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如果说在那个特殊年代,一次前后历时十五年、辗转了半个中国的故宫文物迁徙,堪称世界文物史上的一个奇迹的话。那么中国营造学社和基泰工程司接力完成对故宫及北平中轴线建筑的系统测绘,完成测绘图700余张,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古建筑基础资料,则是对古都北平的伟大贡献,两条战线上的他们,都是“完整故宫保管计划”当之无愧的功臣。故宫国宝大迁徙路上的老照片

1933年元旦,日军进犯山海关,故宫决议文物南迁,而中国营造学社社长朱启钤为古都北平这些无法移动的文物建筑忧心忡忡,为留存一套完整资料,营造学社决定对故宫建筑实施抢救性质的全面测绘。1933年春,由梁思成、邵力工带领学社成员组成的测绘队伍带着相机与测图工具进入故宫,紫禁城有史以来第一次系统性的科学测绘工作就此展开。测绘持续4年有余,直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被迫中止。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梁思成

测绘工作的第一步,是在现场绘制各个角度的草图,用来标注记录测量数据,这种草图称为测稿。营造学社的故宫测稿,均使用专门定制的测绘稿纸,纸上印有细密的方格,便于徒手勾画时估算尺寸比例;右上角的圆圈用于填写图纸编码,以利整理保存。这些测稿均以铅笔绘制,勾画清晰,比例准确,详细记录了大量尺寸数据,足见学社测绘工作之严谨细致。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故宫西南角楼剖面测稿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故宫太和殿下檐斗拱测稿

作为测绘工作的一部分,营造学社为故宫拍摄了一套系统的资料照片。这些照片既是专业的影像档案,也是精彩的摄影作品,其中不乏珍罕的拍摄角度,例如从脚手架上俯拍的中和殿,站在梁上拍摄的斗拱特写,还有钻进天花里面才能拍到的粱架结构。从为数不多的几张工作照上,还能看到依照传统方法用杉木搭设的脚手架,以及测绘队员们爬高上低,辛勤工作的身影。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故宫太和殿正面全景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故宫中和殿南面鸟瞰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故宫三大殿台基西南角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故宫太和殿前御路及石海墁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故宫太和殿室内斗拱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营造学社测绘人员在故宫太和殿外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测绘人员在脚手架上测量太和殿东半部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测绘人员在实测故宫文渊阁及东碑亭

现场作业结束后,测绘人员就要在测稿整理绘制成正式的实测图。在当时,这种图纸是用鸭嘴笔和墨水绘制的,通常称为墨线图,是测绘的最终成果。由于故宫测绘工作被迫中断,已经绘制完成的图纸并不多,日后又遭损毁,保存至今的一批图纸就显得尤为珍贵,其中包括午门、太和门、文渊阁等多座建筑。这些图纸制图规范,成图精美,体现出营造学社成员扎实的制图功底。

在故宫博物院“丹宸永固”展览现场展出的是复制品,原件现藏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且原件比之更大,纵61厘米,横有76厘米和84厘米两种。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故宫文华门南立面实测墨线图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故宫太和门横纵剖面实测墨线图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故宫太和门西立面实测墨线图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故宫中和殿台基平面和屋顶平面实测墨线图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故宫文渊阁碑亭实测墨线图

1941年,留在北平的朱启钤找到了当时基泰工程司华北地区的负责人张镈,表达了自己对故宫古建筑战时境况的忧虑,并推荐他承揽故宫中轴线上古建筑的测绘工作。在都市局局长、营造学社成员林是镇的帮助下,张镈用“建筑师张师农”的名字与伪政府签订合约。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张镈

测绘自1941年6月开始,1945年告竣,共分三期,历时数载,完成了北京中轴线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主要建筑的测量与图纸绘制工作。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北京故宫测绘研究所全体合影

1941年6月,北京故宫测绘研究所正式成立。参与人员主要由张镈执教的天津工商学院建筑系和土木系的毕业生组成(后排),加上基泰工程司技术人员与负责摄影、会计、文书和统计工作的人员(前排),以及架子工扎匠徐荣父子,一个30余人的精干班子就这样组建起来了。

1941年6月1日,基泰工程司正式开始了测绘工作。测绘人员分为四组,每组二三人,分头开展工作。第一期工作的测绘对象包括鼓楼、钟楼、御河桥、天安门前西三座门、天门、端门、太庙各建筑、社稷坛各建筑和故宫外朝古建筑等。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故宫建筑第一期实地测绘工作范围一览,原件收藏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测量鼓楼时雇用工人的费用记录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测量鼓楼时雇用工人的费用记录

上面两张图为1941年8月测量鼓楼时雇用工人的费用记录,差费按每人每日2元,半日1元。原件收藏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下面这组照片拍摄于第一期测绘期间,拍摄对象包括天安门、端门和午门,张镈曾回忆,当年担任摄影的林镜新探身于脚手架外,对院落、建筑、细部构件、彩画等做了多种留影,可惜后来多有遗失。现在,这些照片成了这场测绘工作为数不多的影像资料,保留了当时通过摄影手段进行建筑记录的珍贵物证。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太和门广场全景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午门西雁翅楼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天安门城楼内天花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午门城楼外檐斗拱及彩画

这组照片拍摄于1944年10月测绘天坛祈年殿和鼓楼的工作现场,照片中有常学诗、林骏、高文铨等参与第三期测绘的人员,在照片背面的标注中这群测绘工作者被戏称为猴子。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测绘人员立于天坛祈年殿宝顶上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测绘人员在天坛祈年殿脚手架上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测绘人员在天坛祈年殿瓦面上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测绘人员在鼓楼瓦面上工作

而这套制图工具就曾属于参与中轴线测绘的常学诗,由女儿常欣继承并继续使用。这套工具包括不同型号的鸭嘴笔、圆规等,是当时制图的必备物品,搭配一种防水的黑色墨水使用。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测绘的成图绘制完成于午门南侧西朝房的工作室。基泰工程司对测绘成品的要求十分严格,由于习惯使用的进口图布库存不足,只好向老文具店搜罗德国制的厚橡皮纸作为成图用纸,并规定平、立、剖以1/100为主,细部大样分别采取1/50、1/20,个别为1/10的彩图。所有图纸在1945年绘制完毕,共计700余张。至今仍旧线条清晰,色彩饱满,堪称中国古建测绘图的范例。

现场展出的是复制品,原件大小为纵107厘米,横153厘米。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中和殿透视图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石阶细部图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琉璃吻兽大样图


战争年代,营造学社完成故宫及中轴线古建测绘,留下珍贵图纸照片

图为太和殿外檐细部彩色图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批图纸和先后保存在北平文物整理委员会、文物博物馆研究所。最后保存在中国文物研究所,即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为654张。1966年2月经文化部批准,将其中与故宫建筑有关的355张图纸拨给故宫博物院,现收存在故宫博物院档案室。

北京城中轴线古建筑测绘是在特殊时期、特殊条件下文物保护的一次特殊实践,在中国现代文物保护历史中具有重要影响,占有不可忽视的地位。这批图成为这些消失古迹最可信的记录,珍贵价值不言而喻。

文中图片及介绍拍摄整理自故宫“丹宸永固”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故宫   学社   太和殿   图纸   北平   天坛   太和   鼓楼   墨线   午门   脚手架   文物   珍贵   年代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