条约》走红网络,有远见的父母都这样做

22岁时,郑亚旗说服父亲让自己经营郑渊洁的童话版权。

因为郑亚旗的想法新颖、思维活跃,郑渊洁的童话从之前的每年几百万册销量增加到了近千万册。

2010年,郑亚旗成立了皮皮鲁总动员文化科技有限公司。

还成功导演了动画片《舒克贝塔》,成为一名不逊于自己父亲的成功人士。

与郑亚旗不同的是,女儿郑亚飞是个学霸。郑渊洁也想过在家辅导女儿,但是女儿非常喜欢上学。

于是,郑渊洁尊重女儿的意愿,把女儿送入学校就读。

《不要喊妈平等条约》走红网络,有远见的父母都这样做

从小到大,郑亚飞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中一毕业,她就收到美国多所名校的录取通知书。

如今的郑亚飞,已是一名大学生,她还计划攻读博士学位。

郑渊洁了解两个孩子不同的性格和爱好,因材施教,让两个孩子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兴趣,也培养了两个优秀的子女。

天下没有不希望孩子成才的父母。但是,什么是“成才”,却没有固定的答案。

有的孩子不善言辞但学习成绩好,有的孩子不喜欢学习却有很高的绘画才能,有的孩子口才很好却不善手工……

《不要喊妈平等条约》走红网络,有远见的父母都这样做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挖掘孩子的优势,看到他们发光发亮的一面。

肯定他们的长处、发展他们的优势,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最耀眼的明珠。

03 父母合力,是让孩子健康成长的最佳方式

李玫瑾教授曾说:

“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各司其职。

母亲要做到温和而坚定,给孩子爱的广度,父亲要给孩子树立高大的形象,承托起爱的高度。”

其实,不管是严母慈父,还是严父慈母,只有父母双方共同参与到孩子的养育中,才是最好的教育模式。

《不要喊妈平等条约》走红网络,有远见的父母都这样做

近来年,丧偶式育儿被广泛吐槽。丧偶氏育儿,是指家庭教育中一方的明显缺失。

这个缺失,不仅指父母中一方长期不在家,也指有些父母即使在家,也是甩手掌柜。

理所当然认为育儿不是自己的事,让另一方感到非常沮丧。

现实生活中,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占多数。

综艺节目《我家小两口》中,严屹宽的种种表现,都折射出了丧偶氏育儿的一面。

在讨论重大事项和育儿问题时,严屹宽全程不在线,不仅不发表意见,还偷偷玩手机。

《不要喊妈平等条约》走红网络,有远见的父母都这样做

起床后,其他夫妻都分工协作:

一人带孩子、遛狗,一人收衣服、做饭。

他却直接手磨咖啡来喝,然后一个人出门健身,全然不顾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忙碌家务的妻子。

在孩子被蚊子叮咬后,严屹宽一面指责妻子,一面说要带孩子去医院。

冷静下来后,又扬言要消灭掉所有的蚊子,可是,15分钟后他却呼呼地睡着了,留下孩子独自玩耍。

严屹宽这个爸爸真让人无语,生活中不是所有的爸爸都是甩手掌柜,也有与妻子通力合作的靠谱爸爸。

《不要喊妈平等条约》走红网络,有远见的父母都这样做

在《新生日记》这档节目中,刘璇的老公王弢积极参与育儿事务。

不仅认真辅导儿子赳赳的作业,还主动承担家务,而且在与赳赳沟通的过程中,总是循循善诱、耐心引导。

刘璇对赳赳非常严厉,给赳赳制定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学习、吃饭、运动、睡觉等必须按照时间表的规定进行。

这对于只有4岁多的孩子来说,难免会有些严苛,所以赳赳有时会闹情绪。

在赳赳不想练字时,眼看刘璇就要失去耐心,王弢赶紧抱起赳赳安抚,并宽慰妻子说:

“你累了,赶紧去休息,我来带儿子。”

《不要喊妈平等条约》走红网络,有远见的父母都这样做

在赳赳摔破杯子、手足无措时,王弢把吓坏的赳赳搂进怀里,温柔地告诉他:

“没事,摔碎了才知道杯子是易碎品,以后就要小心了。”

在刘璇与王弢的日常互动中,他们的默契让人无比动容。

而赳赳在父母的合力养育下,也是一个温柔有爱、坚强独立的小暖男。  

教育家孙云晓说:

“父亲和母亲的影响不同,父母双方应该成为孩子教育的合作者,携手同行。”

在孩子的养育中,需要父亲和母亲共同参与。

《不要喊妈平等条约》走红网络,有远见的父母都这样做

有商有量、共同协助,孩子才能感受到家的温暖,才能无忧无虑地健康成长。

写在最后:

《正面管教》一书中说:

每个孩子都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所谓的归属感,就是被接纳、被爱;而所谓价值感,就是“感觉自己有用”。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我们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双方足够的爱和接纳。

要积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要发现孩子身上隐藏的闪光点,因材施教进行培养。

让孩子感受到成就感和价值感,这样的孩子才会阳光、自信、乐观。

《不要喊妈平等条约》走红网络,有远见的父母都这样做

养育孩子,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情,只有父母合力培养,孩子才能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

养育孩子,也是父母的一场自我修行。愿天下的孩子和父母,都能在这趟修行旅程中,彼此温暖,相互成就。

END

插图 | 孙妮儿

本文首发于“山月铺子”,原创不易,抄袭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条约   甩手掌柜   孔子   父母   小鹰   因材施教   独立自主   平等   儿子   爸爸   父亲   母亲   独立   女儿   衣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