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农村80年代记忆,麦子成万能麦子啥都换,城里人:为啥不用钱

这是属于北方农村人八九十代前的特别记忆,每年到了6月收麦子季节,都会想起那个年代经历的过往,有辛苦,有汗水,有燥热,也有属于那个年代一代人再无法重温的甜美回忆。

北方农村80年代记忆,麦子成万能麦子啥都换,城里人:为啥不用钱

6月的冀东北部,燕山脚下,气温已在32度左右,干旱加上少雨,使这里10点过后便燥热难耐。而一年中,人们最赖以生存的麦子,偏偏在此时成熟。

北方农村80年代记忆,麦子成万能麦子啥都换,城里人:为啥不用钱

在人们意识中,有水源的地方才种麦子和水稻,没水的只能种些容易生长的玉米。事实上,在90年代前,北方一些干旱地农村为了自给自足,也会种些旱稻和旱麦子,只是产量会低。

北方农村80年代记忆,麦子成万能麦子啥都换,城里人:为啥不用钱

在那个年代,6月放“麦假”是孩子们盼望的,也是最犯怵的,因为那时没有收割机,全靠人和镰刀一把一把割麦子。

北方农村80年代记忆,麦子成万能麦子啥都换,城里人:为啥不用钱

为了赶在天凉快时干活,早上4点天刚亮时全家就出动进地割麦子,带一桶水,一手攥住麦子一手握镰刀,金黄带刺的麦芒,常常把胳膊手划出一道道血痕,手还会打泡。

北方农村80年代记忆,麦子成万能麦子啥都换,城里人:为啥不用钱

割麦子的心酸,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懂。而唯一可以慰藉的,是割回家的麦子,可以换成各种所需物品了。在河北北部,九十年代前,麦子作为最值钱的农作物,家中几乎所有日用品,都可用它来换。

北方农村80年代记忆,麦子成万能麦子啥都换,城里人:为啥不用钱

麦收时,用麦子换的最多,就是西瓜。因为这两种东西同时成熟上市。拔麦子太热了,冰棍太贵吃着不过瘾,回家最解渴的,就是一两个十几斤的大西瓜泡在水缸里,全部切开,来不及换下拔麦子湿透的衣服,用水拔过凉的西瓜吃进嘴里,那叫一个凉,一个甜。

当然,这麦子是去年打的陈麦子,换时虽然价格比新麦子低些,也要把陈麦子换出去,要不经历一夏天会生虫子的。况且新麦子要到家了。

北方农村80年代记忆,麦子成万能麦子啥都换,城里人:为啥不用钱

除了麦子换西瓜,还能换点啥?换秋天换当季水果苹果梨葡萄,换红薯玉米,换油盐酱醋,还有儿童玩具等。有卖日用百货的,最初是赶着驴车换,后来换成三马子车走街串巷。一车日用品换出去,拉回去的,是一车高高摞起来的麦子口袋。

北方农村80年代记忆,麦子成万能麦子啥都换,城里人:为啥不用钱

城里人看不懂,为何要换而不是用钱买?这是你不了解山区。那时交通不便,最初有辆自行车的都是富裕人家,后来虽然有摩托车进入家庭,但山路不好走,麦子没人到家收购,想到集市上卖还要驮着到20多里的镇上,太麻烦费劲了。所以,用粮食换,是各取所需,大家都省事了。

北方农村80年代记忆,麦子成万能麦子啥都换,城里人:为啥不用钱

如今,随着村村通公路,在冀东北部山区,家家通了油路,人们赶集上店即使到城里也只需花5元班车费。而且集市三五里外就有一个,小轿车几乎家家有一辆。不知不觉中,用麦子换东西时代悄然过去,孩子们盼望的“麦假”,也取消了。

北方农村80年代记忆,麦子成万能麦子啥都换,城里人:为啥不用钱

北方农村80年代记忆,麦子成万能麦子啥都换,城里人:为啥不用钱

时代变迁,如今,村民们买东西少有换的了,现金几乎不用了,而是手机扫一扫,八旬老人都会,方便而快捷。

北方农村80年代记忆,麦子成万能麦子啥都换,城里人:为啥不用钱

时光流逝,流不走的,是一代人关于那个年代的记忆。关于麦子换日用品,不知道南方人有没有此经历。在你记忆中,经历过农村以物换物的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麦子   旱稻   燕山   年代   农村   都会   镰刀   城里人   燥热   集市   日用品   西瓜   山区   玉米   最初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