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地处闽赣边界,与江西省的南丰县、广昌县、黎川县接壤,为闽赣交通枢纽之地,在历朝历代都是闽赣边界的一个政治、经济和文化重镇。建宁县境内丘陵起伏,高山环抱,植被茂密,不仅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更是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我们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来到了三明市建宁县,先辈们的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让我们精神激励、心灵震撼。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建宁是中央苏区反“围剿”中心,是闽赣省苏维埃政府和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总政治部驻地,红军无线电事业的发祥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都在这里战斗生活过,10大开国元帅中就有8位在这里战斗过。

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

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园位于建宁县溪口街49号的中央苏区公园内,包括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总司令部旧址、《红军颂》大型青铜群雕和中央苏区反“围剿”陈列馆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总司令部旧址暨毛泽东、朱德旧居】

旧址原为天主教堂,1930年由德国传教士购民房改建而成。旧址内有毛泽东和朱德同志的旧居、总部传达室、作战室、参谋处、军需处及总前委会议室等,旧址西侧还有一处防空洞和一口红军井。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击溃建宁守敌,解放了建宁城,当晚便率领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进驻溪口天主教堂。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他们在这里从事了许多重要的革命活动,开辟了建黎泰革命根据地,毛泽东还在此总结了第一、第二次反“围剿”战争胜利经验,制定了第三次反“围剿”战略决策——千里回师赣南。7月11日,毛泽东、朱德率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总司令部撤离建宁,回师赣南参加第三次反“围剿”战争。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红军颂群雕】

《红军颂》大型青铜群雕,共有红军将士110多人,包括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刘伯承等19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人物平均都在2米以上,采用青铜材质,共用铜35吨,所选用材质数量和重量在国内外雕像中绝无仅有。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除红军形象外,雕像中还有车马、枪支弹药以及支援前线的人民群众,阵势强大,场面壮烈,再现了红军五次反“围剿”等重大历史事件,展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临危不惧、力挽狂澜的伟大气魄,淋漓尽致世表现了红军将士浴血奋战、前赴后继的英雄本色。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中央苏区反“围剿”陈列馆】

陈列馆里运用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史料、照片和现代艺术手段分为七个部分展现了中央苏区军民浴血奋战、踊跃支前的反“围剿”斗争史迹。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暨周恩来旧居

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旧址暨周恩来旧居位于建宁县濉溪镇,是全国重点文场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932年10月,红一方面军在朱德、周恩来的指挥下,发起建黎泰战役,18日攻克建宁后,周恩来、朱德、王稼祥率红一方面军总政治部、总司令部、中革军委进驻建宁,将总政治部设于旧县衙后院一座带回廊的两层木构白灰墙楼房,俗称“小白楼”。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周恩来在这里从事革命实践活动长达一年多,在这里指挥了红一方面军恢复巩固以建宁为中心的建黎泰苏区,这在中国土地革命战争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红一方面军总部电台旧址

建宁是红军无线电通讯事业的发祥地。1931年6月,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在建宁杨家屋组建了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总队长王诤、政委伍云甫。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总队下设侦察电台和五个无线电台分队,在此建宁与江西兴国之间实现了红军史上的第一次无线电互通。被毛泽东称为“千里眼,顺风耳”的无线电通讯,为红军革命事业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红军村

建宁县西南边境的水尾村,四面群山环抱,村中地势平坦,素有“高山小平原”之称。因地理位置的优势,易守难攻,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水尾村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据点,曾两度建立乡级红色革命政权,被誉为建宁苏区红色小后方。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红军兵工厂】

1934年6月,闽赣军区第二作战分区在水尾村设立兵工厂,用于修造枪械、翻造子弹和制造马尾手榴弹、地雷等。兵工厂与闽赣基干司令部旧址对望,为防止敌人搞破坏,兵工厂日夜有人站岗放哨。1935年3月,兵工厂随游击队突围撤离。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从1931年10月,中央军委在赣州市兴国县兴莲乡创办中央兵工厂至今,人民兵工已经经过了近90年的历史,“把一切献给党,无私奉献”的人民兵工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祖国的兵工事止而奋斗。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红军医院】

为壮大革命队伍,提升红军战斗力,做好红军伤病员的救治、安置和优待等工作,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次反“围剿”进驻建宁时在水尾村建立了医院。1935年主力红军作战略转移,中共建宁县委、建宁县苏维埃政府迁至水尾,这里仍然为红军医院。医院设有门诊部、住院部、药房、手术室、护理室、院长室等。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医院旧址前的女贞子树已有近两百年树龄,至今仍郁郁葱葱。当年这棵女贞子树不仅救治了不少红军战士的伤病,而且用这女贞子树叶配制的草药,还治好了因操劳过度而感冒发热患了摆子病的时任红三军团长的彭德怀。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苏维埃政府旧址】

1932年10下旬,建宁县召开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政府机关驻地在县城里。苏维埃政府成立后,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土地革命时期的各项政策和任务,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和查田查阶级运动,动员组织苏区人民投入革命战争,筹集运送军粮等军需物质,救护看护伤员,有力地支持了红军作战。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1934年5月,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建宁县城失守,中共建宁县委、县苏维埃政府迁往水尾村继续开展工作,为党和红军做了大量的工作。红军的后代谢叔也为我们讲述了红军父亲以及为了革命而英勇牺牲了的爷爷和大伯感人的故事。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红军银行】

1934年5月,建宁县城第五次反“围剿”失守后,组建成立的第二作战分区司令部为保护苏维埃银行的安全,将原设在县城的苏维埃银行迁到水尾村,继续开展纸币兑换、货币管理等业务。1935年3月,苏区银行随在水尾的闽赣基干游击队突围转移。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在银行的展陈区,我们还了解和看到了苏区最早的永定太平区信用合作社以及苏区银行发展的状况和历史实物。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参观完红军银行,谢叔就带着我们往山上赶,说带我们去看看江西,于是来到了山顶可惜“江西”被浓雾掩盖着了。谢叔说这里是两省四县的交界点,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然后谢叔就带着我们来看村里的另一个“宝物”。在水尾村还有国家级保护的珍稀树种银杏,五棵近干年的银杏树枝繁叶茂,每年秋未冬初,满树的金黄,叶片随风飘落,脚下也一片的“黄金软甲”,好一幅迷人的画卷。

走进红色建宁 探访小井岗 重温光辉历程

让我们记住那一段段红色的历史,那些不畏牺牲的先烈,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建宁   土地革命   总政治部   苏维埃   周恩来   建宁县   总司令部   苏区   兵工厂   旧居   作战   旧址   红军   光辉   历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