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线历史:庆华626,共和国枪械摇篮,全国下了五个蛋|黑龙江

写在前边:

1964年到1980的大三线建设的历史中,有一个区域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东北三省,被誉为新中国的“工业摇篮”

如果写三线常规武器的三线厂,那就有一个厂必须提到:庆华工具厂,它是共和国的第一个枪械厂,被称为共和国枪械的摇篮。

庆华工具厂并不是三线厂,但从那个岁月里走过的军工厂,又有哪一个厂和三线建设没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呢?况且他们同时生产大枪(冲锋枪)和小枪(手枪)呢。

三线历史:庆华626,共和国枪械摇篮,全国下了五个蛋|黑龙江

庆华626厂搬迁至北安前的历史

庆华厂的历史渊源是很长的,这里简单列一下它在三线之前的简单情况:

1921年:奉系军阀张作霖创建的东三省兵工厂。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伪统治时期称为 “奉天造兵所第一制造所”。

1946年:国民党政府接管并改称“九零兵工厂枪所”。

1948年11月2日:东北全境解放后,东北军区军工部接收该厂,改为“五一工厂第一制造所”,

1950年:6月中央决定将五一厂一分为三搬迁,“五一工厂枪所”迁往北安

1951年3月1日:东北兵工局正式更改厂名为“三二工厂”,后又称”国营626厂”,对外称”庆华工具厂”。

庆华工具厂的正式诞生,可是说从沈阳51兵工厂一分为三搬迁开始的。

枪厂(国营庆华工具厂626厂)搬到了小兴安岭脚下的北安,炮厂(和平机器厂,127厂)搬到了齐齐哈尔松嫩平原西南部,弹药厂(国营华安机械厂123厂)搬到大兴安岭余脉雅鲁河畔的碾子山。

从那时候起才有了北安冲锋枪厂(国营庆华工具厂、国营六二六厂)后来的辉煌。

三线历史:庆华626,共和国枪械摇篮,全国下了五个蛋|黑龙江

庆华厂在全国下了五个"蛋“

虽然庆华厂不属于三线厂,但是他在三线建设中起到的作用确实不容忽视的,在1964年开始的大小三线建设中,只要有生产56式冲锋枪、五四式手枪的地方,几乎都闪耀着庆华厂的身影。

庆华厂已技术图纸和技术骨干人员为主在全国各地建设了十七个枪厂。

在三线的老兵工圈里,流传着“八次搬迁七次未成,全国下了五个蛋”“的庆华厂顺口溜,似乎比那句”姑娘、姑娘快长大,长大嫁到庆华厂“更有人缘。

这五个厂分别是:

1960年:国营兴安仪器厂(558厂)·北京

1965年:国营庆岩机械厂((5027厂)·四川·重庆

1969年:天水岷山机械厂(5206厂)甘肃·天水

1970年:凌华机械厂(5506厂)辽宁·建昌

1979年:河南庆华机器厂(126厂)河南·许昌

关于庆华厂的顺口溜”八次搬迁,七次未成“,因为笔者没能找到更详细的资料,不好多写哈。

三线历史:庆华626,共和国枪械摇篮,全国下了五个蛋|黑龙江

庆华厂援建与三线兵工厂

北安庆华厂在全国下的五个蛋,并非全部是三线厂;

首先第一家,北京兴安仪器厂(558厂)是生产“两弹一箭”的配套工程之一,1964年12月19日,决定国营兴安仪器厂划归七机部(航天工业)。时间上能看出,在三线建设序幕刚刚展开时,558厂和庆华厂就分离了。

五个军工厂枪厂中,剩下的四家可以说都是三线厂,最值得关注的是河南许昌的庆华机械厂(126厂)是在三线建设的末期筹建准备搬迁的,据说从筹建开始到建成后,没生产一把枪。

当然,庆华厂的三线建设贡献绝不仅仅是这”五个蛋“这么简单毕竟56冲锋枪、54手枪都是从庆华厂诞生的,在70年代初的各省的小三线建设中,庆华厂也是功不可没的。

三线历史:庆华626,共和国枪械摇篮,全国下了五个蛋|黑龙江

写在后面

北安庆华厂现在已经是国家唯一的一个枪械工业遗址旅游区,并且保留了626的代号,据去过的朋友向我炫耀,里边有靶场可以打枪,索要照片时,说现场不让拍照,不知真假,疑似吹牛。

不过作为共和国的记忆,能留下来给后人瞻仰纪念,也算有个华丽的谢幕了。关于庆华厂在三线下的蛋的厂家,等笔者抽时间慢慢写下来给大家哈。

三线历史:庆华626,共和国枪械摇篮,全国下了五个蛋|黑龙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枪械   小兴安岭   共和国   北安   兴安   许昌   天水   兵工   兵工厂   机器厂   冲锋枪   黑龙江   河南   手枪   摇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