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烈祖李昪的精彩人生

李昪(889年1月7日-943年3月30日),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唐开国皇帝。

升元七年(943年),李昪因丹药中毒导致背上生疮,在升元殿去世,是为南唐先主,庙号烈祖,谥号光文肃武孝高皇帝,葬于永陵。

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南唐烈祖李昪的精彩人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南唐烈祖李昪的精彩人生

南唐烈祖李昪的生平简介

早年经历

李昪出身微贱,自幼便在濠州(今安徽凤阳)、泗州(今安徽泗县)一带流浪,六岁时,父亲李荣即在战乱中不知所踪,由伯父李球带到濠州。不久母亲刘氏卒,浪迹濠州开元寺。

895年(乾宁二年),吴太祖杨行密攻打濠州,得到了彭奴,将其收为养子。但是,杨行密的儿子们却不能容纳彭奴。杨行密只得将彭奴交给部将徐温抚养,取名徐知诰。

徐知诰天资聪颖,侍奉徐温如父,徐温妻李氏因为同姓的缘故,也对徐知诰照顾有加。徐知诰曾经跟随徐温出行,徐温因心情不佳而乱杖驱赶徐知诰,等到到家的时候,徐知诰拜迎于门口。 徐温惊讶说:“你怎么在这个地方!”徐知诰回答:“为人子,怎么能舍弃父母,父怒而归母,作为儿子的常情。”徐温因此更加喜爱徐知诰了。

徐知诰长大后,身长七尺,方额隆准,修上短下,声如洪钟,喜好读书,善于骑射,杨行密常称赞道:“徐知诰是个俊杰,众将的儿子中没人比得上他。”

南唐烈祖李昪的精彩人生

治理升州

909年(后梁开平三年),徐温遥领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任命徐知诰为升州防遏使兼楼船副使,在升州治理战舰。910年(后梁开平四年),任升州副使,知州事。

912年(乾化二年),徐知诰随柴再用攻打宣州(今安徽宣城)李遇,因功升任升州刺史。当时,江淮地区刚刚平定,地方长官多是武夫出身,只知搜刮民财来供养军队,而徐知诰则与众不同。他勤俭好学,重视儒生,宽仁为政,因而得到民众赞誉。

914年(乾化四年),加检校司徒。915年(贞明元年),时任镇海节度使的徐温被任命为两浙都招讨使,出镇润州(今江苏镇江),统辖升州、润州、常州、宣州、歙州、池州(今安徽贵池),其子徐知训留在广陵(今江苏扬州)辅理朝政。

917年(贞明三年),徐温见升州富庶,便将镇海军治所迁到升州,改封徐知诰为检校太保、润州(今江苏镇江)团练使。徐知诰要求到宣州为官,被徐温拒绝,心中很不高兴,后来在宋齐丘的劝说下方才到润州赴任。

南唐烈祖李昪的精彩人生

掌握朝政

918年(贞明四年),徐知训被大将朱瑾所杀,徐知诰在润州得到消息,抢先赶到广陵平乱,任淮南节度行军副使、内外马步都军副使,从而控制了南吴朝政。

徐知诰执政后,为了收揽民心,宽缓刑法,推广恩信,还建造延宾亭用以接待四方之士。宋齐丘、骆知祥、王令谋等人都成了他的重要谋士,其他凡有流落在其境内的士人他都加以任用,还经常派人到民间了解疾苦,遇有婚丧匮乏的,便设法予以周济,因此赢得了人们的好感。尽管徐温身居金陵遥秉大政,但人心已大多归向徐知诰。

919年(南吴武义元年),杨隆演称吴国王,任命徐温为大丞相,徐知诰为左仆射、参知政事兼知内外诸军事。

921年(顺义元年),徐知诰被吴王杨溥任命为同平章事,遥领江州(今江西九江)观察使。不久,南吴升江州为奉化军,任命徐知诰为奉化军节度使。

927年(顺义七年),徐温在行军司马徐玠的劝说下,派次子徐知询到广陵,准备让他代替徐知诰执掌朝政。徐知诰听到消息,十分害怕,上表乞求出镇江西。不久,徐温病死,徐知询接任金陵节度使、诸道副都统,数次与徐知诰争权。徐知诰诱骗徐知询入朝,留任左统军,褫夺了他的兵权。

同年十一月,吴王杨溥僭号称帝,改元乾贞,任命徐知诰为太尉、中书令、都督中外诸军事,封浔阳公,又改封豫章公。

南唐烈祖李昪的精彩人生

出镇金陵

932年(大和三年),徐知诰担任镇海、宁国节度使,出镇金陵,并沿用当年徐温的做法,任命儿子徐景通(李璟)为司徒、同平章事、知中外左右诸军事,将他留在广陵辅理朝政。

933年(大和四年),徐知诰被封为东海郡王。935年(天祚元年),南吴加封徐知诰为尚父、太师、大丞相、大元帅、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为齐国。徐知诰推掉尚父、丞相之职,并在次年开设大元帅府,设置官员。这时,闽国、南汉等国都遣使者前来,劝徐知诰称帝。

南唐烈祖李昪的精彩人生

建国称帝

937年(天祚三年),徐知诰建立齐国,并任命宋齐丘、徐玠为左右丞相。同年十月,徐知诰受禅称帝,国号大齐,改元升元,并尊杨溥为高尚思玄弘古让皇帝,追尊徐温为太祖、谥曰忠武皇帝。以建康(今江苏南京)为西都,以广陵为东都。

南唐二陵 石碑939年(升元三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他为唐高祖、唐太宗立庙,追尊父祖四代为皇帝,改奉徐温为义祖,并对徐氏子弟大加封赏。

李昪称帝后,志在固守吴国旧地,无意开拓,被大臣冯延巳讥为“田舍翁”。942年(升元六年),吴越国遭受自然灾害,南唐群臣都劝李昪趁机出兵攻灭吴越。李昪却坚决拒绝,认为国内百姓需要休养生息,不应开战,并派使者去慰问吴越,送去许多礼物。

南唐烈祖李昪的精彩人生

患病去世

李昪晚年崇尚道术,因服用丹药中毒,个性变得暴躁易怒。943年(升元七年)二月,李昪背上生疮,不久病情恶化,于当月二十二日在升元殿去世,终年五十六岁,遗命齐王李璟监国。同年三月,李璟继位,是为南唐元宗。十一月,李昪被安葬于永陵,上谥号为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庙号烈祖。

南唐烈祖李昪的精彩人生

南唐烈祖李昪的历史小故事有哪些?

1、就在李昪管辖范围内发生一件幽默的事情:江州(今江西九江)有个姓陈的大户人家,说起来你还不信,上下几百多口不分家,一起吃一起住(也许那时候人的思想就是分家就是分产业吧),就连陈家的看门狗数量也是可以达到养殖场的规模,而且幽默的是,每次饭点,如果有一条狗没赶过来,去他几百条狗都不动口。当然了,这也许是野史里的民间故事,但是也是侧面说明当时南唐的富裕繁荣,大家都知书达礼,连狗狗也有样学样。

2、某次,江南遭遇大旱,百姓颗粒无收,眼看缴税的日子到了,那是一个苦阿,李昪问大臣们:“朕听说金陵周边都开始下雨,为什么金陵城如此干燥”,大臣们听了,也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只见人群之中走出一中等偏上的男人(申渐高)回答到:“陛下,这好说,雨不来此,只因为要交税”。李昪听了是不言而笑,特此下诏减免赋税。

3、南唐升元4年(即公元940年),李昪叫个太监去祭庐山,太监心想,平日里皇帝陛下管得严,叫大家简谱,天天吃素,这下可好了,这次定要吃它个天昏地暗。事情办完回来时,李昪问:“最近你小日子过得安逸的很阿”,太监急了,唯唯诺诺的说:“小的我一直简谱少食”。李昪眯眯而笑:“你路上去了哪个客栈,点的什么菜,喝点什么酒,以为朕不知道?”,太监吓得是魂不附体,赶忙磕头请罪。

南唐烈祖李昪的精彩人生

如何客观评价南唐烈祖李昪?

时人对李昪的评价大概是对李昪最中肯的评价和褒奖。从辅政到称帝,只二十五年的时间,便让南唐一跃成为了“十国”中的强者,引来四方朝贺。

李昪征战多年,亲身感知到了“君舟民水”之中民为本的道理,因而在得天下之后,将赡养民力放在了首要位置。他充分利用原本治下的和平、安定的环境,在江淮水乡大展宏图,兴利除弊以富国强兵。把南唐建成一片远离战乱的净土。不同于一般帝王即位之后征讨四方,他主张休养生息政策,谋臣武将急于建功扬名,多言:“陛下中兴,北方多难,宜出兵拓展疆土”。李昪批复:“讨伐之事,愿勿复言”。力戒穷兵黩武之举,以退为进,却反确立了南唐大好基业。

公元939年,也就是南唐升元三年,李昪诏令全国:“民三年艺桑及三千本者,赐帛五十匹;每丁垦田及八十亩者,赐钱二万;皆五年勿收租税”。优厚的奖励政策吸引了大量流民入南唐,人口数量激增,在那个时代,人口数量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考量的最重要指标。同时对于聚族而居的农业大家族,可免除征役,并“旌表门闾”,从物质和精神两层面上进行鼓励。无疑是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就为政权的稳固提供了经济基础。

李昪深知取国不易,所以厉行节俭。节俭到什么程度呢。称帝之后,虽有堆积如山的财务,但着装依旧朴素,脚上穿的依旧是草鞋,照明所用都是杨吴时期马厩照明的捧烛铁人,唤为“金奴”。

二是对子女也要求从简,太子想用杉木制作版障,李昪批复:“杉木固然不乏,但宜留作战舰,板障以竹代之可也”,也真是考虑的很周全。在位期间,李昪一直洁身自律,清正廉明。宋齐丘在李昪死后送的挽幛中对李昪的清廉大加赞扬,有一联是:“宫砌无新树,宫衣无组绣,宫乐尽尘埃。”上行下效,皇帝如此,臣子又岂敢铺张,则何愁不兴?

另外在南唐烈祖李昪执政期间,一直坚持止戈停战,休养生息,兴利除弊,保境安民,使吴国的民生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并且流落到江淮一带的难民,李昪也统一进行安置,轻徭役、薄赋税,让他们能过够在李昪治下重新开始生活。从这些方面来讲,李昪绝对算得上是一代贤君明主。

南唐烈祖李昪的精彩人生

南唐烈祖李昪的文学成就有哪些?

可能在文学造诣上,李昪远不如他的孙子李煜,甚至不如他的儿子李璟。但少年时李昪也曾以文艺自好,当政后十分重视征集文献图集,并将从全国各地收集来的三千多卷图书,收藏在他治理升州时设置的“建业书房”,这为南唐日后“六经兼备,诸史条集,古今名图,辐辏绛维”,成为“文献之地”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李昪还热心办学兴教,在京师秦淮河畔立太学,并在庐山五老峰下白鹿洞设学馆,号曰“庐山国学”或 “白鹿国庠”。 除教授儒家经典外,还传授史籍、诗文,以及诸子百家。所统州县,争相效仿,遂使“儒衣书服盛于南唐”,与“礼崩乐坏,文献俱亡”的中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因为偏安一隅,却自成乐土。

南唐烈祖李昪的精彩人生

南唐烈祖李昪的父亲是谁?

李荣,南唐列祖李昪之父,时号李道者。在唐末战乱之时,不知所终。后来李昪称帝,追尊父亲李荣为孝德皇帝,庙号庆宗。

历史记载:《新五代史》卷六十二 南唐世家第二:李昪,字正伦,徐州人也。世本微贱,父荣(李荣),遇唐末之乱,不知其所终。徐氏诸子请昪复姓,昪谦抑不敢忘徐氏恩,下其议百官,百官皆请,然后复姓李氏,改名曰昪。自言唐宪宗子建王恪生超,超生志,为徐州判司;志生荣。乃自以为建王四世孙,改国号曰唐。立唐高祖、太宗庙,追尊四代祖恪(李恪)为孝静皇帝,庙号定宗;曾祖超(李超)为孝平皇帝,庙号成宗;祖志(李志)孝安皇帝,庙号惠宗;考荣(李荣)孝德皇帝,庙号庆宗。奉徐温为义父,徐氏子孙皆封王、公,女封郡、县主。

《南唐书》卷一 烈祖本纪:烈祖光文肃武孝高皇帝名昪,字正伦。小字彭奴。徐州人。姓李氏。唐宪宗第八子建王恪(李恪)之玄孙。恪生超,早卒。超生志。仕为徐州判司。卒官。因家焉。志生荣(李荣)。荣性谨厚。喜从浮屠游。多晦迹精舍。时号李道者。帝以光启四年十二月二日生于彭城。六岁而孤。遇乱。伯父球(李球)携帝及母刘氏。避地淮泗,至濠州。

南唐烈祖李昪的精彩人生

南唐烈祖李昪的夫人是谁?

顺妃王氏,中国五代十国之南唐烈祖李昪的原配夫人。

生平简介: 王氏的父亲是昇州刺史王戎,李昪的义父徐温为李昪主持娶妻。王夫人性至孝。徐温卧病期间,李昪(徐知诰)夫妻一直在床前伺候。徐温问谁来了,李昪说:“知诰在斯”。问还有谁,李昪说“知诰之妇”。王夫人被封为魏国君。去世后,徐温常常叹息。为王氏陪嫁的宋福金被扶正,即李璟的生母。昇元元年(937年),李昪即皇帝位,追封王夫人为顺妃。

南唐烈祖李昪的精彩人生

南唐烈祖李昪的皇后是谁?

宋福金(?-945年),鄂州江夏县(今湖北武汉)人,南唐烈祖李昪的皇后。

人物生平:宋福金,福金是她的小名。她是江夏人宋韫的女儿。自幼在乱军中流离,被升州(今江苏南京)刺史王戎收留。徐知诰娶王戎之女为妻,宋福金为陪嫁的媵妾,在916年为徐知诰生下儿子徐景通。后又生子徐景迁、徐景遂、徐景达。王氏早故,宋福金扶正为继室夫人。受封广平郡君,晋国君。

升元元年(937年)十月初五,徐知诰取代南吴称帝,建立南唐,十月廿六,立宋福金为皇后。徐知诰改名李昪、徐景通改名李璟,李昪晚年服丹药,常常发怒,多亏宋福金劝解使很多人幸于一死。943年李昪去世,李璟即位,尊宋福金为皇太后,大臣劝宋福金临朝听政,宋福金不同意。保大三年(945年)十月,宋福金去世,祔葬李昪的永陵,谥号元敬皇后。

南唐烈祖李昪的精彩人生

南唐烈祖李昪的儿子都是谁?

1、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时年47岁。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2、李景遂(920年-958年9月17日),字退身,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唐烈祖李昪的第三子。在南吴时为门下侍郎,南唐建立改封吉王、寿王、燕王、齐王,被其兄李璟立为皇太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皇太弟。但李景遂心中一直惴惴不安,改字退身。958年,在他一再要求下终于推辞储位,被改封晋王,授天策上将、江南西道兵马元帅、洪州大都督、太尉、尚书令。李璟另封嫡长子李弘冀为太子。李弘冀不得父亲欢心,怕父亲重新让叔父取代他的储位。他听说都押衙袁从范的儿子被李景遂杀死,于是买通了袁从范,八月初二庚辰,鸩杀景遂,李璟追谥景遂为文成太弟。

3、李景达(924年—971年),小名雨师,徐州彭城县(今江苏省徐州市)人。南唐烈祖李昪第四子,南唐中主李璟之弟。封齐王。逝世后追封为孝昭太弟,葬于江州庐山。齐王曾多次挂帅领兵,六合之战,紫金山之战等战役都有李景达指挥与参与战役。

南唐烈祖李昪的精彩人生

扩展资料:五代十国之南唐的介绍

南唐(937年—975年),是五代十国时期李昪在江南地区建立的王朝,定都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传三世历一帝二主,享国三十八年,是十国中版图最大的政权。南吴太和七年(935年),南吴睿帝加封徐知诰为齐王,并将升州、润州等十州之地划归齐国。

升元元年(937年)徐知诰建立齐国(徐齐)。同年十月,徐知诰受禅称帝,国号“齐”,改元升元;升元三年(939年)徐知诰恢复李姓,改名为昪,自称是唐宪宗之子建王李恪的四世孙,又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李昪即位后,继续保境安民,在相对安定的条件下,社会生产有所发展。与同时割据诸国相比,南唐地大力强;由于兴科举、建学校,文化也尤为昌盛。

保大三年(945年),南唐乘闽国内乱,出兵灭闽,俘王延政。保大九年(951年),南唐乘南楚内乱,派兵灭楚,马希崇降。但不久,楚国故地被周行逢夺取,南唐未能巩固所占之楚地。中兴元年(958年)李璟去帝号,称国主,并向后周称臣。

宋开宝四年(971年)李煜去除“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并请求宋廷罢除不直称其姓名的礼遇,被宋太祖批准。宋开宝八年(975年)宋兵攻占金陵,李煜奉表出降,江南政权正式灭亡。

南唐最盛时幅员三十五个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安徽、江苏、福建、湖北和湖南等省的一部分。人口约五百多万,为中国南方的经济开发作出了重大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1

标签:南唐   徐州市   庐山   金陵   庙号   谥号   节度使   徐州   国号   齐国   朝政   安徽   元年   皇帝   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