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日本旅行的中国女游客穿上和服拍照,让我想起了3个故事

去日本京都旅行时,在景区很容易看到身着和服的女人。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身着和服的女人,不一定都是日本人;因为在游客如织的二年坂的街道上,有不少出租和服的小店,这些小店的女顾客,有不少是中国女游客。

区别她们的办法之一是:化过传统浓妆、做好传统发型、脖子被涂得白白的,大概率上是日本女孩;没有化浓妆和做传统发型的,大概率上是中国女孩——毕竟发个朋友圈,如果化了浓妆的话,别说朋友了,可能连爹妈都认不出来她是谁啊。

去日本旅行的中国女游客穿上和服拍照,让我想起了3个故事

原创:拍摄于日本京都,这两位是日本女孩

看见穿着和服的中国女游客,说着中国话从身边走过时,我的第一反应还是有点异样。

异样过后,我又觉得这件事倒也不必敏感在意。

因为反过来想想:女老外们在中国穿旗袍,咱们不也是给人家点赞的吗?

还真没必要玩双标。

去日本旅行的中国女游客穿上和服拍照,让我想起了3个故事

原创:拍摄于日本京都,这两位说中国话

但这个现象,还是让坐在京都小店喝茶的我,延伸想到了一个相对严肃的问题:

就是如何区别咱们国内的“精神日本人”和喜欢日本的人。

我想起了3个故事。

去日本旅行的中国女游客穿上和服拍照,让我想起了3个故事

原创:京都小商店里的中国元素

故事1:

我前前前公司的老板,被日本官方列入不被欢迎的人,他有点郁闷。

被列入这个名单的原因是,他有一个坚持了很多年的爱好,就是收藏一些历史文献;在抗战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的当口,他把自己收集的日本侵华罪行证据类的文献,无偿献给了国家,并被公开展出过。

其实并不算多,因为他收集历史文献,也并非单一标的这个历史靶心。

据说有几份文献,是他在日本刻意收集或购买到的,因此被日本官方列入不受欢迎的人。

他不后悔,但有点郁闷——因为在解封之前,他就无法再办理日本签证了;也就是说,他没法再去日本旅行了。

于是,他派我们去日本参观,会有近乎苛刻的要求:参观日本的古建也好,现代建筑也罢;文旅项目也好,乐园项目也罢,都必须大量拍摄,收集资料,做成完整的报告;报告还必须要包括借鉴分析,以便回国后向他详细讲述。

我觉得他是一个喜欢日本的人。

去日本旅行的中国女游客穿上和服拍照,让我想起了3个故事

原创:拍摄于日本京都


故事2:

很多年前去南方某市参观一栋知名的素混凝土建筑,接待我们的某总,是某知名地产集团南方区的总建筑师,他曾在日本Nikken公司做过设计师。

这家设计公司当然是很厉害的,业务量角度,多年以来一直排名于全球前列。

参观完毕,某总请我们吃饭。

席间觥筹交错,话题乱飞,自然不可避免地聊到了日本——这里仅截取几个点。

某总说:你们难道就没有研究过日本建筑吗?

我说:大学时我买过日本的喷笔画丛书,那个时候全球喷笔画最好的作品,都在日本。

同行的小Z说:我翻过不少日本知名新建筑的画册。

然后就拐到了技术之外的话题。

去日本旅行的中国女游客穿上和服拍照,让我想起了3个故事

网图:当年画画时用的喷笔

某总说:我觉得日本想入常,就让人家入呗。这么多年的全球第二经济大国(备注:那个时候中国的GDP尚未超越日本),人家有钱,理所当然应该在国际上发挥作用啊。拦住人家这个,不但不讲理,还小家子嘛!

这句话扔出来,在北京很少听到这种言论的我们几个面面相觑,就没办法接茬了。

觥筹交错的气氛还是要……维护的,小Z端酒站起身来说:某总,感谢您带着我们参观,我敬您一杯,提前给您道个歉!您这话要是在北京的酒吧说呢,万一人家揍你,到时候我不帮您的话,您可别埋怨我不仗义。

然后我们几个全都端酒站了起来,某总一脸尴尬:哦哦哦,没事没事……我平时不去酒吧的,更不会去你们北京的酒吧的……我平时唱歌都去日语的卡拉OK会所……

我觉得他算是一个精神日本人。

去日本旅行的中国女游客穿上和服拍照,让我想起了3个故事

原创:日本小店入口

故事3:

早年间,姜文导演曾被怒喷过一大波,原因是说他去“参拜靖国神社”。

这件事就不细说了,毕竟你我都知道——某些媒体和小编,特别热衷于用断章取义的手法去赚取流量。

姜文确实去过“靖国神社”,是因为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在日本做宣传,赏樱时他经过神社,外边的景象让他感觉十分别扭以及诡异。回国之后,他就下定决心拍摄了一部《鬼子来了》。

后来他再去,就是为了深入了解这个玩意儿,用以支撑自己的创作。

去日本旅行的中国女游客穿上和服拍照,让我想起了3个故事

网图:《阳光灿烂的日子》主演合影

面对媒体的炒作,姜文说了三点:

其一,去过和参拜不是一回事。杨子荣上过威虎山,但他不是土匪。

其二,这件事不是秘密,我参观过后,还跟剧组演员讲过我的感受。

其三,看过之后,更加清楚日本军国主义的罪恶,以及“武士道”的虚伪与荒谬。

对此我想说:这比不翻历史书,不了解战争,就去拍各种不忍目睹、颠覆三观的抗日神剧的那些个导演,不知道高出了多少个层面!

我觉得他算是一个要求自己去了解日本的人,为了创作。

去日本旅行的中国女游客穿上和服拍照,让我想起了3个故事

网图:姜文导演的漫画

结语:

说完这三个故事,回到我所思考的问题:

如何区别国内的“精神日本人”和喜欢日本的人?

其实很简单。

日本好的东西,我们当然可以点赞,可以学习,可以研究,甚至全方位深扎;但我们不会连人带心地,把自己都打包了全扎进去。

我觉得这就是区别。

另外,沾上日本就给人乱扣帽子的,以及啥都不知道就猛吹日本的,这两款都不在本文的讨论之列,因为根本不值得讨论。


#旅行见闻##故事##日本#

关注@老非2020,一个背包走过9次西藏和90多个国家、喜欢码字的背包客;分享旅行,偶尔会聊点别的。

文字原创,未经本人允许拒绝任何转载!

头条站内转发请注明原作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8

标签:和服   日本   中国话   中国   京都   旅行   故事   历史文献   觥筹交错   浓妆   日本人   北京   导演   区别   游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