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清平乐》中只说了苏东坡的入世,说他在嘉祐二年的那一场科考中一鸣惊人,没说的是他一生坎坷,颠沛流离。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苏东坡这一生不是被贬官,就是奔波在正在被贬官的路上。所以我猜想,在这样的情境下,他喜欢上了石头。

对,就是普普通通的石头,还是那种被遗弃在荒野上无人管顾的石头,一年年一岁岁,伫立在那里听蝉噪蛙鸣、风声鸟声,看日月流转、人事纷纷,外表粗糙任凭风吹雨淋的石头。

在《苏轼全集校注》中有一首《咏怪石》,讲述他年轻时,疏竹轩前有一方怪石,有一次它来到苏东坡的梦中,一开始还被苏东坡误以为是厉鬼。那怪石在梦中对苏东坡说“或在骊山拒强秦,万牛汗喘力莫牵。或从扬州感庐老,代我问答多雄篇”,将那个写过很多关于石的唐代诗人庐仝引为知己。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元 趙孟頫《画苏东坡像》局部

苏东坡说,山石竹木,就像水波烟云一样,漫漶无形,但它们都有灵魂。画出它们的灵魂,比画出它们的外形更加重要。

什么才是石头的灵魂?在中国人的观念里,风花雪月、梅兰竹菊这许多看似无生命的物体,都与岁月、情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而这石头,又是极为特殊的一种,无论是开创夏朝的大禹,还是一统江山的秦始皇,都要把自己的丰功伟绩镌刻在石头上,让它带着自己的历史记忆,穿越到未来,可以说石头是记录历史的最佳载体。

所以,苏东坡笔下的石头,旋转扭曲的笔触,自有一股放纵狂野的不羁。一如他的人生宣言:绝不苟且地生活。

苏东坡说:要得意,要忘形

苏东坡的绘画作品,传到今天,只有两幅。其中一幅叫《枯木怪石图》。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在故宫博物院书画鉴定大师徐邦达先生《古书画过眼要录》中,记有一幅苏东坡《怪木竹石图》,“坡上一大圆石偃卧。右方斜出枯木一株,上端向左扭转,枝作鹿角形。右边有小竹二丛,树下有衰草数十茎。无款印。”这很可能就是《枯木怪石图》,只是叫法不同而已。

这是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曾亲往萧县圣泉寺时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透过藏印和题跋,徐邦达先生梳理了这幅图卷的流传脉络:它最初是苏东坡赠给一位姓冯的道士的,这位道士给刘良佐看过,不过刘良佐的真实身份湮没在历史中,只有他在接纸上写下的那首诗,清晰的留到了今天。再后来,米芾看到了这幅画,用尖笔在后面又写了一首诗,是米芾的真迹无疑。在纸的接缝处,还有南宋王厚之的印。

不过米芾没想到,王诜(shēn,娶了宋英宗的女儿贤惠公主,成了驸马,是苏东坡的铁粉)跑到米芾那里,死皮赖脸借走了这幅画,从此再也没有还给米芾。对此,米芾一直耿耿于怀,在《画史》中特别加了一笔:“后晋卿(王诜)借去不还”。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它的流传史,线索分明。

民国时期,北洋军阀吴佩孚的秘书长白坚夫在北京风雨楼古玩店中买走了苏东坡的两幅传世珍品,其中一幅就是《枯木怪石图》,白坚夫想把《枯木怪石》卖给大收藏家张葱玉,张葱玉出9000大洋,最终没有成交,后来以一万多大洋卖给了日本藏家阿部房次郎的爽籁馆。一转眼就来到2018年11月26日晚,苏轼《枯木怪石图》在香港佳士得秋拍上以4.636亿元港币的高价成交,刷新中国字画拍卖成交纪录。

一幅集合了苏东坡四爱的画作

苏东坡除了喜欢画石,也爱画竹。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苏东坡最喜欢的纸是澄心堂纸,最喜欢的笔是宣城的诸葛笔,最喜欢的墨是潘谷、李廷邦的墨,最喜欢画的植物是竹。这四样东西相遇,就成了今天世上留存的另外一幅苏东坡绘画真迹——《潇湘竹石图》,无论怎样,苏东坡都不忘他的石头。

咱们先来一一看下苏东坡的四爱有何特别。

澄心堂纸。是五代十国南唐徽州地区劳动人民所产的一种名纸,因其卓越的品质被评为中国造纸史上最好的纸。它是南唐文房三宝之一,以肤卵如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著称。南唐后主李煜视这种纸为珍宝,赞其为“纸中之王”,并特辟南唐烈祖李节度金陵时宴居、读书、阅览奏章的“澄心堂”来贮藏它,还设局令承御监制造这种佳纸,命之为“澄心堂”纸。

诸葛笔。出自南唐制笔高手诸葛氏。诸葛氏制笔有术,技艺精湛,锋毫尖锐,外形圆润,铺下不软,提起不散。李煜的妻子娥皇生前专用诸葛笔,特命名为“点青螺”,李煜弟从前亦用诸葛笔,每枝酬价十金,并把此笔定名为“翘轩宝帚”。据说,宣城特产的诸葛笔,笔头是用鼠须制成,故又称“鼠须笔”。

说潘谷墨前,先得说说宋之前的墨,都是以松木烧出烟灰作原料,所以也称松烟墨,这种制墨方法,要选肥腻、粗壮的古松,尤以黄山上的黄山松为上好原料,所以后果就是致使许多古松遭到砍伐,对自然资源破坏极大。

于是到了宋代,出现了一项了不起的发明:用油烟制墨。所以宋代制墨大师辈出,《墨史》中记载的宋墨名家就有170人。潘谷与苏东坡同时代,他制出了很多名墨,如“松丸”“狻猊”“枢庭东阁”“九子墨”,皆为“墨中神品”。他制的墨,“香彻肌骨,磨研至尽而香不衰”,以至于苏东坡得到潘墨都舍不得用,甚至还专门给他写了一首赞美诗。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说完了四爱,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画。

上文提到白坚夫在北京风雨楼古玩店中买走了苏东坡的两幅传世珍品,一幅是《枯木怪石图》,另一幅便是《潇湘竹石图》。白坚夫把《潇湘竹石图》卖了给《人民日报》社长邓拓,邓氏后来赠予中国美术馆,这也是国内仅存的一幅苏东坡的绘画作品。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它以长卷形式,描绘了潇江与湘江在湖南零陵的汇合处的苍茫景色。画面上一片土坡,两块怪石,几丛疏竹,左右烟云山水,涉无涯际,令人心旷神怡。在这幅画的卷末,苏东坡亲笔写下了“轼为莘老作”五个字,由此可以推想,此画是苏东坡在黄州时画的,因为“莘老”是苏东坡的童年进士孙觉的字。熙宁四年(1071年),苏东坡往杭州的那一年,孙觉遭迫害,自湖州移守吴兴,这幅画,就是在那时赠他的。

木石组合成为经典主题

其实在苏东坡画《枯木怪石图》前,五代宋初的李成曾画过一幅《读碑窠石图》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几株木叶尽脱的寒树,像一团弯弯曲曲的血管。透过树枝的缝隙,可以看见一座石碑,静静地伫立在荒寒的原野上。石碑前有一人戴笠骑驴,静默的注视着荒野上的巨碑,在他身边,有一位侍童,正持缰而立。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人们一直猜想那骑驴者的名姓。有人说那是曹操,那古碑是他与杨修在南行途中见到的“曹娥碑”。还有人说骑驴者是孟浩然,那块古碑是唐代诗人陈子昂诗中提到过的“堕泪谒”,是为纪念西晋开国元勋羊祜(hù)而修建的。

不过,苏东坡画上的怪石没有那样显赫的身世,只是一块普普通通的石头。怪石上画满圆形弧线,彷佛在快速旋转,怪石右侧穿出的那一株枯树,虬曲之树身,到上方竟然转了一个圆圈,再伸向天空,这样的枯树造型,在中国画中很少见到。

就连对苏东坡不大待见的朱熹,在友人张以道收藏的苏东坡这幅《枯木怪石图》上写下题跋时也承认“苏公此纸,出于一时滑稽诙笑之余,初不经意,而其傲风霜、阅古今之气,犹足以想见其人也。”

苏东坡不是一个画枯树与怪石组合的,但是苏东坡自负“古木竹石”一派画格,是他的创造。也确实,自苏东坡起,绘画中的“木石组合”在以后的时代里延续,成为中国绘画的经典格式之一,也在后世绘画中被一次次重述。不止绘画作品,曹雪芹的《红楼梦》不是也为宝黛安排了“木石前盟”的姻缘吗。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宋徽宗《祥龙石图》局部

仅在故宫博物院,就可以找出很多由石头与枯树组成的图像,宋元明清,八个世纪里不曾断流。苏东坡的石头情结,后来演绎成宋徽宗对“花石纲”的变态迷恋,作为这份迷恋的见证,宋徽宗亲笔绘制的《祥龙石图》至今也保存在故宫博物院里。

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画面近景,溪水清浅,岸边岩石裸露,石上杂树一丛,枝干蟠曲,有的叶落殆尽,有的画出老叶,用淡墨渲染。远处,寒烟苍翠,荒原莽莽,群山横列如屏障,天空清旷无尘,是一派深秋的景象。

元赵孟頫《古木竹石图》轴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古木丛篁,散布于大石旁侧。近似于苏轼《枯木竹石图》,虽木石无似苏画的虬曲和怪异,但画法构思显然皆从苏画变化中来。画石富于篆书的趣味,画竹、树的运笔也颇有书法用笔的味道。

元李衎《四清图》卷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此图原为长卷,约在明代中期时被分割为前后两卷。前卷画慈竹、方竹各一丛,现藏美国堪萨斯纳尔逊·艾特金斯美术馆。故宫所藏为后卷,图中所画兰、竹、石、梧名“四清”,意喻君子的高洁品性。此卷亦可分为前后两段,前段画二石、丛竹和兰,取由右向左的斜势,后段画二梧桐和丛竹。画家于物造型,以实为主,竹树皆节叶具备,兰石亦转叠多姿。

元倪瓒《梧竹秀石图》轴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图中绘湖石挺立,高梧疏竹映带左右。树干和秀石行笔匆匆急就,以阔笔湿墨描绘梧叶,虽是“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之作,却颇得苍润淋漓之墨趣,别开生面。

元顾安《幽篁秀石图》轴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一坡上立湖石,玲珑剔透,石后数杆秀竹,挺拔劲发;新篁数根、茁壮成长,一派春意盎然景象。

在苏东坡眼里,赤壁,就是一块大石头

对于赤壁,大家都不陌生,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都曾是语文课本的背诵全文。

苏东坡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周瑜在赤壁一战成名,名垂千古。苏轼在黄州一词绝唱,唱响千秋。这首词无论何时读来都觉气势雄壮。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苏轼书法作品《赤壁赋》,台北故宫藏

苏东坡到的是黄州赤壁,也叫“赤鼻矶”,并不是湖北赤壁。

没有赤壁,就没有今日熟悉的苏东坡,没有苏东坡,赤壁永远只是一块石头。

元丰三年(1080年),初到黄州的苏东坡,在儿子苏迈的陪伴下第一次奔向赤壁。元丰五年,诉讼片写下流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之后的某一天晚上,苏东坡邀约了几位友人,乘月泛舟,前往赤壁。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无论苏东坡是否画过赤壁,但因为有了苏东坡的“开光”,成为后代书法家和画家反复表达的经典形象。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南宋赵构草书《后赤壁赋》局部,北京故宫藏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元代赵孟頫行书长卷《前后赤壁赋卷》,台北故宫藏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明 张瑞图行草书《前赤壁赋》,北京故宫藏

各式各样的东坡夜游赤壁图

绘画方面,至少从南宋马和之开始,画家们就开始痴迷于这一题材的创作。之后南宋李嵩、乔仲常,金代武元直,明代的仇英,都画过“赤壁图”。他们笔下的东坡夜游赤壁,皆从苏轼《前赤壁赋》中这一段化来。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所以月朗星疏,一叶小舟是标配,水流或湍急,或平静,或举头望月,或回首赤壁。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南宋 马和之《后赤壁赋图》,北京故宫藏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南宋 佚名《赤壁图册页》,收藏不详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南宋 李唐《赤壁胜游图页》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北宋 王诜(传)东坡赤壁图,推断为清代画家所作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金 武元直《赤壁夜游图》,台北故宫藏

超长赤壁图

在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里,收藏着一幅传为北宋画家乔仲常所绘的《后赤壁赋》手卷。他将苏轼的《后赤壁赋》用小人书的方式都画了出来。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一个童仆正从渔夫手中,接过一条鱼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苏轼提着酒和鱼离家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苏轼独自登山,两棵树之间还有三个字:“踞虎豹”。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梦二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但不知何故,后来行文只说“梦一道士”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苏轼惊醒过来,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苏东坡,是一副温婉可爱的世俗形象,面庞饱满,目光柔和,透过宽松的衣袍,还可以看见他微微隆起的肚腩。他挽着袖口,一手提着一壶酒,另一手拎着一条鱼,站在一个庭院里。此景应和的正是《后赤壁赋》中“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这幅画在辛亥革命后,被溥仪携出,抗战胜利后,被香港王文伯所得,转手售予美国顾洛阜,后转美国纳尔逊一艾金斯美术馆收藏。全卷以八幅纸相接,押缝处钤有北宋徽宗时期权势显赫的宦官梁师成的收藏印。图中群峰高耸、幽涧潺潺、松石茅屋、野竹茂树以至溪桥陂陀、横江阔水等的景色变化,却让我们领略到了赤壁一带的佳胜,感受到了当时东坡与客同游的心情。

仇英的三幅赤壁图

仇英的两幅《赤壁图》一幅藏在辽宁省博物馆,一幅藏在上海博物馆。画面上断岸千尺,白露横江,东坡与客泛舟中流。还有一卷是纸本,2007年在嘉德秋拍上创造了当时中国绘画拍卖成交价的世界纪录,以7952万元成交,也使中国绘画作品的拍卖成交价首次超过1000万美元级别。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明 仇英《赤壁图》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明 仇英《后赤壁赋图》卷,上海博物馆藏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2007年嘉德拍卖仇英赤壁图

1941年,张大千初到敦煌,就画了《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两件画轴。2015年也成为嘉德的拍品,以1380万元成交。

“古木竹石”组团出道,全因苏东坡痴迷,此后横扫中国艺术一千年

《前赤壁赋》图中,赤壁之下,一叶扁舟在水面上漂浮,苏东坡与两位友人,安闲的坐在舟中,饮酒欢叙,陶醉于清风明月、江天美景中。《后赤壁赋》中,赤壁从画轴的左侧突然穿入,危崖顶上还站着一个人,那人就是苏东坡。而舟中的伙伴全都抬头仰望着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堪萨斯   米芾   赤壁   东坡   故宫   南唐   枯木   枯树   怪石   南宋   北宋   诸葛   中国   画家   中国艺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