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庄行(四)

跟着沈站长,我们来到了一户寻常人家。原来这户人家的主人是南社诗人周斌唯一的孙子周一之先生。

周斌,字芷畦,号汾南渔侠。嘉善魏塘人,1896年迁居陶庄齐河浜,居汾南草堂。南社社员。著有《柳溪竹枝词》、《柳溪诗征》、《汾南渔侠游草》等。

周一之先生的家不大,只有两间小房子,家里的设施还是停留在八十年代的样子,一切显得很旧。周一之先生穿着朴素,黑黑的脸像是种田人,假如不讲谁知是著名诗人的后代。老师们在围着采访他,子仪老师拿着笔记了他的联系方式。

陶庄行(四)

左周一之

门外有一棵高大的楝树,结满了一颗颗金黄色的果子,站在树下仿佛回到了童年。我的老同学蒋坤元更是若有所思,他与这棵树合了影。

接着,沈站长领我们去看了一座古桥。

陶庄行(四)

沈站长说:“这座桥是嘉善地区最古老的石拱桥。”也不知这座桥什么时候造的?

陶庄行(四)

桥的侧面青石上有“乾隆六十岁重修”等字样,有点模糊不清。同去的书友嫣然把桥的图片和文字发到了群里。

陶庄行(四)

站在高高的流庆桥上,看桥下清澈悠悠荡漾着的河水,仿佛看到了这里曾经的繁华景象。

向南沿着一条老街行走,好多以前的店面房都关着,显得冷冷清清。

陶庄行(四)

陶庄行(四)

看墙上有许多画,好像这里拍过电影,站在街上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年代。还见到一爿竹器店,一位老竹匠熟练地在劈篾。

陶庄行(四)

跨到一座高高的桥,前面的房子似曾相识,一打听原来这里供销社的房子,商店改成居民用房了。

陶庄行(四)

在对面的矮墙下,见到的了凡四训的语录即“立之、改之、积之、谦之”,教育大家不要有私心,要行善积德。

前面又是一座古桥,桥的旁边有一块文保碑。

陶庄行(四)

蒋坤元

文保碑上写着“积善桥”。踏上这座古老的积善桥,夕阳已经西下,积善桥就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叙述着这里曾经发生的一切。他也仿佛告诉人们了凡善学思想在陶庄历代传承的故事。

今日来到陶庄,让我对她有了新的认识,陶庄曾经叫柳溪,一个诗情画意的名字,不知为何叫陶庄?

徐徐汾湖水荡漾着善文化的涟漪,阵阵湖风香承袭着陶庄人的淳朴民风。陶庄镇作为了凡善学思想发源地、“善文化”传承地,以水的灵性,孕育、传承了凡善学思想,滋养塑造了“了凡故里 积善之乡”的人文品牌。

在陶庄这片土地上,袁了凡留下了太多精神财富,作为今人,又该如何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齐河   嘉善   老街   向南   乾隆   竹枝词   石拱桥   矮墙   孙子   竹器   行善积德   房子   思想   站长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