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在紫禁城600年大展上,有一件最最轻巧的展品格外引人关注,它是一片纱,学名漆纱。1773年,南方匠人们同心协力织造好十余片漆纱,千里迢迢送入紫禁城,成为符望阁里“纱窗”。此次展出的漆纱便是其中一片。

符望阁:清代工艺顶尖水平的代名词

符望阁位于宁寿宫花园第四进院落,为该院的主体建筑。这里是乾隆为自己“退休”后打造的专属宫殿群,里面一砖一瓦都代表了乾隆时期的工艺巅峰水平,紫禁城内无出其右。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符望阁外观,图片来自故宫官网

符望阁在形制上模仿建福宫花园的延春阁。外观两层,内实三层,四角攒尖顶。蓝色琉璃瓦件饰檐、脊,其余铺黄色琉璃瓦。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上新了·故宫》视频截图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符望阁内部,图片来自故宫官网

符望阁的室内装修精美,多以金、玉、珐琅等镶嵌装饰,室内装修富丽堂皇、工艺精湛。符望阁的名字是乾隆皇帝亲自取的,意思是花园的建成符合他在位六十年之初愿。符望阁是宁寿宫花园中最高大的建筑,登临其上可一览紫禁城内外的秀色。宁寿宫自乾隆三十五年下旨修建,至四十五年完成,之后乾隆皇帝每年腊月二十一日,都要在符望阁设宴款待王公大臣。

薄如纸的纱,此生怕是难见第二面

此次展出的这片小小的漆纱,制作于1773年,但以今天的科学技术手段,仍然未能实现对其工艺的彻底理解,更不要说以原样复制了。可想而知,这片轻纱在故宫珍宝库中的分量和珍贵。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它的厚度和一张普通A4纸差不多,却由纱芯层、纸样层、贴金层、打底层、晕染层和勾线层六层组成。大家可以拿出手边的A4纸摸一摸,捻一捻,感受一下这个厚度,要在一张纸的厚度里存在6层工艺,是不是觉得不可思议?每一层的匠人不仅要手艺精巧,而且彼此要配合得天衣无缝。

由于保存完整,虽早已布满尘灰,但稍事擦拭便露出灿烂的金色,可想当初的金碧辉煌。

此次展览是它200多年来首度与公众见面,因其脆弱的表面状况,以后恐怕也难再有机会展出。能在紫禁城600年的大展上遇见她,真的是人生之幸,或许这也是我们与她的唯一一次相见。

漆纱,是个什么来头

漆纱是一种经纬纠织并满饰中国传统大漆的织物,外观呈均匀而稀疏的方孔状。最早的漆纱实物出自战国时期,丰富而精美的漆纱实物出自汉代及汉代之后。空前的工艺水平和应用量表明,漆纱技术在汉代进入历史上第一个高峰期。漆纱在汉代被称作“纚”(xǐ),是一种成型的编织品,西汉时主要被用来作裹发的巾帻,后世被广泛用于制作纱冠,一直是冠饰的专用材料。

漆纱冠是古代做官男子才会佩戴的饰品,早在两汉魏晋时期就已十分流行。用漆纱做的冠,具有其他材质无法比拟的优点:漆纱轻薄,既不会有沉重感,通风透气,也不会使头部潮热。如今漆纱技艺已经失传。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魏晋时期壁画中的漆纱冠,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南昌西汉海昏侯墓中出土的文物中,专家根据丝织品的残迹进行研究分析,确认刘贺下葬时佩戴的漆纱冠为西汉的大冠,这也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唯一一处汉代列侯级高级贵族佩戴漆纱冠。

关于漆纱冠的制作方法,长沙马王堆二、三号墓考古报告中认为:“当织物编好后,将此织物斜覆在冠子的模型上,碾压出初具轮廓的帽型,再加嵌帽框的固定线,然后在经纬线上反复地涂刷生漆,这种碾压出的弧形放射线更加固定牢实。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漆纚纱冠,西汉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漆奁中,发现实物一具,由于存放在油彩漆奁中,得以很好的保存。帽表层髹黑漆,坚挺且便于着戴。此帽为左右两组经线开合交替上下编织而成,结点固定,不易变形,纱孔均匀清晰。

2009年,江苏盱眙大云山汉墓出土有漆纱残片,经考古人员的科学分析,得知该漆纱残片内部的使用材料为桑蚕丝,其外再髹大漆;编织结构为典型经编纂组结构;其表面可装饰红色朱砂矿物颜料。而楚、汉这一类漆纱冠情况概基本如此。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图片来自《大云山汉墓出土漆纱研究兼论楚系漆纱冠》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图片来自《大云山汉墓出土漆纱研究兼论楚系漆纱冠》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2013年在山东临淄齐故城遗址发现一处漆纱遗迹,漆纱表面整体覆盖红色,颜色保存极为鲜艳。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2019年合肥长丰发现了一座宋代家族墓葬群,在男主人棺椁中发现了其下葬时佩戴着漆纱冠,但遗憾的是已不完整。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图片来自视频截图

从冠到窗,故宫里的这片漆纱有多特别

自汉代起至明代均有漆纱实物出土,但仅限于制作服装、帽冠的材料。作为窗纱的漆纱有硬挺、耐水、耐热、耐老化的特点,触之手感较硬,外观看其经纬线非常均匀,纱孔整齐划一。这次故宫600年大展上这件花纹繁复的描金银漆纱,是用于建筑上的窗纱,也是故宫现存唯一一处漆纱,造价自是不菲,却只用于隔扇装饰。恐怕只是因为乾隆本人有钱任性。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漆纱原先镶嵌在符望阁一层的栏杆罩上,正反面结有相同图案,又能完全透光,精美异常

它的制作材料工艺与制作服饰的漆纱有一定区别。

符望阁槅扇漆纱融合了制罗工艺、漆艺和纸彩绘制等三种传统工艺。以桑蚕丝绞织成纱芯,双面满贴金箔,经纬线之间透空;再用桑皮纸镂刻出完整图案,贴在纱芯两面,纸张在两面对称粘贴时会有错位现象;以朱漆为粘合剂,在纸上满贴金箔;沿图案边缘,用铅丹等颜料堆积出一定厚度;再用疏密不一的金银粉,描出深浅变化的色彩;最后用红金金箔单独勾出图案轮廓线。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所用朱漆中含有少量石膏、石英等成分,目的是增强漆的厚度。漆纱两面贴有装饰画,装饰画与红漆纱之间用什么粘合的呢?经故宫工作人员做红外光谱分析后,推测为桃胶的可能性较大。

经故宫工作人通过“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射线衍射仪”检测,推测符望阁槅扇漆纱采用的是贴金工艺。这是一项传统技术,先将成色很高的黄金,打造成极薄的金箔片,金箔具有很强附着性,当底漆干燥到80%时,把金箔置于底漆上稍用力即可黏合。待贴金干后,在上面涂刷一道漆或胶,称为“盖金”也叫“罩漆”,目的是使其表面显得明亮有光泽,贴金的金层色泽纯正,是我国古代髹漆中的常见工艺。故宫工作人员通过在显微镜下观察金层,推测此纱的金层很可能用的是整张金箔。

在乾隆三十七年到乾隆四十年的清宫档案中都有提及符望阁内檐装修的记录,但较为笼统,没有细说。

绮窗玲珑的宁寿宫槅扇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图片来自《上新了·故宫》视频截图

宁寿宫分前后两部分,面积4.6万平方米,前部分由皇极殿和宁寿宫组成,后部分分中、东、西三路,中路为养性殿、乐寿堂、颐和轩、景祺阁,东路为畅音阁、阅是楼、寻沿书屋、庆寿堂、景福宫、梵华楼,西路为宁寿宫花园,建筑有古华轩、遂初堂、萃赏楼、符望阁、倦勤斋等,总计房屋一千余间。

乾隆皇帝晚年降旨对宁寿宫的未来做了特别的安排:“宁寿宫乃朕称太上皇后颐养意地,在禁垣之左。日后尤不应照雍和宫之改为佛宇……其宫殿,永当依今之制,不可更改。”这是乾隆花园得以完整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所以,宁寿宫虽在光绪时期被慈禧改造过,但整体而言,宁寿宫中路,特别是西路的宁寿宫花园建筑的内檐装修,基本完好的保留了乾隆时期的装修。

宁寿宫花园的大部分建筑内檐装修都是由扬州制作的,但乾隆皇帝对于地方工匠的艺术品味,并没有表现出完全的信任,他下旨交给地方制作的装修,大部分都是在宫内设计图样、制作烫样,然后发给地方,按图纸来样加工。

据《宫中挡乾隆朝奏折》记载“乾隆三十九年(1774)四月初四日。奴才李质颖(时任两淮巡盐御史)谨奏:为奏闻事,窃奴才于上年六七等月,接奉内务府大臣英廉等寄信,奉旨交办景福宫、符望阁、萃赏楼、延趣楼、倦勤斋等五处装修并烫样五座、画样一百三张等因到扬。奴才随机遴派熟谙妥商选购材料,挑雇工匠,择吉开工,上紧成造。奴才不时亲身查视,详慎督办,今已告成。奴才逐件细看,包裹装船,于四月初四日开行……”

所以,宁寿宫的一器一物、一草一木用料、用材、用艺,都可说登峰造极,是乾隆时代江南工艺水准的代表,融汇了乾隆时期各种材料和工艺,体现出皇家建筑装修的精致奢华风,其中的木雕、竹丝镶嵌、漆雕镶嵌、珐琅镶嵌、錾铜镶嵌、玉雕镶嵌、螺钿镶嵌、织绣镶嵌、书画镶嵌贴裱等都是当时的顶尖水平。

展览现场还展出了两件原是分别安装在符望格东、西两间宝座床的床沿上,再一次践行了乾隆皇帝本人“有钱任性”的原则。先来介绍一下啥叫炕沿板。过去清朝皇宫里是地暖,在地暖之上再放一个木炕,皇帝就睡在上面,炕的前面得装饰的漂亮些,这地方就叫炕沿板。

宁寿宫符望阁东间紫檀边框錾铜鎏金炕沿板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这一件使用了复杂的“錾铜鎏金”装饰工艺。錾铜,是利用铜材料的延展性来做图案纹样的一种錾刻工艺。錾刻出由无数细密流畅线条组成的画作,少说也要经过千万次的敲击,且容不得一次失误。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剂,涂在铜器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

宁寿宫符望阁紫檀边框百宝嵌炕沿板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图片来自《上新了·故宫》视频截图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这一件使用了“百宝嵌”工艺。用珍贵的玉石珊瑚等宝石制作成精美的浮雕,镶嵌在漆器或是木器之上,极尽华丽。有清一代,百宝嵌都由两淮盐政在扬州督办,如今这种极耗人工的装饰已少有人再做。

除此之外,在紫禁城600年大展上还有一组来自宁寿宫花园各建筑内的精美槅扇,处处透露着乾隆的“有钱任性”。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图片来自网络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图片来自网络

槅扇,亦称隔扇,因多采用两面夹纱做法,故又称碧纱橱。它属于内装修的一部分,经常用于室内空间分隔,视开间大小而安装四扇、六扇、八扇,以至十扇、十二扇不等。其形式多样,装饰精美。槅扇质地有花梨、紫檀、红木、楠木等,装饰镶嵌多用玉、宝石、象牙、螺钿、陶瓷、珐琅和金、银等珍贵材料,制作工艺设计竹木雕刻、雕漆、金漆、刺绣、鎏金、贴簧等。

萃赏楼紫檀拼竹夹玻璃画槅扇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槅扇材质是紫檀的,槅心用紫檀木雕回纹隔心框,框内用湘妃竹拼接回纹,花卡子镶嵌用各种螺钿组成的花卉,槅心中间夹玻璃画,绦环板裙板髹黑漆,上面用金漆描绘花卉图案,这在当时可说是极其的奢华。

乐寿堂嵌珐琅书画屉心槅扇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嵌珐琅铜鎏金云龙蝙蝠裙板,绦环板的外框镶嵌珐琅夔龙框,卡子花珐琅镶嵌蝙蝠如意“寿”字。槅眼上贴落的其中一首宋人诗:“翻经人已去,谁为立幽亭。一望野云白,半藏山骨青”,不知曾经在乐寿堂槅扇的蓝纱下,发生过怎样的故事?

三友轩紫檀嵌玉槛窗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外框为紫檀槅芯卷草纹,上嵌菱形浅浮雕的如意纹和田玉,中间则是臣工所作的书画,光是三友轩这几扇槛窗上所嵌的和田美玉就有上百块。槅心双屉夹纱,屉心饰以植物、诗咏为题材的臣工书画。窗扇绦环板为紫檀雕万字锦纹。深沉浑厚的紫檀木上镶嵌着洁白莹润的玉片,起到了点缀装修,美化居室的效果。

延趣楼紫檀回纹嵌瓷片夹纱槛窗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故宫里的独一无二:A4纸厚的一片纱藏6层,今日技术仍无法复制

整体用名贵的紫檀制作,槅心以粉彩瓷片嵌成“攒盘”式图样,四周点缀以长方形斗彩嵌片,绦环部镶嵌青花矾红彩瓷片,这哪里还是一件窗扇,简直就是精美绝伦的工艺品。

注:文中图片除说明外,拍摄自故宫“丹宸永固”展现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紫禁城   大展   乾隆   寿堂   故宫   鎏金   珐琅   紫檀   金箔   奴才   汉代   花园   工艺   今日   装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