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当你看到这幅《簪花仕女图》是不是以为是原作,但其实不然,这是荣宝斋独有的木版水印版画,其手工复制技术,几乎快可以以假乱真。

上海朵云轩与荣宝斋木版水印并列为中国木版水印两大流派,号称“南朵北荣”。2006年,荣宝斋的“木版水印技艺”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今天咱们先说北京的荣宝斋。关于朵云轩的传奇故事,咱们下篇再说。

北方有一宝——荣宝斋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1950年荣宝斋新记

1896年荣宝斋在其东侧的井院胡同2号设立了“帖套作”,开始以木版水印技艺自刻、自印笺纸,产品质量高,不久便名声鹊起。

民国时期的代表作,是1933年鲁迅和郑振铎与其他9家南纸店合作印制的《北平笺谱》,以及1934年起,历时七年之久印制的《十竹斋笺谱》。从印制小幅笺画到印制大幅作品的转折点,则是1945年,他们为张大千复制了他送来的一幅高100厘米、宽50厘米的《敦煌供养人像》。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20世纪50年代车间场景

1950年,公私合营之后的荣宝斋设立木版水印车间,并正式将这项传统的木版套印技艺命名为“木版水印”。得名缘由,据曾任荣宝斋装裱车间和生产部主任的冯鹏生在《中国木版水印概说》一书中解释:“因为一是用木版,二是调和颜料用水,而不是油质。”

《十竹斋笺谱》重新刻印成功后,郑振铎先生从文物局借来了小写意花鸟画—《新罗山人花鸟图》交给荣宝斋研制。而叶圣陶先生在看到木版水印《新罗山人花鸟图》后,写了一篇题为《瞒过了专家的眼睛》的评论,发表在《新观察》杂志上。

叶先生在文中写到:“我总是觉得,中国画固然可以用彩色铜版复制,可是铜版随你印得怎样,看起来总像照片。这是没有办法的事。纸是铜版纸,色彩是油墨,物质条件不一样,自然不能完全传出原画的意趣。而荣宝斋木版水印画却不用借助网纹,它根据原画的内容和笔意,持刀如笔,设色如画,用和原作一样的颜色、笔晕,在和原作一样的宣纸上来印刷,因而能够适应中国水墨画的特点,能够逼真地再现原作的真实面貌和它丰富而变化万千的笔墨意趣。不是原作,酷似原作,完全达到了乱真的地步。”

为什么木版水印能称之为艺术品,不仅能瞒过专家的眼睛,还能复制出原画的神韵?这就要说一说木版水印的工艺了,看似简单的工具,却完成了最为复杂的创作。

以木为纸,以刀为笔

木版水印源于中国明朝十竹斋胡正言所创造的“饾版拱花”套印技艺,是根据画稿笔迹的粗细长短、曲直方圆、刚柔枯润,设色的深浅、浓淡、冷暖及色相的向背阴阳分版勾摹,刻成若干板块,然后对照原作,由深至浅,逐笔依次叠印,力求逼肖原作,精确无误,达到乱真的程度。

木版水印分为三道工序:勾描、刻版和印刷

第一步勾描。画师将画稿进行分版,凡同一色调的笔迹均划归于一套版内,原作上有多少颜色层次,就分成几套版。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老技师冯忠莲在勾描

色彩简单的画面有二三套至八九套不等,复杂的要分几十套,大幅的甚至要分到几百上千套。

勾描人员先用赛璐珞纸(一种不透水的透明胶纸)覆在书画原作上进行勾描。一些珍贵的古代书画原作,只能将画作拍摄下来,制作成同样大小的照片,再用赛璐珞纸进行勾描。勾描者将画面上的线条、皴擦和色块一套套地勾描下来,然后再勾描到雁皮纸上,作为雕版所需的底稿。

第二步刻版。勾描完成之后就会把样稿送去刻版,在选材方面 刻版用的木料大部分是杜梨木,这种木料纤维细密、软硬均匀,长时间放置不会变形,易于保存。这些木料在使用之前都需要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风干,这样遇潮遇湿以后才不会变形。 接下来是上样,取少量浆糊把勾描的样稿反贴在梨木板上,起定位作用,等定好位之后就可以把浆糊均匀地涂抹在木板上了,等浆糊干了就可以刻了。

刻版的时候主要依靠一把拳刀,在刻版师傅手里,这把刀就好像画家手中的画笔一样,能够刻出各种各样的线条。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刻版工具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荣宝斋版库

第三步印刷。在刻好的木版上刷掸上颜色,然后以拓印的形式到纸张上去,主要用到的工具有毛笔、棕刷、棕耙等。难点在于不同的画需要采用不同的纸张和印制技巧,中国画里有宣纸本、皮纸本、绢本,每一张画都是不一样的,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完全还原作者的原作。所以最难的地方在于要几乎一样的去还原它,然后又以不同的形式去还原它。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印刷工具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印刷技师孙连旺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制色师傅张毓忱(右)

如鲁迅先生所言,“画管画、刻管刻、印管印的”。

三道工序需由不同的人担任,全部过程都靠肉眼判断,手工操作,技师之间口授心传。

哪怕一生专攻其中一项,技师仍需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才能与其他环节通力合作,以复现原作的笔墨形神。

同样是复制品,木版水印与高仿书画有什么不同?

高仿书画是用化学油墨通过高精度扫描后以机器印刷复制的,看起来像照片,与原作有距离。而木版水印所用纸张、色料都跟原作完全相同,只是让一块块木头代替了毛笔。

徐悲鸿、齐白石见了都称奇

20世纪50年代,徐悲鸿带着他的《奔马》来到荣宝斋,他说,有位英国朋友想要他的这匹马,但是他有些舍不得,询问荣宝斋能否用木版水印复制一张这幅画,送给友人…… 半个多月后,木版水印《奔马》印制成功。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荣宝斋木版水印作品(左为张大千《敦煌供养人》,右为徐悲鸿《奔马图》)

据记载,徐悲鸿非常认可和支持荣宝斋发展木版水印技艺,他多次把包括《奔马图》在内的作品交荣宝斋复制。有一次,他指导技师帮他修改一条画长了的马后腿。他说:“中国画是一笔下去就见效果的,发生一些笔误在所难免,往往整幅画看上去还好,可是有一笔发生笔误,去也去不掉,很影响情绪和效果。丢弃了吧,又可惜,很矛盾。荣宝斋修改得天衣无缝,真是好手艺!”

1956年,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专门为荣宝斋木版水印拍摄了一部十几分钟的纪录片,首次以影像形式向公众展示了木版水印的魅力。为了这次拍摄,还把92岁的齐白石接到荣宝斋,面对屋子里挂着的两幅虾图,老人无法分辨何为自己的真迹,何为木版水印作品。难辨真假,一向被视为对这项技艺最高的褒奖。

花费一年时间出版现代版《芥子园画传》却因定价太高而销路不畅

1959年,荣宝斋以郭沫若的《百花诗》为蓝本,出一本诗配画,邀请了于非闇先生的两个学生——田世光和俞致贞进行创作,彼时于先生病重不能作画,但仍从他以往的画作中选了《兰花》《牡丹》和一幅白描《水仙》。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封套

这些画的画面虽小,但画面色彩丰富,平均下来,每张画都有二十多个套版,全书总版数达两千多套,较多的要属于非的《牡丹》、田世光的《蜀葵》《十样锦》和《大丽花》等,每张都将近四十套版,最多的是最后一张《其他一切花》,将近一百套版。这套诗配画的《百花诗》也耗时一年多才完成。《百花诗》印完,装订成上下二册,共印了三百本,并使用了郭沫若先生为荣宝斋题写的“百花齐放”手书作为书名题签。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木版水印 《荣宝斋画谱》 内页之一

当《百花诗》完成后,荣宝斋从中选取了五十一幅画,并请俞致贞先生为“芙蓉花”画了步骤图解,同时编写了技法教程。采用木版水印技术印出这五十一幅画的白描线条、“芙蓉花”技法步骤和几幅完整作品,编辑了一本《荣宝斋画谱—勾勒花卉部分》,还邀请陈毅同志做了序。画谱售价定为五十元,但是当时城市人均月生活费也就六元钱,自然是看的多买的少,销路不畅。

一次庞大的名画复制计划

荣宝斋能从印制最初的小幅作品到复制大量古代名画,很大程度上源自其在50年代便确立的庞大复制计划:一是复制当代画家的作品,主要是徐悲鸿和齐白石这两个“人民艺术家”的画作,并辅以其他画家的精品画作,以满足政府各部门对外交流的礼品需求和公共场所的装饰需要,同时也成为中国对外的文化窗口,用以满足外宾及华侨对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和求购的要求;二是复制流传至今的古代名画。

为此,荣宝斋聘请了一批在临摹方面具有专长的中国画画家:董寿平作为木版水印的顾问和艺术指导,主要负责选题与对技术工人的培养;陈林斋负责临摹《韩熙载夜宴图》;冯忠莲负责临摹《虢国夫人游春图》,后来又被安排临摹《清明上河图》;于非闇临摹宋徽宗的《珍禽图》;郭慕熙临摹《文苑图》;金振之临摹《簪花仕女图》;米景扬临摹宋元画册。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丹麦女王及亲王阁下参观木版水印《簪花仕女图》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50年代,周恩来总理、陈毅元帅将木版水印 《簪花仕女图》作为国礼赠送给缅甸总理吴努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木版水印作品 《清明上河图》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木版水印作品《虢国夫人游春图》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木版水印作品《赵孟頫秋郊饮马图》

在荣宝斋复制的众多画卷中,《元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韩熙载夜宴图》《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这四件是水平最高的作品,被后世誉为“中国木版水印的四大巅峰之作”。其中《元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还曾被周恩来总理当作国礼,赠送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

巅峰之作《韩熙载夜宴图》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木版水印作品《韩熙载夜宴图》

荣宝斋木版水印复制名画的巅峰之作是《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绢本工笔重彩画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唯一传世的名作。它纵28.7厘米,横335.5厘米,共分琵琶独奏、六幺独舞、宴间小憩、管乐合奏、夜宴结束五大部分,连同重复出现的人物在内共计46人,通过床榻、几案、屏风、乐器、饮食器皿在内的各种生活细节,细致入微地描摹出南唐官员韩熙载府中的宴乐场景。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老画家陈林斋在勾描《韩熙载夜宴图》

当年,画家陈林斋担任《韩熙载夜宴图》的勾描分版工作。为了减少对原作的损耗,陈林斋先对原作进行临摹,然后再以临摹本作为分版的母本。这幅曾被人误为原作的临摹本后来被故宫博物院收藏,足见其逼真程度与艺术精妙。在临摹本的基础上,整幅作品分版达到1667套。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木版水印《韩熙载夜宴图》勾描作品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局部

由于《韩熙载夜宴图》尺幅巨大,1963年秋,先由技师王玉良试印了“管乐合奏”部分;画卷的主体部分,由技师孙连旺从1971到1979年,历时八年印制完成。八年时间,所印数量不过35幅。

荣宝斋“复制”的《夜宴图》太过逼真,只得盖“印制”章以示区别

印刷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的一块木版

1979年,木版水印《韩熙载夜宴图》成功复制,在当时引起轰动。出于对多年之后木版水印复制品与原作难以分辨的担心,荣宝斋特意在每幅木版水印《韩熙载夜宴图》的压角章之后,手书“一九七九年元月第一版三十五卷之某某卷”字样,并钤有“荣宝斋印制”的图章一方以示区别。

木版水印最不可替代的地方在于,讲求同工同料,现代印刷品无论技术多么高,也不可能达到木版水印的效果。

最后放上一组小编查的价格给大家做个参考,看看这木版水印到底怎么个值钱法。

2011年荣宝拍卖第71期艺术品拍卖会上,簪花仕女图(荣宝斋木版水印)拍出了39.2万元;

2006年,韩熙载夜宴图(木版水印)以17.6万元成交;

2013年荣宝拍卖迎春拍卖会上,荣宝斋80年代限量木版水印《虢国夫人游春图》以9.52万元成交;

2015年,荣宝斋木刻仿张大千敦煌画,以12.65万元成交;

1959年荣宝斋绢本木版水印《元 赵孟頫秋郊饮马图》,以28750元成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2

标签:奔马   齐白石   徐悲鸿   夜宴   套版   绢本   百花   仕女图   木版   水印   原作   技师   技艺   逼真   画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