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源八景之二  龙泉双柏

  龙泉寺,又名白水头寺,位于五龙镇赵官村南,南坡自然村东,向南是壁立千仞的天子岭顶峰,西南是陡峭的鸡冠瀑布景区,著名的淇园八景“龙泉双柏”就位于此地。

  龙泉寺因该寺龙王庙前石隙中流水而得名,泉水源源不断,从古至今无从未干涸。因该泉口感甘甜、绵润且无水垢,经化验含多种矿物质。现在周边的茶店镇、临淇镇和五龙镇一些追求健康者,每天都络绎不绝地到此拉水饮用。

  2013年秋天,因编写《林州人》杂志时,我与五龙镇的万林伏、董银学两位老师前往龙泉寺采访,见寺前立有大明成华九年(1473)《重修龙泉寺碑记》。碑文记载:“有本寺在林虑史魏川巽山之下,唐时初匡,大元复修。”可见龙泉寺创建于唐代,元朝时经过复修,是一座上千年历史的古刹。

淇源八景之二  龙泉双柏

位于石官村南的龙泉寺

  历经金、蒙古、元等朝代更替,文物几乎毁损殆尽。到了明代,经过多年风吹日晒,雨雪崩摧,寺院已经完全倒塌,但寺院基址尚存。有法师圆宽,字号太虚,祖籍山西黎城人,姓张名原,乃是名家之子,早年出家修习佛法,渐渐成为住持。景泰二年(1451),住宿于龙泉寺,看见此地一片瓦砾,发菩提心,变卖衣钵,四方募化,招来能工巧匠修建殿堂厨房,三门库室,佛像冥王,塑粧光辉,应缘器物,悉尽完毕。置买方圆瞻寺土地,栽培果树,使龙泉寺重现昔日辉煌。又过了二十多年,恐迨岁往,泯失前因,明成化九年,遂鸠集琢玉良匠,勒石为铭。

  1982年,本寺周边信众自筹资金,历时近三十年,先后复建龙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伽蓝殿、药师殿共计15间殿宇、僚房(出家师傅居住的卧室)、伙房38间。

  在说起龙泉寺何为白水头寺时,两位庙主说法更令人啧啧称奇。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的一天,石官村来了两位穿着四兜儿的解放军干部,他们先到大队部,询问这里有没有一个叫白水头寺的地方,村干部都说不知道。后来两位解放军到马官、南坡村等地打听上年纪的老人,并向人们讲述了首长派他们来寻找白水头寺的原因。

淇源八景之二  龙泉双柏

重修龙泉寺碑记

  原来在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在北朝鲜中部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上甘岭地区,我军和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由赵官村李保成带领的连队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搏斗,由于敌军的火力封锁,坚守坑道的志愿军战士已经一星期没有水喝,只好互相喝尿解渴,有的甚至连尿也喝不上了。就在这时,坑道里走来了一位慈眉善目、鹤发童颜的耄耋老人,只见他一手提着葫芦,一手捋着飘白的胡须,挨个给志愿军战士倒水。战士们惊讶的发现,老人拿的葫芦虽小,水却始终倒不完。临走时,他又给战士们把军用水壶倒满。战士们问老者是从哪里搞来的水,老者说你们不要问了。又问老者是哪里人?老者答,我是河南林县淇河边白水头寺的。战士们吃饱喝足后,很快恢复了体力,给敌人以狠狠地打击,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决定性胜利。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众战士回忆起当时银发老人送水的故事,首长听后非常感动,让人们记住困难时期助人为乐的救命恩人。在纪念抗美援朝20周年的座谈会上,战士们又提起了上甘岭战役时那位耄耋送水老人。首长说,我们的胜利来自于人民,我们一定不要忘记在患难时为我们送水的老人,这才有了解放军战士到石官村找人的故事。

淇源八景之二  龙泉双柏

龙泉寺

  在那突出政治的年代,寺庙属于封建迷信,他们只是告诉两位解放军干部说我们这里有个龙泉寺,并没有白水头寺。两位解放军只得无奈地走了。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龙泉寺重新修建,老人们才想起,十多年前来此地寻找“白水头寺”的两位解放军干部,人们才悟出了“白水头寺”的含义:白水即“泉”字,泉头即泉源,故名龙泉寺。因此,龙泉寺也就是白水头寺。

  龙泉寺的上边有方园一里多地的山林,里边栽种有各类杏树等,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开满花朵,远远望去,好像一片红白相间的花海燃烧。到了麦收前后,山坡上结满了黄灿灿的杏子。

  龙泉寺较有名气的寺前两棵柏树,是淇源八景之一。清《康熙林县志》十二卷徐岱、熊远寄修,万兆龙篡,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刻本,《旧志》记载:“寺前有古柏两株,大逾合抱,高五丈,旁石一碑,刻清知县熊远寄《龙泉双柏》诗一首。”

淇源八景之二  龙泉双柏

龙泉双柏

  2017年,我在五龙编写镇志时,又到南坡村去采访,据88岁的南坡村人张启贵说,据传这棵古柏是唐朝时所栽,一直到民国三十四(1945)年,已有千年的历史。古柏树每棵三人合围才能抱住,两棵参天大树高高耸立,树冠遮蔽百余米,成为龙泉寺一道自然风景。1944年,林县解放后,马官村刘某当了村里的农会主席。1945年,他带领群众“破四旧”,打庙宇,龙泉寺惨遭破坏。“寺庙都没有了,还要这棵树做什么?”于是让村中木工用大锯,四面合围将两棵大树锯翻,最后解成四块三寸厚的独帮独板,卖给临淇镇后寨村一户农家当了寿棺。龙泉寺门前有一个三间戏楼同时也被撤掉,只剩三个石柱。

  如果那两棵柏树还在,现在肯定是五龙镇一道靓丽的风景。1982年周边人在重修龙泉寺时,将两棵一把粗的小柏树栽种到此,现在柏树已经长成碗口粗了。

  2005年,有人无意之中发现《龙泉寺双柏歌》的拓片,庙主谭天山看到后,惊叹不已,找来王道云等人照拓片复制于石碑,现抄录如下:

《龙泉寺双柏歌》

龙泉有寺自何年,断碣残碑字不传。

父老齿高无百岁,问之嗫嚅多茫然。

但看寺外两苍柏,铁杆魁梧上接天。

蓄泄精光注圣水,树神灵在自渊渊。

仰瞻翠黛俯涟漪,想到羲皇太古烟。

每思古人不可见,得逢古物自堪怜。

夏鼎商彝非为宝,珍重栽培桮与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龙泉   双柏   上甘岭   白水   碑记   拓片   坑道   古柏   耄耋   柏树   首长   老者   解放军   战士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