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读苏州阊门下塘|皋桥


走读苏州阊门下塘|皋桥

10月18日那天中午,蜻蜓老师带我们来到了苏州阊门附近西中市的皋桥上。

望着皋桥,让我触景生情。四十年前寒冬里曾从陆慕乡下家里挑着菜担,来到这里卖过菜,一担菜只有几元钱,真是往事不堪回首。

如今踏上皋桥,来走读了解它的历史故事。


走读苏州阊门下塘|皋桥

蜻蜓老师在讲解。

她告许我们,皋桥因吴中名士皋伯通而得名。

据记载,皋桥之名起源于汉代。当时苏州有一个叫皋伯通的人就住在附近,官至议郎(一说是出身大户人家),在宫廷内负责膳食杂物,于是这座桥跟着改姓了皋。

最初的皋桥究竟是什么样,我们不得而知。但在唐诗宋词、名人小说里多次提到过,连昆曲《十五贯》中也说过。

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陈维崧就专门为皋桥写过词:“茶铛正稳皋桥畔,好风光、摘船试约闲寻。”

而皋桥之所以出名,还要从皋伯通家的两个佣人说起。

诗人梁鸿与妻子逃难隐居于此。

梁鸿,字博鸾,东汉时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是诗人、隐士,也是一个政治逃亡者。

而他最为人津津乐道的竟然是娶老婆问题。梁鸿一表人才,追求者甚多。而他竟娶了一位“有德无容”的丑女,到底有多丑呢?《后汉书·梁鸿传》里是这样描述的:“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用现代话来说,就是又肥又丑又黑的大龄剩女。

那么,梁鸿为什么要娶这样的老婆呢?原来他一心想找一个心甘情愿陪他隐居山林的伴侣。事实证明,梁鸿找到了,他给老婆取名孟光,夫妻归隐霸陵附近的山中。可惜好景不长,梁鸿因他登上北邙山作《五噫歌》讽刺时世,激怒了皇帝,下令缉拿他。

无奈,夫妻二人舍弃了田园生活,只得隐姓埋名,亡命天涯,一路逃到苏州。读书人身无长技,只能干些体力活,而他打杂的东家正是皋伯通。

梁鸿在皋家做佣工,就住在皋伯通家廊下。虽蒙受帝王的责难远走他乡,每天粗茶淡饭、辛苦劳作,孟光却没有抱怨,依旧和从前一样,履行一个妻子的职责。

夫不嫌妻丑,妻不怨夫贫,梁鸿每天外出为人舂米回来,妻子总是将做好饭菜给他端上来,恭敬地举到齐眉处,递给丈夫梁鸿。一次,皋伯通无意中目睹了这一幕,就猜测到,有此礼节不坠青云之志,绝非凡人。当即决定梁鸿不干那些杂活,从此侍为上宾。

要说这皋伯通看人的眼光真的不一般,绝对是一位伯乐。抛开地位、财产不问,光凭细节辨识人才,没有刨根问底打听寄居者真实身份,尊重对方同时也是保护对方。果然,在他的照顾下,梁鸿潜心学问,著书立学。后人都讴歌这样一对模范夫妻,其实皋伯通不嫌贫爱富,真心爱才的胸怀更加难得。

于是,皋桥从东汉一直叫到了今朝。

在皋桥上,让我知道了它的历史,也知道一个“举案齐眉”的故事。


走读苏州阊门下塘|皋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7

标签:苏州   后汉书   扶风   吴中   伯乐   青云   佣工   石臼   通家   逃亡者   东汉   门下   蜻蜓   诗人   妻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