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之城|马路隔离带里的“古董”

提起博物馆之城,那西安可谓是当仁不让。连雁塔西路上的马路隔离带里,都有着不少“古董”。跟着云宝一起看看这些生动有趣的雕塑,你能判断出它们的原型是陕西历史博物馆中的哪些藏品吗?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鎏金铁芯铜龙】

博物馆之城|马路隔离带里的“古董”

A:雁塔西路雕塑 | B: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鎏金铁芯铜龙

这座雕塑基本复原了陕博的鎏金铁芯铜龙。铜龙出土于西安南郊草场坡,为铁质鎏金。两只前脚有力地紧扣地面,龙头与上身呈“S”型,龙嘴张开露出牙齿和弯曲的龙舌,两只圆睁的双眼直视前方,龙角紧贴头部向后伸展,龙尾从高高上扬的后肢处反折向龙头上方,体现出唐代龙的生动美与气势美,目前存放在陕博基本呈列第三展厅。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博物馆之城|马路隔离带里的“古董”

A:雁塔西路雕塑 | B: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


这座雕塑保留了陕博“何家村遗宝”陈列中的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造型和舞马的形象,其余为镂空造型。从文物形状来看,该壶形似皮囊融合草原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特点,开口为莲瓣状融合了中国传统佛教文化。不过最为特别的是正中央口中含有一只酒碗的“舞马”形象。

史料记载,盛唐时期,每逢唐玄宗生日,都会有数百匹舞马披金戴银随乐起舞为玄宗跳舞祝寿,到音乐高潮时领头的一匹舞马会一跃至三层高的台板旋转如飞颇为壮观。待到舞曲结束,这匹马便会衔起地上的酒碗,像这雕塑中的马一样半跪在地面上向玄宗祝酒,随之整个宴会气氛也到了最高潮。唐代诗人张说有诗云“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更有衔杯终宴曲,垂头掉尾醉如泥”描绘的正是这一歌舞升平,四海归一的宏大场景。

不过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这样的盛景便已不再,直至叛军占领长安,见这批舞马颇为健硕便作战马使用。一天叛军打了胜仗军中奏乐,这批舞马听到音乐也跟着舞了起来,叛军未曾有人见过这番光景,以为是马中了巫术便立刻悉数斩杀。从此这样盛极一时的舞马祝寿场景未能再现,它们的命运同大唐王朝和唐玄宗本人一样,在风雨飘摇中走向了没落。

这件文物留给我们后人的只有唏嘘和感叹,它的背后是一个王朝的极盛和衰落,是当仁不让的国宝级文物。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客使图》】

博物馆之城|马路隔离带里的“古董”

A:雁塔西路雕塑 | B: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客使图》

这组雕塑人物繁多,出自非常有名的唐章怀太子李贤墓葬的《客使图》,现收藏于陕博唐墓壁画馆。目前多认为这幅画描述的是李贤在任太子监国时的唐朝外交机构鸿胪寺接见外国使臣的场景。

《客使图》中左边三名为唐朝官员形象,头戴笼冠,身着初唐时期的朝服阔袖红袍,腰系绶带,白裙曳地,足登朝天履,成三角站立,神情泰然,似乎在一起正商讨会见细节。从三位官员手中的笏板用随意握住的姿势大概可以推断出,唐朝官员处于非常放松且平静耐心的心态。

右边三位为外国使臣,左起第四位非常明显的秃顶特征且浓眉深目,高鼻阔嘴,身着翻领紫袍,足蹬黑靴。据考证是来自“大秦”,也就是我们熟知的东罗马帝国的使者。他两手相抱,眼神飘忽不定,可以感受到他的紧张与期待。

左起第五位眉清目秀,头戴羽冠,衣着装束与中原文化类似,这其实是来自新罗国的使者,即现在的朝韩的前身。从他肃穆的神情来看,他的内心也是非常忐忑。

最后一位的装束很趣,头戴翻耳皮帽,身着圆领黄袍,外皮灰蓝大氅,目测来自很冷的国家。目前比较可信的推测是这是我国东北少数民族地区室韦族或靺鞨族。

如果将前三位唐朝官员与后三位使者分开来看,唐朝官员气定神闲、雍容儒雅;三位使者毕恭毕敬、神态严肃紧张,与此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关于唐朝接见外宾的场景,唐代诗人王维曾写到“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如果诗人王维真的看到了这一幕,也不禁会生出自豪和感慨吧!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观鸟捕蝉图》】

博物馆之城|马路隔离带里的“古董”

A:雁塔西路雕塑 | B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观鸟捕蝉图》

这座雕塑主体由三位女性角色组成,灵感也是源于陕博唐墓壁画馆藏唐章怀太子李贤墓葬的《观鸟捕蝉图》。生动、巧妙、活灵活现地将一维画面变为了三位婀娜多姿的唐代宫廷女性角色,尽显女性柔美。值得一提的是中间的女子,身着男装反而显得天真浪漫,稚气可真,反映了大唐及其开放的社会风气。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金怪兽】

博物馆之城|马路隔离带里的“古董”

A:雁塔西路雕塑 | B: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金怪兽

这座雕塑造型奇特,整体形貌完好,放大了右边陕博馆藏文物——金怪兽。之所以称之为“金怪兽”是由于它通体身似羊、嘴似鹰、头似鹿、尾似蝎,故此得名。这座造型奇特的怪兽四蹄立于四片花瓣之上,花瓣上有四个小孔可以做固定之用,结合出土地点,据考证这可能是匈奴单于戴于帽子之上的东西,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博物馆之城|马路隔离带里的“古董”

A:雁塔西路雕塑 | B: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这座雕塑中部主体基本完好地复原了陕博馆藏文物——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熏炉为熏香之用,熏炉造型为博山型,即传说中的仙山。古代皇帝多向往长生不死,熏香之时,烟雾弥漫且浮于博山炉上部,配合熏炉上方崎岖不平的山漫造型,仿佛真的到了仙人居住之地。这座雕塑两侧配以祥云烟雾,估计也大多考虑到了熏炉的用途。

不过,最有意思的是这件竹节铜熏炉底座由两条蟠龙咬住五节竹节,再由三条蟠龙将博山炉撑起,炉壁还浮雕有四条蟠龙正漫迹于祥云之中与博山炉照相呼应。九条龙与五节竹节,寓意“九五之尊”,是汉武帝送给姐姐阳信长公主和驸马大将军卫青的赏物。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彩绘雁鱼铜灯】

博物馆之城|马路隔离带里的“古董”

A:雁塔西路雕塑 | B:陕西历史博物馆藏-彩绘雁鱼铜灯

这座雕塑采用了陕博馆藏彩绘雁鱼铜灯的造型,一只大雁回首衔鱼的造型。最令人称奇的其实是雁鱼铜灯的内部构造,由于古代灯油多采用动物性脂肪,在燃烧不完全的情况下有大量油烟,既污染环境也不卫生,但在这只铜灯的大雁腹部盛有清水,使用时产生的油烟可顺着鱼-雁颈-雁腹中,卫生环保令人啧啧称奇,造型富丽大方简单实用。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三彩载乐俑


博物馆之城|马路隔离带里的“古董”

A:雁塔西路雕塑 | B: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三彩载乐俑

这座雕塑很好地复原了陕博馆藏唐三彩载乐俑。骆驼背部的方寸之间尽显神奇,七位男乐俑盘腿各拿一件中国传统乐器分别是笙、琵琶、排箫、拍板、箜篌、笛、萧,中间一名女乐俑似乎正踏乐起舞,而骆驼正配合昂首引颈嘶鸣,活灵活现展示了唐代乐舞场景。虽然是一件陪葬用的模型冥器,但做工精细,色彩绚丽,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 】

博物馆之城|马路隔离带里的“古董”

A:雁塔西路雕塑 | B:陕西历史博物馆藏-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

这座雕塑做了镂空处理,其原型是陕博馆藏鎏金伎乐纹八棱银杯。文物本身的杯体为浇铸成型,纹饰细部采用平錾手法加工。杯身被錾出八个棱面,这八个区域内分别装饰着乐伎、侍者和舞蹈者。乐伎手执拍板、小铙、洞箫、曲径琵琶等乐器,侍者捧杯挚壶,均为高鼻深目胡人形象。银杯杯身背景的忍冬卷草寓意长身不老,通体饰鱼子纹寓意多子多孙。小小的一只酒杯体现了胡汉文化的水乳交融盛况和唐代贵族的奢靡生活。


博物馆之城|马路隔离带里的“古董”

云英艺术馆是武汉地区第一座大型综合类艺术馆,是李寿昆先生回馈社会的一个文化机构。艺术馆由一群有使命感的青年人运营,致力于传承中华文脉,探索中国智慧,向公众提供有思想的文化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银杯   纹银   鎏金   隔离带   叛军   竹节   博物   陕西   唐代   唐朝   古董   雕塑   文物   博物馆   官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