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台上问佛缘,得安闲处且安闲,留点精神还自己

宜春台,位于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中山中路的春台公园内,海拔130.4米,是袁州(宜春市古称)古城中的制高点。据《袁州府志》载:“西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长沙定王之子刘成被封为宜春侯,在位十七年,曾在此山倡议建阁,宜春台之名自此始。”

江西宜春台上问佛缘,得安闲处且安闲,留点精神还自己

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中山中路的春台公园。

民间传说,古时有五只乌龟乘黑夜进城,被城南的仰山神喝住,四龟被吓逃出,一龟来不及走脱,爬进了城,刚好城门关闭,欲逃无门,化为宜春台,故宜春台又称“龟山”。

历史上,宜春是古代吴国和楚国的分界,传承着吴国的灵秀和楚国的融合。自古时起,宜春就是一个重视文化品位的地方,而文人墨客更是把这里当作他们赋诗题词的佳地。

江西宜春台上问佛缘,得安闲处且安闲,留点精神还自己

江西宜春市袁州区的宜春台风光。

据记载,汉武帝的时候,宜春诸侯刘成为了观赏和游览,在这里大兴土木,建立了五座高台,当时的宜春台上桃花千树,风光无限。其中最为人称赞并且保存到现在的就是宜春台。

据悉,当时在宜春台观赏题诗的人络绎不绝,宋代大学者朱熹曾在此讲学,北宋袁州知府刘嗣隆曾经在《题宜春台序》一文中写道:“江南古郡;袁为佳丽之地。若宜春台者,有郡为之所谓胜游也。”这些诗句,都为宜春台平添了许多沧桑之感。

江西宜春台上问佛缘,得安闲处且安闲,留点精神还自己

石碑上的宜春二字,据说是慈禧太后的手书。

进入公园的大门,园中有一块高2米多、近1米宽的巨大石碑最引人注目,上面题着“宜春”二字,碑面四周阳刻万字花边,中央阳刻双龙戏珠和祥云图案衬底。据说,此碑为清同治元年至光绪三十四年(1862 —1908年)之间所勒。此外,还有一块“寿”字碑也都是慈禧太后的手书。

江西宜春台上问佛缘,得安闲处且安闲,留点精神还自己

石碑上的寿字,据说是慈禧太后的手书。

春台公园不算大,仅40多亩。从大门进入沿着小路上至山顶约10分钟。宜春台就坐落在山巅之上,这是一栋是砖木结构的三层楼阁。楼外四周设有游廊,两侧有厢房,与大厅呈品字形。飞檐斗拱,画栋雕梁,古雅精巧,气势轩昂,具有古代建筑的民族风格。

江西宜春台上问佛缘,得安闲处且安闲,留点精神还自己

江西宜春市袁州区的宜春台。

站在台上远眺,楼殿堂院,亭轩榭阁错落有致地在周围环绕。林荫道旁的花径、花圃、花台花团锦簇,万紫千红,参天古木青翠欲滴。透过宜春城区,远处的烟锁诸山隐约收入眼底。

江西宜春台上问佛缘,得安闲处且安闲,留点精神还自己

宜春台上的石刻说明。

置身于此,放眼望去,全城景色尽收眼底。在我的眼底留下了说不尽的感慨,这里有如今繁华的展现,也有山林寥落的禅意。今天在这里大都静默,只是在我们来到它面前的时候,才向我们露出悄然一笑,让我深深动情。

江西宜春台上问佛缘,得安闲处且安闲,留点精神还自己

江西宜春市袁州区的宜春台风光。

临走时我仍然默默念着“桃花千树”这句形容宜春台的话,也许来宜春台,寻找的就是这样一种的秀美山河和幽深的心灵家园吧。正如宜春台上那一首诗说的:今日之东,明日之西,忙什么,走不尽绿水青山,填不完心田欲海,贵矣韩信,富矣石崇,淮阳金谷总成空,劝君耐坐片刻,把寸心思前想后,得安闲处且安闲,留点精神还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宜春   安闲   江西   淮阳   宜春市   楚国   高台   祥云   光绪   画栋雕梁   台上   中山   石碑   眼底   公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