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十大名宅

豪宅不仅现在有,在中国古代也有。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那些沉淀在历史尘埃中的中国古代十大著名的豪宅。

注:本排名非正式的排名,仅供参考,不喜勿喷。

中国古代十大名宅

十、康百万庄园坐落于河南省巩义市康店镇,距巩义市区4公里。“康百万”是明清以来对康应魁家族的统称,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

康应魁家族,上自六世祖康绍敬,下至十八世康庭兰,一直富裕了十二代,四百多年,历史上曾有康大勇、康道平、康鸿猷等十多人被称为“康百万”,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中期的康应魁。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利用清延镇压白莲教之机“尽忠发财”,富甲三省、船行六河,土地达18万亩,财富无以数计,民间称其“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近是康家田!”真可谓是胜极一时。

中国古代十大名宅

九、朗色林庄园位于西藏山南地区扎囊县朗色林乡,建造于明代年间(西藏地方的帕竹王朝时期),是西藏最著名的农奴主庄园和古老的建筑,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朗色林庄园主要由双重围墙、护墙壕、主楼、马厩、经堂、仓库、神殿及花园组成。

上世纪80年代后主楼建筑大面积坍塌,但墙仍存。主楼高七层,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高层建筑之一,比例、尺度比较宜人,造型典雅,与一般西藏寺院建筑的厚重、雄阔的风格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十大名宅

八、姜氏庄园位于米脂县城东南16公里桥河岔乡,建于清朝同治年间。姜氏庄园由该村首富姜耀祖请北京专家设计,招聚县内能工巧匠兴建而成,前后用时十三年。姜氏庄园设计巧妙,施工精细,布局紧凑,由上而下,浑然一体。对外严于防患,院内互相通联,是陕北罕见的庄园建筑。

庄园占地40余亩,主体建筑为陕西地区最高等级的“明五暗四六厢窑”式窑洞院落。庄园三院暗道相通,四周寨墙高耸,对内相互通联,对外严于防患,整个建筑设计奇妙,工艺精湛,布局合理,浑然一体,是全国最大的城堡式窑洞庄园,也是汉民族建筑的瑰宝之一。

中国古代十大名宅

七、李家圩地主庄园坐落在安徽霍邱县马店镇以西约3公里处,是全国闻名的地主庄园。清光绪年间,曾挂过“双千顷”牌(20万亩)。分布在今皖豫的霍邱、金寨、颍上、固始等地。李梦庚曾炫耀“马跑百里不吃人家草,人行百里不喝人家水”。并在上海、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地开设工厂、银行、当铺、学校、戏院45处。解放前,土地占有面积居全国地主庄园之首,其政治势力仅次于四川省大邑县大地主刘文彩。李氏家族从清咸丰初年(公元1851年)开始发迹,到民国38年(1949),历经四世,称霸一方,残酷地统治和剥削农民长达100年之久。据民国17年(1928)《霍邱县志》记载:李家圩“咸丰中,首筑寨”。当时掌管李家财产的是李道南、李亚南、李图南弟兄三人,人们背后称他们“大老道”、“二老道”、“三老道”。他们十分迷信风水,在选择建圩地址时,遵循“靠山出人,近水出财,金银都归洼处来”的观念,将圩址定在青山环抱、绿水环绕的平畈中央。背靠银珠山,面对马鞍山,东傍长山,西倚煤山,且有泉水堰、煤山堰两溪,从东西两方汇流圩前,环李家祠堂,绕马鞍山东流入城西湖。风水先生称此处为“藏龙卧虎”之地。圩址确定后,于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开工,动用数百名工匠,同时强迫4000多家佃户为其出工,烧砖瓦、挖濠沟、搬砖石、运木料,劳民耗资,历10年营造,方告竣工。占地70多亩,有房屋430多间。

中国古代十大名宅

六、山西省晋城市皇城相府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北方文化巨族之宅,被世人誉为“东方双城古堡”。总面积3.6万平方米,是清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加《康熙字典》总阅官、康熙皇帝35年经筵讲师陈廷敬的故居。其建筑依山就势,随形生变,官宅民居,鳞次栉比,是一组别具特色的明清城堡式官宅建筑群。“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皇城相府不仅是一幅古代“自然山水画”、更是一座具有强烈人文精神的东方古城堡。央视大型历史连续剧《康熙王朝》、《契丹英后》重要外景地。

文化巨族:陈氏家族在明清两代,科甲鼎盛,人才辈出。从明孝宗到清乾隆(1501-1760年)间的260年中,共出现了41位贡生,19位举人,并有9人中进士,6人入翰林,享有"德积一门九进士,恩荣三世六翰林"之美誉。在此期间,38人走上仕途,奔赴大半个中国为官,并且多人政绩显赫,百姓称颂,致仕去官时民为立祠。在康熙年间,居官者多达16人,出现了父翰林,子翰林。父子翰林:兄翰林,弟翰林,兄弟翰林盛况,堪称为北方的文化巨族。

中国古代十大名宅

五、牟氏庄园始建于清雍正年间,到1935年形成至今规模。整个庄园坐北朝南,共分三组,包括六个大院,占地2万多平方米,建有万堂楼厢480多间。

纵观重重四合院相叠,横看条条通道相间,层次清晰,主次分明。院内立体建筑多属二层楼房,房舍多是雕梁画栋、明柱花窗、浮雕图案,栩栩如生。庄园建筑鳞次栉比,富有特色,色彩斑澜的"虎皮墙",用形状各异、色泽不同的河卵石垒砌而成,"制钱莲花图"、"莲生贵子"等图案,精美绝伦,叹为观止。"三大怪"建筑更是耐人寻味,引人入胜。"烟囱立在山墙外"便是其中一怪,它看似一个小小楼阁,凌空耸立,别具特色。

整个庄园建筑结构严谨,紧固墩实,雄伟庄重,是全国保存较为完整、典型性的封建地主庄园,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坐落于山东省栖霞市城北古镇都村(霞光三路北首)的牟氏庄园,是北方头号大地主牟墨林家族几代人聚族而居的地方。整个庄园建筑结构严谨,紧固墩实,雄伟庄重,是全国保存较为完整、最典型性的封建地主庄园,牟氏庄园以其恢宏的规模、深沉的内涵,被诸多专家学者评价为“百年庄园之活化石”,“传统建筑之瑰宝”,“六百年旺气之所在”,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是吸取了*北方民族建筑艺术风格的优秀建筑成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有“民间小故宫”之称的牟氏庄园系统地展现了封建地主阶级产生、发展及其灭亡过程,是一部反映封建地主阶级生活的“实物百科全书”。

中国古代十大名宅

四、大邑刘氏庄园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成都城西南大邑县安仁镇。是一所地主庄园。始建于清末民初,占地面积6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余平方米。庄园由刘文渊、刘文昭、刘文成、刘文彩、刘文辉五弟兄的公馆和刘氏老宅组成。公馆分老公馆与新公馆两部分,老公馆始建于1932年,新公馆建于1942年,是刘文彩先后兼并32户农民的田地和住宅后陆续建成的。1958年,刘氏庄园被辟为"教育馆",作为实物史料,它展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中国农村的阶级状况。60年代末在此处展出了大型泥塑群收租院。

中国古代十大名宅

三、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整个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科研和历史价值,确实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艺术宝库,被专家学者恰如其分地赞美为“北方民居建筑的一颗明珠。”难怪有人参观后感慨地说:“皇家有故宫,民宅着乔家。”

大院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6年),以后有两次扩建,一次增修。第一次扩建约在清同治年间,由乔致庸主持,第二次扩建为光绪中、晚期,由乔景仪、乔最俨经手;最后一次增修是在民国十年后,由乔映霞、乔映奎分别完成。从始建到最后建成现在的格局,中间经过近两个世纪。虽然时间跨度很大,但后来的扩建和增修都能按原先的构思进行,使整个大院风格一致,浑然一体。

纵观全院,从外面看,威严高大,整齐端庄;进院里看,富丽堂皇,井然有序,显示了我国北方封建大家庭的居住格调。整个大院,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不但有整体美感,而且在局部建筑上各有特色,即使是房顶上的 140余个烟囱也都各有特异。全院亭台楼阁,雕梁画栋,堆金立粉,完全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建筑艺术水平,确实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中国古代十大名宅

二、周庄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成。据《周庄镇志》记载:“沈本仁早岁喜欢邪游,所交者皆匪类。及父殁,人有‘不出三年,必倾家者’。本仁闻之,仍置酒,召诸匪类饮,各赠以钱,而告之曰:‘我今当为支持门户,计不能与诸君游也!’由是,闭门谢客经营农业,于所居大业堂侧拓敬业堂宅,广厦百馀椽,良田千亩,遂成一镇巨室。”看来沈本仁是属于那种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人物,他没有把上辈人遗传的家产挥霍殆尽,在父亲死后发愤耕耘,拓展家业,建成了颇具规模的沈厅。沈厅共有三部分组成。前部是水墙门和河埠,专门供家人停靠船只、洗涤衣物之用,为江南水乡的特有建筑;中部是墙门楼、茶厅、正厅,是接送宾客,办理婚丧大事和议事的地方;后部是大堂楼、小堂楼和后厅屋,为生活起居之处。整个厅堂是典型的“前厅后堂”建筑格局。前后楼屋之间均由过街楼和过道阁连接,形成一个环通的走马楼,为同类建筑物所罕见。

中国古代十大名宅

一、王家大院位于山西省晋中市灵石县城东的静升镇,是中国最大的民居建筑之一,也是山西最大的一座保存完好的建筑群。

山西的大院都位于沟壑纵横,粗犷有余秀美不足的黄土高坡,大院的构建也与这自然风光相得益彰:规制严谨,气势恢弘,家风深厚,文化渊源,却一水儿的青砖灰瓦,森严壁垒,缺乏色彩的变化与奇石异水、芳草绿植的点缀,与这方土地一般,质朴、厚重、沉郁。有着“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熳”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6

标签:大邑县   霍邱   咸丰   国务院   西藏   翰林   公馆   民居   庄园   中国古代   大院   地主   封建   公元   年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