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吉安古南塔,赣江边的千年守护

古南塔位于江西吉安市吉州区古南镇街道回龙桥以西,城南赣江西岸河堤边,原名南塔。

该塔坐西面东,塔体为砖石结构,塔高28米,九层六面,方围13.2米。从外部看,该塔朴实无华,叠檐五层,出檐极短,简单的几何线条便勾勒出明朗疏放的形体;塔内二至五层有石梯相连,可盘旋而上,达第五层后,被拱砌方砖所阻,不可至顶。塔内每层每面都设有窗户,可拾级凭窗远眺;每层都有神龛一座,七、八两层神龛的佛像尚存。在第五层南墙上可看到北宋欧阳青书写的“古南塔”三字。据民国三十年版《吉安县志》记载:古南塔建于三国东吴赤乌二年(239年),塔顶有“赤乌二年建”的石碑,砌塔用的火砖上也刻有“赤乌”字样。已有1780余年的历史。

江西吉安古南塔,赣江边的千年守护

江西吉安古南塔。

经江西省古建筑专家考察,认定现存古南塔为宋代建筑,说明该塔在宋代进行过翻修或重建。1956年维修时,塔身外部用水泥加封,失去原来风貌。1959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被载入《中国名胜词典》。

江西吉安古南塔,赣江边的千年守护

江西吉安古南塔。

古南塔在当地又称“马缆塔”。在吉安方言中,“马”是“绑”的意思。据传,因为吉州城区形似长形的木排,为了使这“水排”不被赣江洪水冲走,古人就在城南赣江岸边建造了这座塔,就像一根巨桩,可以把紧系小排的缆绳绑在桩上,故人们习惯称古南塔为“马缆塔”。不过,也有另说,古南塔是作镇水灾或起航标之用。而相传在早年,塔顶有三支铁箭,为东吴都督周瑜所射,当年孙权雄踞东南,东吴大都督周瑜曾在巴邱(今峡江县)操练水军。一日,他和大夫鲁肃沿赣江一路巡视庐陵防务,来到古南镇附近江面时,远远望见古南塔,一时兴起,即搭箭张弓,对准塔顶连发三支铁箭,箭箭射中塔顶,其部属为记其武功,将此三支箭藏于塔内,成为镇塔之宝。

江西吉安古南塔,赣江边的千年守护

江西吉安古南塔。

在当地还有这样一个传说:相传危害百姓的孽龙被东海龙太子镇住变成神岗山后,时时想要恢复自由,因此摆动尾部以求逃脱。孽龙摆动一次尾巴,赣江便发一次洪水,沿街的房子都会被冲倒。但奇怪的是,洪水一到离河堤最近的古婆婆的茅屋下便会自动绕过去,因此,人们都说古婆婆祖孙有神仙保佑。为保百姓安宁,在一位高僧的指点下,古婆婆携孙子一起跳入洪水中将泉眼堵住,从此再无洪水之灾了。人们为了感谢古婆婆祖孙二人救灾化难,纷纷捐钱在她的茅舍前建了一座塔,以纪念他们。

江西吉安古南塔,赣江边的千年守护

江西吉安古南塔。

但清光绪元年《吉安府志》记载:“南塔守在水府庙之南,有塔,吴赤乌二年建。宋黄庭坚、苏轼有诗记载。”由此可见古南塔原是吉州区南塔寺的附属建筑,寺与塔应是同一时期所建。当时的南塔寺规模很大。北宋诗人黄庭坚任泰和知县时曾著诗作《南塔寺壁》:“炉烟茗盛暂来同,寒日鸦啼柿叶风。万事尽归杯酒里,百年都在大槐中。”北宋大文豪苏轼从京城贬惠州被朝廷召回,沿赣江北归途中也曾宿于南塔寺并留下《寒食与器之游南塔寺寂照堂》一诗:“城南钟鼓斗清新,端为投荒洗瘴尘,总是镜空堂上客,谁为寂照镜中人。红英扫地风惊晓,绿叶成阴雨洗春。记取明年作寒食,杏花曾与此翁邻。”由此可见当时南塔寺香火之盛。

江西吉安古南塔,赣江边的千年守护

江西吉安古南塔。

古南塔是古代“庐陵八景”之一,称“南塔龙云”。如今依旧屹立在赣江之畔,晴天登塔俯视,塔影倒映江中,构成一幅龙云升腾的图画,颇为壮观。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赣江   吉安   江西   黄庭坚   东吴   神龛   塔顶   祖孙   都督   河堤   北宋   宋代   城南   洪水   婆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