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版水印复制的国画“赝品”,几可乱真,连原作者都分辨不出

上一篇文章分享了木版水印“南朵北荣”两大流派中,北京荣宝斋的故事,这篇咱们来说说上海朵云轩。

海上有朵云——朵云轩

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7月),《申报》在一个并不起眼的位置连续几天刊登一则消息,对一家小笺扇庄“朵云轩”即将在上海开张的消息广而告之。

木版水印复制的国画“赝品”,几可乱真,连原作者都分辨不出

虽然这条消息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多少人的兴趣,然而不出几年,朵云轩手工印制的信笺和扇面,渐渐成为上海文人雅士、社会贤达的私爱,以至张爱玲在她《金锁记》的开篇里,也不忘特意提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

风雅时代的文人墨客们将一行行充满才情的文字写在精美的朵云轩信笺上,不知比现在打字传情的意境美上多少倍。“朵云轩”信笺能有此魅力,首先离不开一项工艺——朵云轩木版水印。

木版水印复制的国画“赝品”,几可乱真,连原作者都分辨不出

在江南温暖湿润的地理气候环境中,受“海派文化”滋养,形成了作品用料考究,精致、典雅、秀润的风格特征,与荣宝斋木版水印形成了中国木版水印“南朵北荣”两大流派。

“朵云”二字,源出五代韦陟,他常以五彩笺纸书信,落款字若五朵云,后人因称书信为“朵云”。朵云轩的创始人借了这个雅名,从自制自印笺、扇的小业着手,渐渐发展壮大成为海上赫赫有名的水印制作和书画经营之家。

为什么木版水印无法被机器印刷替代

朵云轩上世纪50年代末印制的小尺幅作品《宋人消夏图》,纵24.5厘米,宽15.7厘米,分版就达66块之多,套印数百次;2010年完成的献礼世博之作《群仙祝寿图》挑战了木版水印有史以来的最大尺幅,并首次采用金笺纸这一材质,作品总宽720厘米,高206.8厘米,分版超过2000块,制作历时8年之久。

木版水印复制的国画“赝品”,几可乱真,连原作者都分辨不出

朵云轩木版水印的《宋人消夏图》

木版水印复制的国画“赝品”,几可乱真,连原作者都分辨不出

《宋人消夏图》木版水印雕版

徐渭《杂花图卷》篇幅洋洋洒洒十多米长,此画几百年来历经磨难,现在是南京博物院的镇馆之宝,每年只在秋高气爽时展出几天。朵云轩与之商量求得复制,并为之下足了功夫:全卷勾刻稿计达250张,其中最精彩的“葡萄”部分由于笔墨层次错综复杂,仅勾描一个工序就花了整整一年时间。最后完成250块版片,套印数千次才告完成。也因此,朵云轩木版水印画才臻至可以乱真的地步。

木版水印复制的国画“赝品”,几可乱真,连原作者都分辨不出

朵云轩木版水印徐渭《杂花图卷》

木版水印的乌龙事件

画家本人的不吝称赞是对木版水印这项工艺的肯定,背后是木版水印技师们经年累月磨砺出的手艺和无限的耐心细致。傅雷在1960年写给傅聪的家书中说:“木刻水印在一切复制技术中最接近原作,工本浩大,望珍视之。”

1960年代,钱松喦先生的巨幅画作《延安颂》问世后,上海朵云轩木版水印将其复制完成后,曾与原作一起送钱先生鉴别,画家本人竟将复制画鉴认为原作,朵云轩复制水平之高可见一斑。

相传曾有白石老人的一幅《青蛙》,自朵云轩印制出来,竟被人误当原作而收购。

曾经有一封外国来信寄与朵云轩,信中附有一张齐白石作的红牵牛花彩照,寄信人询问朵云轩可曾复制过此画,因为他怕高价买下的这张大师作品是一张木版水印复品——大概海内外的收藏家大都领教过朵云轩木版水印酷肖原作的技艺。

一幅1983年完成的木板水印《秋原猎骑图》曾在上海海关出关时被阻,因不辨真伪,海关人员特来朵云轩木板水印室查看求证。

木版水印复制的国画“赝品”,几可乱真,连原作者都分辨不出

木版水印《秋原猎骑图》

2006年秋季的一次拍卖会上,一幅署名“白石老人”的《荷花蜻蜓》图引起了大家的兴趣。从笔墨、线条、色彩上来看,这张用笔老辣、墨韵丰富的作品堪称齐白石晚年佳作。于是,鉴定师毫不犹豫地将此画估价18~22万元 ,并赫然印上了拍卖图录。

然而,短短几分钟后,一个电话竟让拍卖行大跌眼镜。原来,这张极为精彩的《荷花蜻蜓》,竟然是上世纪50年代朵云轩用木版水印技法复制而成,其制作成本仅800元!

木版水印复制的国画“赝品”,几可乱真,连原作者都分辨不出

木版水印齐白石《荷花蜻蜓》

特设“国家大奖”授予朵云轩

明胡正言的彩印《十竹斋书画谱》和《十竹斋笺谱》自开始到完成历时26年,集合了饾版和拱花等套印技艺,精美空前,传世不朽。直到现在,“南朵北荣”的水印技艺仍大体沿袭胡氏的模式。

木版水印复制的国画“赝品”,几可乱真,连原作者都分辨不出

《十竹斋书画谱》

1981年朵云轩决定用木版水印出版这套画册。当时为了寻觅最好的旧藏品做底版,花了2年多时间走访国内8大城市的有关单位,随后又历时2年多,由技师精心刻板1700余块,手工套印4万余次,尤为难得的是,无论是刀法篆刻还是颜色调配,均追求“明版味儿”。

木版水印复制的国画“赝品”,几可乱真,连原作者都分辨不出

朵云轩木版水印作品:《十竹斋书画谱》选图

1989年送莱比锡国际艺术图书展展出,引起轰动。他们甚至觉得以莱比锡有史以来的最高金奖都不足以表彰,因此特意破例设置了一个“国家大奖”郑重授予朵云轩——他们始终无法理解中国人如何印出这样的作品,怎么放大都完全看不到任何网点,完全像原件一样。

连荣宝斋也要承让三分的胡也佛

胡也佛大概是朵云轩木版水印人中最大的传奇。搜索胡也佛的生平,记载寥寥,此人为民国时期海派画家,尤工人物,本名国华,字大空,自署十卉庐主,浙江余姚人氏。胡也佛一生无所师从,全凭灵气造化力振古法,笔下仕女尤其娟秀独绝,了无俗痕。胡也佛练就的线条功夫,至今仍为海内一绝。据说当初国画大师张大千得见胡也佛的工笔仕女后,惊叹连连,从此不涉工笔仕女。

历经了一番乱世浮沉之后,胡也佛在1958年参与筹建朵云轩,出任勾描组长,并负责木版水印总设计,为朵云轩第一代弟子的长成作了重要铺垫。由他亲自勾勒的《秋原猎骑图》(仇英)成为朵云轩早期珍品。甚至可以这样说,仅仅因为有胡也佛的存在,“北荣”荣宝斋就不得不承让“南朵”三分。2010年,胡也佛的工笔《金瓶梅》拍了392万。

木版水印复制的国画“赝品”,几可乱真,连原作者都分辨不出

胡也佛《碧叶红颜图》,115万成交

1958年,朵云轩用最强技术班子梓印《明·陈老莲 花鸟草虫册》,由胡也佛等名家勾摹刻稿,韦志荣等名手雕刻版子,杭文连、康瑞久等名师最后印成。所用画绢为精选湖丝定造,仿明手工织制。墨是嘉庆旧墨,颜料是上好植物、矿物质颜料,为了表现《红果秋虫》里几颗小红果那既明亮又厚重的效果,不惜磨了乾隆年制的朱砂墨。相比现在画家所用的画材,简直有些奢侈。

木版水印复制的国画“赝品”,几可乱真,连原作者都分辨不出

《陈老莲花鸟草虫册》

献礼国庆50周年

朵云轩是1991年决定用传统的木板水印复制《洛神赋图》,数十位高级美术编辑和技师们反复论证确定勾描分版方案,勾刻印裱四道工序环环相扣,前后刻版超过千块,套印逾万次,连墨都用的是清嘉庆三年(1798年)的产品。历时8年的努力,得以再现于世,献给国庆50周年的一份厚礼。

木版水印复制的国画“赝品”,几可乱真,连原作者都分辨不出

扛鼎之作《群仙祝寿图》

如果说《韩熙载夜宴图》是荣宝斋的巅峰之作,那么《群仙祝寿图》就是朵云轩的扛鼎之作《群仙祝寿图》。

《群仙祝寿图》图高2.1米,宽7.2米,在尺幅上是木版水印史上的大型精品之最,已成为现今木版水印工艺传世的扛鼎之作。

木版水印复制的国画“赝品”,几可乱真,连原作者都分辨不出

任伯年为创作这套金笺工笔重彩《群仙祝寿图》,金笺所用的金粉要达多两黄金,成本颇高。据说上世纪50年代初,著名书画鉴定家、收藏家钱镜塘外出用早餐。路过一家古玩字画店时,看见店内有人正在从一幅金笺画上刮着金粉。仔细一看,他认出那是著名画家任伯年的作品,赶忙上前问究竟。老板答道,市场不景气,字画卖得不好,想刮下金粉,熔金卖钱。钱镜塘不禁喜出望外,同时又心痛不已,这正是任伯年的代表作《群仙祝寿图》!他当即出价400元,买下了全部12幅条屏。后在唐云的再三恳谈下转让给了上海美术家协会,并由后者保存至今。

由于《群仙祝寿图》在绘画史上的重要地位,其被印制成为许多印刷品,特别是其包含12条屏,因为此常常被印刷成为挂历。朵云轩从2001年开始计划,2003年正式启动了木版水印《群仙祝寿图》的工作。从勾描到最后印制出来花了将近 10 年时间,光成品的刻板就在2000块以上。

木版水印复制的国画“赝品”,几可乱真,连原作者都分辨不出

任伯年《清群仙祝寿图》 (十二幅)木版水印饾版金笺本

2012 年 7 月朵云轩拍卖举办了一场“非物质文物遗产精品专场” 拍卖会,任伯年《清群仙祝寿图》 (十二幅)木版水印饾版金笺本以 69 万元的成交价拔得专场的头筹。

木版水印复制的国画“赝品”,几可乱真,连原作者都分辨不出

朵云轩木版水印作品:宋徽宗《瑞鹤图》

上海泓盛拍卖在 2012 年秋拍“悟馨斋旧藏——明清宫廷遗珍、古美术文献陈暨年故纸专场”上推出了一件1959年朵云轩绢本木版水印《宋赵佶瑞鹤图》拍品。

此幅《宋赵佶瑞鹤图》是朵云轩复制的众多画卷中水平最高的作品 , 被后世誉为“朵云轩木版水印的四大巅峰之作”。青蓝色的天,画画可能只需要涂抹几笔,就有布满半张纸的美丽天空,水印要达到相同颜色必须反复印染。青蓝中要预留几只白色仙鹤的位置,尺寸偏移一小指,天的颜色染到白鹤上,就是废品。

木版印刷,是复制,更是手艺

复制古画,晋时大画家顾恺之已为之倡,隋唐官家摹写不绝。下真迹一等的摹本,真的是“既可希其真踪,又得留为证验。”要不然,我们今天怎能见到魏晋六朝名画真迹?又何以考察我国古代绘画艺术发展的轨迹?

木版水印复制的国画“赝品”,几可乱真,连原作者都分辨不出

木版水印复制的国画“赝品”,几可乱真,连原作者都分辨不出

1960年朵云轩木版水印全家福

叶圣陶曾经专门为木版水印写过两篇文章,他讲到“不要以为木版水印的这些技师他仅仅是做一些复制的工作,不是的。他们要运用很复杂的木版水印的技艺再现这些原作的神韵,他们自身的艺术修养是起决定性的,因此木版水印的创作就是一种艺术创作。”

2008年非遗申请成功的时候,电视台曾为朵云轩木版水印拍摄了一部纪录片,里面有一句旁白:“木版水印看价格就像一群大厨辛辛苦苦做了一桌菜,最后卖了个盒饭价。”

但是手工制造有着机器生产无法替代的价值与精神存在,正如翁同龢后人、著名收藏家翁万戈所说,现代印刷品印得再好也是印刷品,但木版水印的作品还是美术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木版   水印   红果   莱比锡   齐白石   尺幅   套印   工笔   赝品   信笺   原作   技师   国画   上海   画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