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特种部队

现代人似乎对特种兵情有独钟,影视剧中的他们似乎无所不能,个个能文能武,一人对战多人,会开飞机,会开坦克,还会高科技,总之,给人的感觉是无所不能。特种兵的出现始于二战时期。事实上,中国古代就有,不乏“特种兵”的身影。比如下面这十支部队,均为特种部队。

当然,特种部队除了由高素质人员组成,还必须配备精良装备武装,具备出色战术素养和高度机动性,能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进行机动部署的武装组织。简单来说就是一支由精英人员、精良装备、精准目的的“三精”部队。

一、秦国新军-铁鹰剑士

中国古代十大特种部队

老秦军时期,铁鹰剑士名闻天下,全军也只有堪堪千余人,属于稀少的特殊部队。司马错做上将军后,在保留铁鹰剑士简拔制的同时,创立了铁鹰锐士制。

这铁鹰锐士不单剑术超凡,且要马战步战一样精通,任何兵器到手也都是一样娴熟。当世的步战士兵以魏国武卒最为精锐,天下呼之为"魏武卒"。骑战则以赵国的"胡刀骑士"与齐国的"技击骑士"并称精锐。秦国变法后的新军在收复河西的大战中横空出世,被天下惊呼为"锐士"。

司马错便借这个名号创立了铁鹰锐士:下马步战以超越魏武卒为准,上马骑战以超越赵齐骑士与与匈奴胡骑为准。铁鹰锐士的简拔方法极为苛刻:首先是体魄关。吴起当年训练魏武卒手执一支长矛、身背二十支长箭与一张铁胎硬弓、同时携带三天军食,总重约五十余斤,连续疾行一百里还能立即投入激战者,方可为武卒。司马错则在此之外又增添了全副甲胄、一口阔身短剑、一把精铁匕首与一面牛皮盾牌,总重约在八十余斤;此关通过,方能进入各种较武;步战较武要在秦国新军的步军中名列一流,骑战较武要在秦军新军的骑兵中名列一流;个人简拔过关后,还要过以各种阵式结阵而战的阵战关,过各种兵器的较武关。

如此一一下来,凡能成为铁鹰锐士者,便几乎个个都是无敌勇士!秦国新军二十万,铁鹰锐士却堪堪只有一千六百人。所谓精兵,不过如此。

二、三国陷阵营

中国古代十大特种部队

陷阵营是东汉末期时期吕布手下大将高顺统领的一支特殊军队。人称高顺“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后汉时期马铠没有普及,所以曹操在《军策令》中说:“袁本初铠万领,吾大铠二十领;本初马铠三百具,吾不能有十具。”当时骑兵主要以轻骑为主,“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这指的是重装步兵。高顺其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收贿”,可以说是典型的刚正不阿,以忠诚闻名,吕布被平灭之后,一言不发而引颈受死,这在反复无常的吕布阵营中颇为难见,曹操对吕布手下无法劝降而杀的也只有他一人(陈宫是因为深知曹操底细,不能不杀)。他麾下的“陷阵营”也是吕布军中一只王牌部队,曾经击败过拥有关羽,张飞的刘备军。《三国志》从简,作者惜墨如金,即使是蜀汉诸大将,东吴诸都督,诸曹诸夏侯,也都没有单独立传。但对描述不多的高顺,却把他的“陷阵营”也写了进去,而且是“每所攻击,无不破者”(虽为引用,但陈寿舍得花笔墨来写,看来还是可信的),可见其地位之高,战斗力之强。

王粲所著的《汉末英雄记》也花了大量笔墨来描写这只“三国第一军”。"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饮酒,不受馈。所将七百余兵,号为千人,铠甲、斗具皆精练齐整,每所攻击,无不破者,名为陷阵营。顺每谏布言:"凡破家亡国,非无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见用耳。将军举动不肯详思,辄喜言误,误不可数也。"布知其忠,然不能用。布从郝萌反,后更疏顺,以魏续有外内之亲,悉夺顺所将兵以与续。及当攻战,故令顺将续所领兵,顺亦终无恨意。"

三、虎豹骑(三国)

中国古代十大特种部队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操是有这么一支精锐骑兵的,称其为"虎豹骑"是因为他的战斗力极强,作战时像虎豹一样勇猛。虽然史书记载不多,《三国志》只在《武帝纪》和《诸夏侯曹传》有过记载。说他是曹操的精锐部队是有依据的,据《三国志》裴松之注记载,《魏书》说:"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可以看出,这支部队的成员皆是百里挑一,夸张一点来说,在普通部队中可以担任将领的人在"虎豹骑"中仅仅是一名普通的士兵,可以想象一下他的战斗力之强是三国部队中顶尖的。

虽然关于"虎豹骑"参加战斗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可以通过仅有的一些材料看到虎豹骑的战绩。首先是在建安九年,与袁谭的南皮之战中,曹纯"督虎豹骑从围南皮","急攻之,谭败。纯麾下骑斩谭首",袁谭死于曹纯所率领的"虎豹骑"之手。其二,在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时,又是曹纯率领"虎豹骑"在战场上斩下乌桓单于蹋顿的首级。其三,在建安十三年时,曹纯"从征荆州,追刘备於长坂,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也就是说,长坂坡之战中长途奔袭打败刘备的也是"虎豹骑"。其四,建安十六年,曹操与马超作战,"先以轻兵挑之,战良久,乃纵虎骑夹击,大破之",击破西凉马超军团的还是"虎豹骑"。有人说,在建安二十三年,曹洪、曹休在下汴击破张飞和吴兰时,也是率"虎豹骑"出击的,虽然曹休统率"虎豹骑",但史料中的记载看不出这一仗中曹休以"虎豹骑"进攻,但我推测可能性很大。

从"虎豹骑"的战绩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每一场战役,曹操都是在最关键时刻投入"虎豹骑",而且这支部队参与的战斗几乎都是硬仗。例如,南皮之战其实打得是很艰苦的,曹操曾经想放弃,是曹纯坚持急攻,方以"虎豹骑"取胜,可见这支部队的攻坚能力。另外,北征乌桓和追击刘备于长坂时,这支部队是经过了长途奔袭后的攻击,追击刘备是"一昼夜行三百里",可见他的机动力和战斗力之强不是一般部队能比的,就连擅长马战的西凉马超的军队也被其所败。所以我认为,这支部队是曹操当之无愧的"王牌军"。

还有一件事可以证明"虎豹骑"的重要性,就是在部队的统率曹纯死后,要选新统领时,曹操却说:"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于是不再选统率,而亲自当了虎豹骑的统领,可见一向多疑的曹操对"虎豹骑"部队的指挥权是非常在意的,因为这是他的精锐之部队。

四、东晋北府兵——骁勇善战攻无不克战无不捷

中国古代十大特种部队

东晋孝武帝太元二年(377年),由于前秦已一统北部中国,东晋王朝受到空前的军事压力,因此诏求良将镇御北方。当时的重臣谢安任命其侄子谢玄应举,谢玄到任后,在流民中选拔骁勇士卒,建立了一支军队。后来。谢玄改镇京口,因为当时京口又名北府,故其所率军队得名北府兵。公元383年,北方前秦欲统一南北,率80万大军南下,东晋8万人迎战,这就是淝水之战。北府

五、乞活军——无敌哀兵

中国古代十大特种部队

这支活跃在中国古战场上的“特种部队”,辗转存活了百余年,足迹遍布大江南北,成为五胡乱华时期流民武装的一个特例。为了粮食,为了生活,为了自保,不得不卷入到战争的行列,也体现出流民的困苦与无奈。 它是由官方组织起来的集体流民,是流民中团结力最强、活动范围最广、历时最长久的队伍。 一个“乞”字,一个“活”字,我们从中能读出那个时代所有流民的凄惨和不幸。乞活军的出现和存在,充分见证了那个历史大动荡时期的悲壮与凄凉。 试想,一支不求富贵但求生存的军队的战斗力会多么强大啊!正所谓哀兵必胜!

乞活军在淝水之战中一举击败前秦大军,刘牢之一度追到邺城,由此名声大振。

六、大唐玄甲军

中国古代十大特种部队

《资治通鉴》对于玄甲军的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馀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行台仆射屈突通、赞皇公窦轨将兵按行营屯,猝与王世充遇,战不利。秦王世民帅玄甲救之,世充大败,获其骑将葛彦璋,俘斩六千馀人,世充遁归。"这段文字虽然很短,但玄甲军的战斗力和作用可见一斑。李世民几乎每战都身先士卒,他自己一身玄甲,率领着骑兵如同黑云一般压向敌阵,声势迫人,加上玄甲军本身的精锐,几乎是无坚不摧的。李世民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颠峰,他开国的一大利剑就是“玄甲军”。

在李渊起兵之初,李世民身边已经形成一支由丘行恭、段志玄等人领导的精锐骑兵部队。到了击败薛举,吞并陇右骑兵以后,唐的骑兵部队大大加强,而玄甲军也大大加强(陇右骑兵是当时天下三大最精锐部队之一,还有另外两个分别是张须陀军团和隋炀帝身边的骁果军团)加上秦琼、尉迟敬德等名将的加入,一支真正意义上的天下无敌的玄甲军劲旅诞生了。

唐郑夏虎牢之战,李世民率领数千唐军与十几万郑夏联军对峙,结果李世民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斩俘6000余人。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随后,洛阳的王世充看到夏王窦建德的十几万大军也被灭,认为无须反抗,率领文武百官投降,此战李世民一战擒两王,天下的局势完全转向了对唐军有利的一面。

李世民登基后,拆分玄甲军。一部分成为皇宫近卫部队"百骑",长期驻扎在皇宫附近只在内部实行轮换而不离开京城。玄甲军的主要部分,交给了李靖,在唐对突厥的灭国性战争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然而到武则天时代,玄甲军开始了扩充,战斗力也出现了明显的下降。到唐玄宗时代,又进行大规模改组,战斗力则继续下降,军魂尽丧,最后沦落为装饰品。

七、南宋背嵬军

中国古代十大特种部队

《云麓漫钞》记载:“韩、岳兵尤精,常时于军中角其勇健者,别置亲随军,谓之背嵬,一入背嵬,诸军统制而下,与之亢礼,犒赏异常,勇健无比,凡有坚敌,遣背嵬军,无有不破者。”南宋中兴四将,岳飞的岳家军是最为强大的,而他手下的“背嵬军”则是精锐中的精锐,毫不夸张的讲,这支部队代表了“岳家军”的精华所在。

这支由岳武穆统领的一支精锐骑兵部队,由于战功卓著,位列中国古代五大精锐部队之一。岳飞组织抗金战斗之初,苦于南方不产良马,因而无法组建骑兵部队与金兀术对抗。后在牛皋和杨再兴的两次针对伪齐军的奇袭成功后,获得战马一万五千余匹,这批战马为岳飞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奠定了基础,先后拥有了踏白军、游奕军和背嵬军三支骑兵部队。而其中背嵬军因战斗力最强而名垂史册。岳家军鼎盛时期约有十万人,可分为:前军、后军、左军、右军、中军、游奕军、踏白军、选锋军、胜捷军、破敌军、水军和背嵬军等十二军。其中背嵬军骑兵8000,步兵亦有数千。 在绍十年与金军在颍昌、郾城的一系列战斗中,背嵬军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郾城一战,岳飞的背嵬军先以步兵大破金军精锐“拐子马”,再以极少的精锐骑兵猛冲敌阵,终于大败兀术的精骑一万五千及步军十万,兀术叹道:“自海上起兵,皆以此胜,今已矣!”岳飞的奏折称:“杀死贼兵满野”。在朱仙镇,500背嵬精兵更是大破十余万金军,难怪金人发出“撼山易,憾岳家军难”的感慨。

背嵬军作为岳飞的亲兵卫队,步兵由岳云统制,骑兵由王刚统制。两支部队由岳云统一节制。骑兵背嵬主要装备有长、短刀,约十支短弩 ,二十支硬弓弓箭围盔,铁叶片革甲。

背嵬军战术多变,常常分成多个独立的战斗小组,紧密配合。与敌人作战,往往距离敌人一百余步由七八人放箭,七八人用短弩射马,然后长刀对劈,迅速冲锋,集结,再冲锋,从而量杀伤敌兵。

凭借着这支强悍的部队,岳飞百战百胜。在绍兴十一年(1141 )荆湖宣抚司罢,改任傅选为鄂州御前背嵬军同统制。可见,背嵬军已被朝廷纳为己有,有了正式的番号,成为“御前”的军队。

八、金国铁浮图

中国古代十大特种部队

铁浮屠又称为铁浮图,浮屠是佛语中铁塔的意思。根据记载,属于具装重骑兵,即人马俱披重型盔甲,对敌阵发起冲击的骑兵,与拐子马一起随同完颜宗弼(金兀术)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1140年,金兀术率领手下十万大军、一万五千名拐子马、五千名铁浮图一起,浩浩荡荡杀奔南宋行在临安,途中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直气势汹汹杀到颍河边上的顺昌。顺昌守将刘锜带领士兵英勇奋战,终于将完颜宗弼(金兀术)的五万大军、一万拐子马、三千铁浮图全部剿灭。金兀术带领部队撤退,途中遭遇岳飞拦截,两千铁浮图、五千拐子马、三万大军被剿灭,铁浮图彻底覆灭。

当时担任顺昌通判的汪若海,去杭州向朝廷请求救兵,没有参加顺昌战役。他为了表明自己也是这场战役的直接参加者,在顺昌战役结束,返回到顺昌以后,亲往战地,访问当时的参战之人以及被俘逃脱的人士,写成了一篇《札子》送呈南宋朝廷。其中中有专谈"铁浮屠"和"拐子马"的一段:"兀术所恃,号常胜军。其所将攻城士卒号铁浮屠,又曰铁塔兵,被两重铁兜鍪,周匝皆缀长檐,其下乃有毡枕。三人为伍,以皮索相连。后用拒马子,人进一步,移马子一步,示不反顾。以铁骑为左右翼,号拐子马,皆是女真充之。自用兵以来,所不能攻之城,即勾集此军。"

九、元朝怯薛军

中国古代十大特种部队

怯薛军,是由成吉思汗亲自组建的的一支军队。怯薛军主要由贵族、大将等功勋子弟构成,每名普通的怯薛军士兵都有普通战将的薪俸和军衔,他们的统帅是元初"四杰":木华黎、赤老温、博尔忽、博尔术,又被封为"四怯薛"。怯薛军有着严格的纪律,同时也享有非同一般的特权,一个普通的怯薛军人的地位甚至高于千户官(其实不归他管,是成吉思汗直属)这支怯薛军维护成吉思汗的统治,构建了蒙古帝国的统治基础。

成吉思汗继位便着手进行改组整顿御林军的工作。他降旨道:"昔者,朕仅有担任白昼警备任务之侍卫七十人,负责夜间警备任务之宿卫八十人。今赖长生天之助力,得天地之赞助,匡普天下之百姓,俾入朕一统之制。今当拣选十户官、百户官、千户官、万户官之子弟人为卫士,俾满万数而为怯薛军。"由于怯薛军战斗力超强,其位列中国古代五大精锐部队之一。

十、大明神机营

中国古代十大特种部队

神机营是中国明朝永乐前期创建的京军三大营之一,也是中国和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火器部队,担负著“内卫京师,外备征战”的重任,是朝廷直接指挥的战略机动部队。

明代永乐年间,朱棣创建了战略机动部队——神机营,它与五军营、三千营一起随皇帝出征。神机营以火炮,即铜火铳为主要装备,它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炮兵部队,使炮兵成为一 个独立兵种,完成特定的军事任务。神机营创建后,多次跟随明朝皇帝出征,用手中的厉器——铜火铳作战。神机营的铜火铳作战时,列于阵线前列,各炮队之间有一定间隔,便于装填炮弹,可以轮番齐射,用炮火摧毁敌人阵地。

神机营为了能够保证长时间持续的射击,通常使用"三段击"战术,此战术分为三排,前一排首先由处于队列第1、3、5、7、9、11等位置的士兵射击,再由处于队列第2、4、6、8、10、12等位置的士兵射击。前一排的士兵在每一次射击之后,马上将神机铳递回中间一排的士兵,同时从中间一排的士兵手中接过装好弹药的神机铳。中间一排的士兵一方面负责从前排士兵的手中接过射击之后的神机铳,并向后传递给第三排的士兵装上弹药;另一方面负责从第三排士兵的手中接过已经装好弹药的神机铳,并向前传递给前一排的士兵。如此反复轮换,战斗力十分强大。此一战术最早为明初名将沐英所创制,是所有前添枪最核心的战术,领先西方二百余年,领先日本二百余年。

1410年,明军在大漠受到蒙古鞑靼军队阻击,神机营立即用炮火突击阻敌,敌军的防守阵地被神机营的炮火所摧毁,大部分守军在炮火中丧生。明军的骑兵部队发起攻击,大获全胜。但是,风水轮流转。时光到了1449年,蒙古兵越战越勇,步步进逼,12万蒙古兵已经攻到了京城附近。守备京城的将军命令神机营设伏于北京德胜门外。蒙古兵兵临城下,明军守卫部队派出骑兵小分队,将蒙古兵引入神机营设伏地区。当时,明军的神机营装备着最早的火炮——铜火铳。而且,神机营久经百战,有着火炮战和机动战的经验。在蒙古兵被引入神机营设伏地区后, 守城的将军一声令下,神机营的大小铜火铳一齐开火,大小铜火铳发射的石制或铁制的球形弹丸,一齐射向蒙古士兵,神机营的大小铜火铳打乱了蒙古兵阵形。此时,城内外明军乘势出击,大败蒙古兵。在这次京城保卫战中,神机营的铜火铳发挥了重要战斗作用,立了大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南皮   秦国   顺昌   虎豹   成吉思汗   建安   蒙古   拐子   流民   新军   特种部队   精锐   骑兵   中国古代   战斗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