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最近,一档爱奇艺的综艺节目《登场了!敦煌》中提到了这样一句话,令人颇受触动。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那敦煌到底蕴藏着什么摄人心魄的密码,吸引着无数人远道跋涉而来?


择一事,忠一生


敦煌的美,是一位位匠人在漫漫黄沙下打磨出的“匠心”。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如果真的再一次重新来到这世界,我将还是“常书鸿”。—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常书鸿

常书鸿在塞纳河畔与敦煌文物的一次偶然邂逅,彻底改变了他的生命轨迹。为了心中那份召唤,他毅然放弃了繁华优越的巴黎生活,来到黄沙漫天的莫高窟,更将此后六十年的荣辱沉浮和恩爱情怨都留在了大漠深处的敦煌石窟中。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赞誉他“筚路蓝缕,厥功至伟,常公大名,宇宙永垂”。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常院长一生致力于敦煌艺术研究保护等工作,被人称作“敦煌的守护神”。常先生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敦煌艺术。他放弃了个人的艺术创作,带领研究人员清沙筑墙、整理资料、修复石窟塑像、临摹历代壁画,为敦煌的保护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1987年,常书鸿与夫人李承仙共同创作飞天

早年的敦煌,并没有受到良好的保护与重视,1948年,全国还在动荡之中,敦煌研究院也面临着不知何处去的命运,常书鸿先生给上海的《大公报》写了万言文章:《从敦煌近事说千佛洞的危机》为敦煌的生存大声疾呼,引发全国读者的热烈反响。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这封常院长写的信让人感触颇多:

现在是塞外的深夜,我坐在元代及道光年间重修过的皇庆寺庙廊上,写这些琐事。外面一颗颗西沙从破了的窗帘中透进来,就是这种沙子,它盖没了房舍,填塞了水道,在不知不觉中,使沙漠上的城市变成废墟,绿树变成枯枝。我们不要小看这轻微的沙粒,它时时刻刻在毁坏千佛洞和宝藏,也就是对中华民族文化能否万事永存的一个挑战。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常书鸿绘《敦煌小景》

常书鸿先生用他一生诠释了大国工匠的风范,也是后来者的标杆,更成为了敦煌精神内核的一部分。

常调侃说,敦煌最擅长的就是留人。但事实上,留人的并非是敦煌,而是人们自身对于文化、对于敦煌的热爱,心存“匠心”才能择一事,忠一生。


丝路上的千年风月


敦煌的美,是历经千年的厚重历史。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当光亮起之时,你仿佛看到几千年前的人们在你面前宛如新生,大唐的磅礴、五代的柔美、西夏的异域...735个洞窟,45000平方米壁画,记载着当时人们的信仰,习俗,服饰与生活。这是千年历史万花筒,是乐观、是蓬勃、是虔诚,也是荒漠中盛开的一朵莲。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莫高窟第158窟,涅槃佛(中唐)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莫高窟第285窟,《伏羲女娲图》(西魏)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星空下的莫高窟前部分舍利塔

想要读懂一座城,那就从他的博物馆开始!每座城市的博物馆里,都藏着关于那座城的灵魂,敦煌也不例外!

推开敦煌博物馆的门,尽情寻找敦煌先民们在这片“沙漠绿洲”之上的生存记忆,以及昔日敦煌古老的文明在丝绸之路上辉煌履历。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敦煌博物馆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太多的故事。


张骞扛汉节走过

霍去病挥长矛走过

鸠摩罗什传经布道走过

唐玄奘背负佛经走过

陈子昂斗酒吟诗走过

左宗棠彭抬棺出征走过

林则徐贬赴新疆走过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这里是400毫米等量降雨线上的奇迹,游牧与农耕文明的接壤地带;这里是佛教东传的第一站,丝路西去的咽喉,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这里就是敦煌!


西北大地的天上人间


敦煌的美,也是大漠孤烟的苍凉美景。

大漠尽头的无边风月,令人沉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单是“鸣沙山月牙泉”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那曾在无数中国绝境图片中出现过的美景遍已在脑海中浮现。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鸣沙山月牙泉

雪后的月牙泉在白雪下沉睡着,站在高高的沙丘上观望,尽情感受敦煌古老而辉煌的文明。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敦煌探寻之旅,总少不了锁阳城的身影,古河道依稀可见,追寻着灿烂的往昔。行走在城池远处的古河道上,随处可见光滑的鹅卵石遍布河床,仿佛能听的到两千年前的繁华喧嚣,绿洲茵茵...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锁阳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现实中的阳关,在大风的吹拂后,房屋、农田、渠道等遗址清晰可见,置身阳关,就仿佛回到了当年那座被文人墨客们吟唱的古城。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阳关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和阳关一样,玉门关也是诗中独特的存在。它在诗人笔下,不仅仅是具有实物意义的军事要塞的边关,更是一种保家卫国、征战沙场、视死如归的精神体现。


如今的玉门关遗址虽已残破不全,但犹见当年神韵,后人们依然可以吟唱着古诗,去遇见玉门关。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玉门关

茫茫戈壁上,素净简洁的无界,就是千年前人们眼里的“天上宫阙”和“西方极乐世界”的完美呈现。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无界


这世间,只有一个敦煌


汉唐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是沉寂的,等到它以“藏经洞”惊艳世人时,已经是晚清山河破碎之际。


好在历史的烟云消散之后,时代的聚光灯再次将敦煌照亮,我们欣喜地看到,敦煌,依然是我们心中的白月光。


千年一瞬,未曾改变,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文章素材源自网络

若有侵权告知删除


世间 · 好物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手机壳·《荷塘墨色》丨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98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终其一生,每个中国人都要来一次敦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敦煌   敦煌石窟   玉门关   莫高窟   阳关   大漠   锁阳   匠心   丝绸之路   河道   丝路   院长   博物馆   千年   年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