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称为两千年君主专制总设计师,他是谁?

他是两千年君主专制的总设计师,几乎所有的君主都在读他的书、学他的书,但却没有人说,他的书就像一本神奇的“武林秘笈”,人人都想要,却不得现于世。

他就是韩非,人们尊称为“韩非子”。

韩非短暂又精彩的一生

韩非出生在战国晚期的韩国,是韩国国君的儿子,天生口吃,但擅长写文章。当时战国已进入晚期,秦国一统天下的形势明显,韩国灭国在即。他为了救韩图存,想尽了办法,费尽了心思。

被称为两千年君主专制总设计师,他是谁?

然而,他的学说并没有得到韩国国君的重视,却受到了秦王嬴政的赏识。嬴政简直成了他的迷弟,甚至还说:“如果能和韩非交朋友,我死而无憾。”为了得到韩非,嬴政还发起了对韩的战争。

韩非心忧自己的国家,到了秦国,献上的第一篇文章就是《存韩》,这也让嬴政产生了疑虑——“韩非究竟能不能用?”一个晃神,韩非被下了狱,给了李斯可乘之机,以“担心嬴政被韩非洗脑”为由,下毒杀之。

但真实的理由,李斯和韩非同为荀子的学生,互相也算知根知底,李斯也知道自己的才学不如韩非,恐怕嬴政用了韩非,就起了杀心。

韩非的思想精髓

韩非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他将商鞅的“法”、申不害的“术”和慎到的“势”集于一身,并且将老子的辩证法、朴素唯物主义与法融为一体,为后世留下了大量言论著作。鲁迅曾用“峻急”两个字形容韩非的文风,意思是:韩非的学说犹如一贴猛药,直接弊端,咄咄逼人,不容你有片刻的喘息。

被称为两千年君主专制总设计师,他是谁?

韩非的治国理念:把权力集中到君主手上,让君主具备绝对权威。

君主驭臣之道:法、术、势,三者缺一不可。

法:法律 思想源头:商鞅

内容:君主制定详细而明确的法律,来规范和引导臣民的行为,使之符合君主和国家的利益。

术:权术 思想源头:申不害

内容:察言观行,密切关注臣子的动向,分辨他们的忠心,避免他们结党营私。

势:权势 思想源头: 慎到

内容:君主专制天经地义,君主要确保自己的势,就是地位,要高过臣民。

韩非的“完美”君主

韩非学说中君主必需的个人素质:

1. 不能有偏私。爱妃、儿子、宠臣,不能因为自己喜欢就免予惩罚,自己不喜欢的人立了功,一样要给予奖赏。周武王死后,其弟弟周公摄政,武王另外两个弟弟管叔和蔡叔心怀不满,勾结商纣王的儿子发动叛乱,周公坚决镇压了他们,最终管叔被杀,蔡叔被流放。血缘上讲,他们三人是亲兄弟,但因为违反了法度,必须受到惩罚,没有例外。

2. 不能表露个人喜好,不能喜怒形于色。君主如果把自己的喜好让臣民看出来,臣民就会想尽办法讨好君主,最终被臣民牵着鼻子走。齐桓公有一次开玩笑说:“自己吃遍天下珍馐美味,就是没吃过人肉。”厨师易牙就把自己的儿子杀了,给齐桓公尝鲜。齐桓公觉得易牙爱他胜过自己的儿子,熟不知对自己的儿子都如此狠心,对国君又会多好呢?在齐桓公病倒后,被易牙联合其他人,将其活活饿死在宫中。

3. 不能贪图享受。这是对第2条的发挥,如果君主沉迷各种娱乐活动,不理朝政,权力就转移到大臣手中,国家就乱套了。

4. 奖惩权力,牢牢握在手中。大臣为君主卖命,都是利益驱使。谁有权奖励人、惩罚人,谁就能驱使别人,因此这个权力必须掌握在君主手中,不然君主就会被大臣控制。

然而,韩非对君主的要求实在太苛刻了,简直就是“灭人欲”,君主每时每刻都要保持警惕,不得一刻放松。

韩非的迷弟嬴政,在成为秦始皇之后,耗费重金,求仙问药,大兴土木,征召百万百姓修建阿房宫、长城;中国历史上口碑最好的皇帝唐太宗、康熙,被当做帝王的典范,然而他们到了晚年,依然贪图享乐、生活奢靡,在选择接班人问题上犹豫不决,导致宫廷斗争,甚至让国家陷入危机。

秦始皇、唐太宗、康熙,连这样的人都不可能克制欲望,限制权力,更何况是其他帝王呢?

韩非对后世的影响

虽然韩非的学说自有其缺点,但却影响了我们两千年,可以称之为“两千年君主专制的总设计师”。

被称为两千年君主专制总设计师,他是谁?

正面影响:

第一,提倡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制。集权可以避免大臣培植势力,贯彻郡县制才是历史的选择。

第二,提倡法治,反对人治。法律规定什么就是什么,亲情爱情统统不能成为阻碍法律执行的理由。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就是这样的故事,即使受器重的马谡,违反了军令一样要斩,

第三,批判儒家,打破儒家的思想垄断。儒家讲仁治,亲情比法律重要,一代代独尊儒术,让儒家思想深入人心,于是就变成了人情社会、关系社会,而《韩非子》提供了和儒家不一样的思想。历史上那些反思批判儒家的人,都喜欢从《韩非子》中寻找思想资源。明代思想家李贽就是其中之一。

第四,积极变法,反对保守。韩非生活在乱世,他主张适应形势,积极变法,而儒家则主张尧舜之治。对于顽固的保守派,韩非还编了一个故事——守株待兔。

负面影响:

第一,权力过于集中,对君主没有约束。韩非没有在制度上,制约君主的权力。如果君主滥用,没有任何机构、人员可以纠正,难以避免暴君的产生,腐败、贪婪随之而来。

第二,玩弄权术,阴谋盛行。虽然韩非强调,术是法的补充,不能用得频繁。但实际上,君主却热衷于玩弄权术,因为权术在暗处,可以任意操控。

第三,鼓吹严刑峻法,违反基本人性。韩非生在乱世,主张用重典,但如果过了头,则容易导致君臣关系紧张,民众也可能因为受不了严刑而起来造反。

第四,一味反对仁义道德,为迫害知识分子提供理论武器。追逐利益、躲避危险是人的本性,君主正是利用这一点操纵臣民。但知识分子不一样,他们讲仁义、讲道德,面对危险会挺身而出,但如果人人都这样,那君主还怎么操纵臣民?

第五,对商人有偏见,打击商业。商业发达,人的心思就会活络,不利于君主的统治。

书中金句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 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

● 凡奸臣皆欲顺人主之心,以取亲幸之势者也。是以主有所善,臣从而誉之;主有所憎,臣因而毁之。

推荐阅读版本:《韩非子校注》修订本(凤凰出版社),主编周勋初。

@征儿在路上 近日听了《韩非子》这本书觉得非常有趣,思绪很多,为了听清记住很多细节和故事,一连听了五六遍。

在韩非的法治社会中,君主与大臣的关系是紧张的,因为大臣的赏罚权力掌握在君主手中,君主是无情的,单纯依靠赏罚来管理臣民,而过于严苛的历法很可能适得其反。而儒家仁治下的人情社会,目无法度,只讲仁义,亲人之间可以互相包庇,也是不行的,满足了小部分人的利益,损坏了大多数人的利益,损害了社会的公平正义。而到了我们现今的社会,就有了法律至上,法律不外乎人情。

韩非的君主是集权的,拥有一个国家最大的权力,没有人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未来的国破家亡与现时的沉迷享乐相比,不值一提,所以君主最后都走上了不归路。现今社会,我们运用了诸多的监督手段来堵住韩非留下的漏洞,把权力关进了制度的笼子。


征儿,一个男孩子一样的名字,也拥有一颗女汉子的心。喜欢惊险刺激,也喜欢恬淡安静。连续坚持早起3年,加入007写作社群一年半,坚持每周写一篇。曾经自卑到骨子的姑娘,立志要活成自己的太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君主专制   韩非子   国君   儒家   权术   臣民   韩国   君主   学说   大臣   设计师   权力   千年   儿子   思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