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从秦始皇修长城,到大三线建设|国防历史

导语

说到万里长城首先会想到秦始皇,然后还有个悲情的故事《孟姜女哭长城》;更是从清朝开始便对万里长城开始有着长城劳民伤財,御敌无用的言论,这一点让我想到现在很多人对发生在上世纪的大三线建设,似乎也有着同样的看法

今天我们一起看一下,秦始皇修长城真的无用吗?咱今天就通过这事,看一看大三线的建设到底有没有用。

漫谈:从秦始皇修长城,到大三线建设|国防历史

利用地形,建筑要塞


秦始皇修长城的历史记录

秦始皇修长城的历史记录其实并不多,《史记·蒙恬传》写到:“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馀里。

什么意思呢?

公元前215年(始皇三十二年)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遣蒙恬率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取河南地(现在甘肃、内蒙的黄河南边之地)。自此修筑长城,根据地形,因地制宜建立要塞,从临兆到辽东,延绵长达万余里。

漫谈:从秦始皇修长城,到大三线建设|国防历史

秦长城示意图


秦始皇修长城的历史意义

其实从上边的史记里的记载我们完全可以看出一些端倪的:

秦始皇是公元前221年统一了六国的,由于北方匈奴骑兵的不断骚扰,四年后的215年就决心派兵北伐匈奴,其实当时也为了趁机扩大秦朝的地盘。而修筑长城的目的,也是显而易见,是秦朝为了防止新打下来的天下,被匈奴再占回去,用现在的话说是边防哨所,国防工事。

从当时的角度上看,秦始皇所修的长城绝对不是固守自闭,而是步步为营,守住扩张地盘,也是再进一步扩大地盘的据点。而大三线建设,则是为了保家卫国。

漫谈:从秦始皇修长城,到大三线建设|国防历史

长城,长城


长城无用论从康熙而起

长城无用论是从清朝的康熙嘴巴里冒出来的,高中的历史课本中记载康熙的论断:

“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常修理,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今欲修之兴工劳役,岂能无害百姓?”

并且很多讲解说这是康熙爱民护民的执政观念,清朝的时候长城已经是腹地,他自然敢说这个话,当年没有李自成的造反和大饥荒,明朝是不可能轻易被灭的。

其实,正式这种轻视国防建设的执政观点,导致清末被列强欺辱的国恨。

漫谈:从秦始皇修长城,到大三线建设|国防历史


修长城与大三线建设

历史总是很相似的轮回,大三线建设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没多久,西方列强和前苏联对我们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开始的。

不同的是原来的匈奴游牧民族的轻骑兵,换成了美国的U2侦察机,苏联的T62为代表的机械化部队,我们自然不会学秦始皇去修一个城墙,而是用大三线建设筑起了新的国防长城。

当然还有一个不同是,当时秦始皇修长城是为了占领更大更好的地盘,长城以北当年就是荒蛮之地没有多少开发的意义,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北面修长城,不在南边修的原因。而大三线建设不是为了扩张领土,而是为了保家卫国,因此大三线建设是西部、内陆建。


口水战的根源

纵观长城修建的历史,从春秋战国到明朝,其实每个朝代都在修,到了清朝认为天下天平了,就不修了。

而关于大三线建设的口水战,也在于很多人用今天的眼光,再看60年前的国际环境,其实我们应该用客观的历史的眼光来看待长城的修建和大三线建设,在面临战争威胁情况下,去考虑资金的投入和回报率,那就是扯淡。


后记

之所以写这个文章,是因为在笔者近阶段发布的大三线文章下,有些朋友对大三线建设并没有抱着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眼光在看当年的大三线建设。

真心希望抛开现在开口闭口谈效益的观念,去看当年“要准备打仗”的国际环境下的大三线战略意图。

漫谈:从秦始皇修长城,到大三线建设|国防历史

用我们自己的经历,讲述大三线的历史

上面的观点是不是有点过激了?大家怎么看?欢迎品头论足!!多留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修长   辽东   万里长城   史记   明朝   保家卫国   历史   秦朝   长城   匈奴   清朝   地形   康熙   国防   当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