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莫高窟的浩繁经卷,究竟是谁为何埋下?不留名姓的藏经人背后,还有多少未解之谜?在巨大的历史疑问下,一个井上靖的日本人写了一本叫《敦煌》的小说。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无数观众从《敦煌》的故事中惊奇地注目中国西部,更有大批游人拿着井上靖的西域小说,赶上去敦煌的漫长征途。————铁凝


从此敦煌成了一个传说,20多年后一群日本人奔赴敦煌,为了这个旷世故事修了一座城,拍下了《敦煌》同名电影,1988年电影《敦煌》开始上映,而这部电影的主要取景地就是今天看到的敦煌古城,当时由日方斥资2700万元人民币修建,今天作为影视城和景区对外开放。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敦煌》的小说并不长,结构有点像 《妖猫传》,也是个架空于历史,归根到历史的一部小说。据此拍成的电影《敦煌》有两个版本,完整版有150分钟。


电影最后,敦煌(凉州)太守在满心绝望下决定与自己毕生心血收藏的文物一起同归于尽,于是放火烧了太守府,这时男主冲入火海抢救下这些文物并把这些珍贵的书卷藏在了一个地方,想必结局大家就想到了,若干年后,王道士无意间掀开了历史的一角~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影视城270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在当时并不算是个小数目,据说当时按照日本主创人员的意思,在电影结局是要一把火烧掉整个“敦煌城”,但由于中方交涉最终保留下了这座影视城,电影最后火烧凉州城变成了最后一幕我们看到的火烧太守府,当然太守府也不是真烧,只是烧了一个临时搭建的房屋骨架。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电影《敦煌片段》

影片最后的一段旁白:时光过去了九百年。在十九世纪的最后一年,人们发现了被埋藏的四万多件文书、经典和美术绘画。与当时埋藏这些文化宝藏的人意愿相反,俄国、英国、法国、日本(没有避嫌自己)等国探险队蜂拥而至,将其中大部分盗运到国外,在中国,仅仅剩下不足一万件。 这次发现,在人类文化史上,被称作本世纪的最大发现。从此,敦煌学这一独立的分科就成立了。历史上从来没有记载过为埋藏这些经典而死去的人们的名字。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现在的敦煌古城建筑面积1.27万平方米,有东、西、南三个大的城门,城内由北宋时期的高昌、敦煌、甘州、兴庆和汴梁五条主要街道组成,点缀以不同地域的过街楼、佛庙、当铺、货栈、丝绸店、酒肆、饭馆、住宅等,作为拍摄用道具,互为背景,相辅相成。还有我们熟悉的《神探狄仁杰》第二部、《新龙门客栈》等经典影视剧也是在此拍摄。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再说这部小说的原作者井上靖,日本文艺家协会理事长,除了《敦煌》外,其他的著作还包括《楼兰》和《孔子》。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若说这座城因一本小说和一群日本人的执念而起,那么一切的根源就是莫高窟。从下图可以看出,在国外对敦煌研究和收藏最多的国家,非日本莫属。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谈莫高窟的时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日本人——平山郁夫。平山郁夫,日本著名画家,原日中友好协会名誉会长。代表作有《佛教传来》、《入涅盘幻想》、《大唐西域壁画》等。上个世纪70年代末,平山郁夫第一次来到敦煌莫高窟,为敦煌壁画的强烈魅力所感动。回到日本后,他开始为敦煌石窟的保护募集资金,还通过民间捐款的形式募集资金,在这个基础上,“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得以成立。2002年,中国政府为表彰他为促进中日文化交流作出的杰出贡献,向他颁发了“文化交流贡献奖”。


也正是在平山郁夫(时任东京艺术大学校长)的呼吁下,日本政府决定全资捐建一个以展示敦煌石窟壁画艺术、保护石窟艺术遗产为主的功能型展示中心,即现在的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这个项目开始于1988年,也是电影敦煌上映时期,最终于1992年开工,1994年建成开放,现成为莫高窟配套项目对游客有偿开放。和敦煌古城一样,这也是一个由日本人出资,日本人设计和主导修建的一个工程。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整个陈列中心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多平方米。陈列中心最初建设地点是窟区之内,几经周折才将选址由窟区移至区外现宕泉河东岸文化路以东地带,本着尊重自然和就地取材的原则,又与周围环境相融合,最终设计方案是把两层高的的建筑体量埋至于土漠中,以当地烧制而成的砖筑墙体和环境浑然一体。入口广场以高135米的阙,长80米的青砖清水墙强调并烘托了主入口,出口广场以环抱的墙体与标志性的汉白玉斗拱柱,形成桥头窟区主入口的对景。


在当时的大西北,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已经是一个节能建筑的典范了。由于建筑本身是个埋入式建筑,所以使之有着天然隔热效果,建筑屋面采用石棉板和混凝土板双层构造,利用早晚的固定风向在两层板之间形成对流,有效减少屋顶热辐射。在陈列大厅内布置流水式的补助性冷气设备(利用水气化时消耗热能降温),冬天则采用坑式地暖采暖,因地制宜的节能措施,处处体现环保理念。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在内部陈列方面,展示中心主要展览包括莫高窟的考古发现、莫高窟的保护和研究历史、与国外研究机构的合作项目介绍等,敦煌石窟文物陈列展厅,展出敦煌石窟出土的文物精品,设有敦煌莫高窟的创建、敦煌壁画摹本珍品、画工绘制洞窟使用过的绘画工具、莫高窟发现的精美的古代丝织物、藏经洞发现的古代写本真迹、敦煌花砖艺术等陈列单元。它们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敦煌石窟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文物。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整个展示中心最精彩的部分是石窟复制展,这里以1:1比例复制的八座有代表性的洞窟,包括北凉第275窟、西魏第249和第285窟、隋代第19窟、初唐第220窟、盛唐第217窟、元代第3窟和安西榆林窟中唐第25窟,展示了敦煌石窟营建一千年间的艺术精品。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在陈列中心不仅能近距离欣赏莫高窟石窟的壁画和雕塑,还能通过现场的物料展示,去了解古代泥塑佛像制作过程洞窟开凿过程。


除了上述物质上的可观“资料”,日本还拍摄了好几个有关敦煌的纪录片,其中有一个在豆瓣评分高达9.2分。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这次拍摄使用高清摄像机拍摄并公开了30个洞窟的敦煌壁画,面对敦煌莫高窟,他们觉得看见了“所有的美”。因此将影片命名为《美的全貌》。该纪录片共分为两集,上篇为“重现大唐帝国的辉煌”,下篇为“千年祈祷的殿堂”。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日本为什么对敦煌有这么浓的感情呢?可以从日本以前首相竹下登的一句话去深思,也是1988年竹下登在访问敦煌说了一句话“中国是日本的文化起源,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敦煌在唐代时期达到顶峰,而唐代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恰巧又是日本,日本所追忆的不仅仅是敦煌,还有大唐文化,是整个中国古代文化,日本一部分的文化和中国古代本身是同根同源的。


莫高窟是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缩影。但是因为种种原因,也让我们痛失了一部分宝贵的文物,但是文化无国界,尤其是当日本人发现他们千方百计弄回去的东西,又刚好和自己引以为傲的历史是重叠的时候,可想而知他们当时的心情。他们费尽心思极力去追寻的正是自己的同根文化,这种愧疚让他们又极力去弥补,这也算是一种文化反哺吧。

日本人对敦煌有多痴狂?修一座城都不够,还盖了一个“博物馆”

我们不遗忘历史,也不否定历史,正是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使敦煌文化能成为当今世界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关于敦煌的其他介绍,请关注我的另一篇文章《第一次到敦煌,我去了这13个地方 》


关于我自己,一个非典型性狮子座的九零后,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去过一些地方也看过一些书和电影,还有一些猫!世界很大,关注《十三而已》,想把旅途的故事说与你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敦煌   敦煌石窟   日本   莫高窟   平山   太守   大唐   洞窟   日本人   痴狂   壁画   文物   博物馆   文化   旅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