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棚子独守22年!京东87岁老人痴守一胡同,自费建了家胡同纪念馆

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镇位于唐山东北部古长城脚下,青龙、卢龙、迁安三地交界处,古为京东四大名镇之一,有着100多年商贸流通辉煌史。来到这里旅行,除了这里的牛羊肉美食众多,当地人还会推荐你去看一个地方,那就是远近闻名的建昌营仁义胡同。而关于这处胡同,不得不提一位名为穆瑞民的老人和他一手创建的一人胡同纪念馆。

破棚子独守22年!京东87岁老人痴守一胡同,自费建了家胡同纪念馆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范围内“仁义胡同”、“六尺巷”有二三十处之多,尤其以安徽省桐城市的“六尺巷”最为著名。而迁安建昌营镇的仁义胡同,是众多古宽窄胡同之一,人称“仁义胡同”。这条胡同位于小镇中心的2排房子间,长约200米,宽1.1米,两人相对走来,可擦肩而过。

破棚子独守22年!京东87岁老人痴守一胡同,自费建了家胡同纪念馆

相传这条胡同为明朝所建,如今游客们看到,胡同两侧有部分墙壁翻新成新墙,不过胡同中的2排青石板历经千年风雨还在,只是大部分已残破被磨得发亮。而胡同中流传的传奇故事,还被当地人代代传颂。

破棚子独守22年!京东87岁老人痴守一胡同,自费建了家胡同纪念馆

游客沿着这些青砖板路一路向前,在半路处,一座门朝东开写有“建昌营仁义胡同纪念馆”的字眼,把人引进一处小院。此院的创办者,为当今已87岁的穆瑞民老人,从门口中走出来的,正是他。

破棚子独守22年!京东87岁老人痴守一胡同,自费建了家胡同纪念馆

建昌营仁义胡同由来,和全国这样的胡同故事传说有点雷同,讲述的是明朝时期西街路南有两大户姓任和姓梁邻居人家欲盖房时发生的纠纷。后来在相峙中,任姓给其在京城居显官的家人寄去一信告之此事,不久,此显官复信至家相劝,两家由针锋相对变成了互相谦让,从而,形成了这条四尺宽的通道,方便了往来行人。

破棚子独守22年!京东87岁老人痴守一胡同,自费建了家胡同纪念馆

为了保存这处胡同,同时把此地多少年来和睦相处互敬互让的“仁义胡同”精神发扬光大,1994年,从教育岗位退休后的穆瑞民老人,在胡同旁租了一间房子,着手创建胡同纪念馆。为了让纪念馆“存活时间”长些,他和房主签了30年合同。

破棚子独守22年!京东87岁老人痴守一胡同,自费建了家胡同纪念馆

这是一处免费供游客们参观的纪念馆,走进去,院子不大甚至有些简陋,一侧墙壁上“建昌营仁义胡同纪念馆”字眼倒是十分醒目。穆瑞民老人介绍说,最初租来的房子就是个破棚子,几根柱子勉强撑着房顶,后来他花了一万多块钱对这处“房子”进行了全面修缮。

破棚子独守22年!京东87岁老人痴守一胡同,自费建了家胡同纪念馆

1998年,穆瑞民老人创建的建昌营“仁义胡同纪念馆”正式开工建设,2003年初具规模,后来一直在不断完善中直到如今。而这一切,都是老人自费完成的,馆内所有资料也是他一手搜集来的。开馆22年来,虽然吸引不少当地和外地游客到来,但他从没正式举行过开馆仪式。平时,老人在这里写写书法,会会老朋友,不时接待一些来访客人。

破棚子独守22年!京东87岁老人痴守一胡同,自费建了家胡同纪念馆

阳光正好,从门窗中照射进来,使简陋得有些破旧的纪念馆内不再灰暗。走进去,仅有一间正房的地板砖和墙壁有些老旧,房顶还是老式石棉板吊顶。最热闹的,是四面墙上挂满了以弘扬仁义为主要内容的字画,墙上还有穆瑞民老人自撰的几幅条幅,其中有一诗曰“让则正民风,宜国又宜民,和让是本经,此经时代传,吾辈再弘扬”。

破棚子独守22年!京东87岁老人痴守一胡同,自费建了家胡同纪念馆

善于搜集历史资料的穆瑞民老人,针对此地位于长城脚下,还对明清以来的砖文化进行了挖掘。在外墙上一幅悬挂的蓝图中,许多游客第一次知道建筑用砖从大到小从重到小的历史数据。

破棚子独守22年!京东87岁老人痴守一胡同,自费建了家胡同纪念馆

如今,这条古镇中的“仁义胡同”还在,穆瑞民老人已经年近九旬,他自费创建的一人纪念馆还默默守候着这条狭窄破旧的胡同。岁月无声,而关于这条仁义胡同的故事,由于有穆瑞民老人默默坚守,常常吸引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

破棚子独守22年!京东87岁老人痴守一胡同,自费建了家胡同纪念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迁安市   建昌   迁安   纪念馆   胡同   明朝   老人   棚子   长城   馆内   仁义   房顶   墙上   游客   房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