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有句俗语:“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

客家有句俗语:“逢山必有客, 无客不住山”。客家民居在建造时“有山靠山、无山靠岗”,表现出了对山区地理条件的高度适应性。“ 有山靠山”,指的是对山形地貌的充分运用;“ 无山靠岗”,则是客家人独特的营造艺术。

客家有句俗语:“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

客家有句俗语:“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

梅州“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大量的丘陵地带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建筑。从民居的地理分布,土楼和杠屋大都位于山区地带,其竖向发展的特征显示了对山地环境的适应性;大型围寨和四角楼常分布于地势较平坦地带;横堂屋分布广泛,具有灵活的适应性;在环境利用与营造方面最具代表的为围龙屋。围龙屋常建造于山脚或半山腰,为适应山区坡地环境,围龙屋的结构通常是前低后高,造型优美,布局严谨,如梅县的棣华居,大埔的张弼士故居、一斗堂等。 整座围龙屋依山而建,利用山势的顺延整体形成向下俯冲的态势,从其选址和造势,我们不难看出建筑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依赖。

客家有句俗语:“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

客家有句俗语:“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

张弼士故居

客家有句俗语:“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

客家有句俗语:“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

此外,有些围龙屋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依山而建,屋主便在建筑物的背后种植了大片树林,俗称有些围龙屋由于各种原因无法依山而建,屋主便在建筑物的背后种植了大片树林,俗称“风水林”,其风水结构虽不那么严谨,但空间关系却与靠山的效果接近。除了对山的依赖,客家民居对水的重视也是独成一体的。围龙屋前一般都有一方半月形的池塘,通常也被称为月塘。从空间效果来看,池塘既是整体建筑构成的一部分,又是自然境构成的一个要素。它通常与屋前的禾坪组成一种介于自然空间与建筑空间的模糊空间,成为主体建筑在自然的一种延伸。从生态效果看,屋前的池塘,既可以蓄水防火,又可以养鱼灌溉;屋后的风水林,既可以果树成荫,又可以藏风聚气,共同起到美化环境、调节微气候的作用,构成一个融于自然、和谐有序的人工生态图景。此外,屋后半圆弧形的封围林,正好与半月形的池塘前后呼应,形成了一个完满的太极图式,象征宇宙意象,体现出阴阳互济、万物相生的审美情趣和风水文化。#梅州头条#

客家有句俗语:“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

客家有句俗语:“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

客家有句俗语:“逢山必有客,无客不住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山形   客家   梅州   半月形   屋前   靠山   俗语   民居   适应性   池塘   风水   山区   效果   地带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