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建国以来行政区划变迁上看,潮汕地区“合则强,分则弱”

潮汕地区向来是广东省社会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之一,其行政建制在历史上曾分分合合,但作为这一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汕头市,解放前至上世纪 6 0 年代一直是广东第二大城市。 以下是建国以来潮汕地区行政区划变迁情况:

1949年10 月,汕头市解放后,定为省辖地级市,下辖六个区公所和郊区。

1950年10 月,潮汕专员公署成立,辖潮安、潮阳、揭阳、饶平、南澳、普宁、惠来、澄海 8 个县。

1952年11 月,成立粤东行政公署,治所设于潮州市(1956 年迁至汕头市),辖潮安、饶平、普宁、澄海、揭阳、惠来、梅县、丰顺、兴宁、蕉岭、紫金、龙川、陆丰、大埔、五华、平远、惠阳、河源、海 丰、南澳 2 1 个县和汕头市,是历史上辖县最多的一次。

1956年11月,撤销粤东行政公署,设立汕头专区,治所设在汕头市,汕头市为省辖市,汕头专区辖潮安、饶平、潮阳、普宁、澄海、南澳、揭阳、惠来、梅县、丰顺、大埔、五华、兴宁、平远、蕉岭15个县和潮州市。

1965年7月,以揭阳、陆丰两县各一部分地域,设置揭西县;同年,辟梅县、大埔、丰顺、蕉岭、平远、兴宁、五华7个县,设立梅县专区。汕头专区管辖潮安、潮阳、普宁、饶平、揭阳、陆丰、海丰、澄海、南澳、惠来、揭西 1 1 个县和汕头市。

1979年3月,设立汕头地区行政公署。

1981年11月,汕头经济特区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

1984年11月,汕头经济特区面积由原1.6 平方公里扩大为 52.6平方公里。

1983年7月,撤销汕头地区建制,实行地市合并、市领导县的体制,汕头市为省直辖市,管辖揭阳、饶平、澄海、潮阳、南澳、普宁、惠来、揭西、海丰、陆丰县和潮州市等10县1市,以及5个市辖区和 1个经济特区。

1983年9月,海丰、陆丰两县划归惠阳地区管辖。

1986年8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批准设立汕头经济特区。

1989年1月,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潮州市列为省辖市,享受市(地)一级经济管理权限。

1991年4月,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汕头市区,面积从原来的52.6平方公里扩大到约234平方公里。

1991年12月,设立汕头、潮州、揭阳三市行政区划: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将潮安县和原汕头市的饶平县划归潮州市管辖;撤销揭阳县,设立揭阳市(地级),将揭东县和汕头市的揭西、普宁、惠来共 4个县划归揭阳市管辖;汕头市管辖潮阳、澄海、南澳3县和4个市辖区(2003年改为下辖金平区、龙湖区、澄海区、濠江区、潮阳区、潮南区和南澳县)。自此,潮汕三市“三足鼎立” 的行政区划格局就延续到现在。

从建国以来行政区划变迁上看,潮汕地区“合则强,分则弱”

从建国以来行政区划变迁上看,潮汕地区“合则强,分则弱”

从建国以来行政区划变迁上看,潮汕地区“合则强,分则弱”

从建国以来行政区划变迁上看,潮汕地区“合则强,分则弱”

从行政区划变化的脉络上看,新中国成立后,潮汕地区作为一个行政整体的时间仍然占大多数,自始至终汕头市是整个行政区域的中心城市。我们把行政区划的历史变迁与潮汕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相比较,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潮汕“合则强,分则弱”。当然,以这种比较表面化的“历史现象”作为注释还是有失偏颇的,强与弱的原因还要我们深入了解潮汕地区经济社会的具体情况才能准确剖析。

#汕头头条##潮州头条##揭阳头条##潮汕##广东微城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潮汕   惠来   揭西   陆丰   饶平   梅县   潮安   南澳   潮阳   普宁   澄海   潮州市   揭阳   汕头市   汕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