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国博里的这件青铜器上,会是一幅“老虎吃人”图?

说实话,以往去博物馆,我都是绕着青铜器走,我总觉得它不如金银器、玉器、瓷器精美。但是,真香定律人人都躲不过,上次我去国博,认认真真的逛了一次古代中国展厅后,我发现,青铜器真的很美。很难想象几千年前的人们,在没有现机器的情况下,能将青铜器上的花纹雕琢的那么繁复细密,不同于珠宝玉器,青铜器有种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美,看着粗旷如大汉,其实秀外慧中。

我不懂青铜器,了解的知识也极为有限,但是我希望用我一个有点外行人的眼睛去发现青铜器的美,我想把我看到的有意思的地方和大家一起分享。也希望大家在看到感兴趣的地方,可以继续翻阅书籍资料,再更加深入的去了解。

为什么国博里的这件青铜器上,会是一幅“老虎吃人”图?

这件青铜器的名字叫做“龙虎纹青铜尊”,说实话,论个头它不是最大的,论样式不是最新颖的,论功能就更没有什么特别的了。但是它有一样十分吸引我,因为我在拍照的时候,发现它的身上绘有一幅“老虎吃人图”。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有点恐怖的主题呢?正是因为有了这个疑问,所以我就去查了一些资料,今天就想和大家说说龙虎纹尊上的老虎真的在吃人吗?

虽然这件青铜器的名字叫做“龙虎纹尊”,但是它的主题纹饰不是龙虎而是“虎口衔人”。

为什么国博里的这件青铜器上,会是一幅“老虎吃人”图?

为什么国博里的这件青铜器上,会是一幅“老虎吃人”图?

腹部由3个立体的龙头和竖起的扉棱间隔成三等份,龙头伸出铜尊肩外,每条游龙后面还尾随小龙一条。每个画面的中间是一个突出的虎头,在视觉上给人一种猛虎呼之欲出的感觉。虎身分别向左右两侧展开,弓颈沉腰,前后肢微屈呈伏地欲跃状。巧妙的是,两只虎共用一个虎头。

为什么国博里的这件青铜器上,会是一幅“老虎吃人”图?

虎头下有一小人,呈蹲坐式。双手平举齐肩,虎口大张,人头已被含噬其中。

“虎口衔人”到底代表什么含义呢?在搜索资料的过程中,看到了四种解释。

第一种。说是东汉王充《论衡·订鬼篇》引《山海经》佚文,记有虎噬鬼魅之说。此种虎食人像或许是取于此意,借以震慑邪祟。国家博物馆在说明中引用的正是这种说法。

为什么国博里的这件青铜器上,会是一幅“老虎吃人”图?

为什么国博里的这件青铜器上,会是一幅“老虎吃人”图?

我呢,真就看了一下这篇小短文,中心思想主要是论述鬼都是人们构思想象造成的,怎么就构想出来了呢?是因为人们生病了,一得病就胡思乱想,于是鬼就出来了,要么是因为自己看见鬼,要么是听见鬼的动静。不过我并没有从这篇文章中看到王充引用《山海经》的字句,他倒是提了伯乐和庖丁。

第二种。有人认为“人”代表了奴隶,“虎口衔人”反映的是奴隶社会的残酷恐怖。奴隶主把这残酷景象铸在尊上是拿来威吓奴隶、压制反抗,或认为奴隶主吃饱喝足之后,用欣赏虎食人的可怕场面来寻开心,犹如古罗马奴隶主观赏奴隶斗兽一样。专家们对这种解释并不认同,原因是在浙江省余姚等遗址出土一批原始社会进入文明时代初期的文物,在几件玉琮、玉铖上,用微雕刻画有带冠神人蹲抱在虎头上的图案。他们认为这些形象应该是氏族的保护神。

第三种。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这应该是在表现一种巫术主题。张开的虎口在古代是分割生死两界的象征,虎口下的人很可能就是巫师,巫师在祭祀中通过老虎的帮助而表现出一种能够通天地、感鬼神的能力。

最后一种。所谓“龙虎尊”上的纹饰实际上应该是尊的铭文,“虎口衔人”实际上是虎方二字(阜阳市档案局副局长胡天生先生持此说)。圆形大口表示上天,肩部神龙游荡于空中;尊腹表示大地,有神虎张牙舞爪,以其不容侵犯的雄伟姿态保护着淮河氏族。

甲骨文是商王室的“档案”,在甲骨文中作为国族名称的虎,有虎侯和虎方两种记录,虎侯是商王的近臣,其领地在王畿之内的庸,商王也时常到虎地视察,虎方则是商王朝以外的方国。

关于虎方,只有一条卜辞:贞,令望乘暨举途虎方,十一月。□举其途虎方,告于大甲,十一月。□举其途虎方,告于丁,十一月。□举其途虎方,告于祖乙,十一月。大意是商王命淮水上游北岸的望氏族和汉水支流举水流域的举氏族征伐虎方国,向能征善战的先王告祭,看来虎方国是商王朝不可小觑的心腹大患。

根据卜辞,专家们推测:坚强的虎方人不肯臣服于殷商,于是举族迁徙,辗转逃到川藏高原,并在三星堆那里定居、立国。由于龙虎尊的器形和四川三星堆出土铜器的器形、风格极为类似。有人就推测这二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不过相比之下,三星堆青铜器的制作工艺较之就显得太过粗糙。

为什么国博里的这件青铜器上,会是一幅“老虎吃人”图?

三星堆一号坑出土的龙虎尊,与安徽阜南月牙河出土的那类龙虎尊看上去相似度很高,且时间晚于月牙河的。

1989年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发掘了一座商代大墓,出土了大量以变体虎形扁足和虎形耳形式出现的鼎,青铜礼器上频繁出现的虎造型,而且以圆雕或高浮雕的形式出现,带有明显的写实倾向,而虎方国确实是个崇拜老虎的国家,正因此,这个地方也被认为就是虎方国所在。

不管是“虎口衔人”这一图案的含义,还是制作者,或许都还不能做出精确的解释。但是不能忽略的一点就是,它的铸造工艺极为复杂尖端。

龙虎纹尊的工艺有什么特别?

“龙虎纹尊”是用十八块母范经两次焊接而成的,塑之浑然一体,毫无痕迹。这充分说明远在三千多年前,我国的冶金、铸造技术水平已达空前的高度,其形制雕刻工艺在当前亦举世无双。

据说上交国家博物馆后,为了给安徽省和阜阳地区一个复制件,当时许多专家参与了复制件的铸造工作,但是没有人能够复制出来,特别是那个宽大的口沿,一直是一个难题。

今阜阳市博物馆藏的复制件是石膏制成,基本接近原件的形制,但安徽省博物馆的铅制复制品就与原件有很大差距。国家博物馆外出布展的是铜制仿制品,因为达不到原件的铸造工艺,仿制品的重量是原件的二倍。这充分说明龙虎尊的制作工艺之先进高超。

在整理照片的时候,我发现还有一件青铜器上也出现了这个纹饰,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后母戊鼎!在两个耳的外侧左右,有两只立虎,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像被虎所吞噬。

为什么国博里的这件青铜器上,会是一幅“老虎吃人”图?

为什么国博里的这件青铜器上,会是一幅“老虎吃人”图?

右侧耳

为什么国博里的这件青铜器上,会是一幅“老虎吃人”图?

左侧耳

关于后母戊鼎的传说,又是一个long long ago的故事,我就不再赘述了,不过我在看资料的时候,发现说后母戊鼎其中的一耳为后配的,但并未具体说明,我仔细看了一下左右两耳的照片,自我感觉哈,右侧的更像是后配的,理由是耳与鼎身相衔接的地方,有被抹平的痕迹。小伙伴们下次去国博看大鼎的时候,也可以仔细观察一下。

龙虎纹尊兄弟8个,其中4个被盗,国家用齐白石徐悲鸿的画换回2个,而另外2个下落不明。

1957年6月的一天,安徽省阜南县常庙乡一位名叫徐珽兰的农民在润河湾捕鱼,他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这一网捞上来的不是期待中的鱼虾,却是八件两两成对的青铜器。

分别是龙虎尊1件,觚2件、爵2件、斝2件、饕餮纹尊1件,其中龙虎尊1件,觚1件、爵1件、斝1件送至国家博物馆收藏,其他四件(觚1件、爵1件、斝1件、饕餮纹尊1件)送至安徽省博物馆收藏。到八十年代的时候,文物盗窃走私的情况非常严重,安徽省博物馆就成为文物盗贼的重点关照对象,当时的省级博物馆的安保措施非常简陋,可以说是防君子不防小人的级别,这几件文物就在八十年代初期在安徽省博物馆内终于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月黑风高夜不翼而飞了。

几年之后,一个英国人在香港的古玩地摊上看到了几件怪东西,于是买了2件,回去一看,上边居然留有博物馆藏编号,明白这是不正当渠道走私出来的文物。这个英国人良心还不坏,他马上联系了相关部门汇报了他发现的情况,相关部门也很快就确认了这个英国人手中的两件怪东西正是安徽省博物馆丢失的商代青铜器,几经磋商,英国人同意用齐白石、徐悲鸿的两幅画进行交换。不过据说当时英国人在地摊上是看到了4件成套的怪东西,他只买了其中2件,至于没买的那2件,至今也不知道去往何方了。

龙虎尊至今在我国出土文物中独一无二,弥为珍贵价值连城,被视为宝中之宝,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后参观稀世珍宝龙虎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4

标签:齐白石   徐悲鸿   阜阳市   奴隶主   安徽省   纹饰   后母   博物   青铜器   氏族   虎口   原件   英国人   青铜   文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