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二八大杠”从洛阳到晋南,一天挣不了100元,看干的啥营生


骑着“二八大杠”从洛阳到晋南,一天挣不了100元,看干的啥营生

作为一个在农村长大的70后,在我的记忆中,家里所有的农具里面,就数柳条编织的簸箕比较金贵。因为在那个自给自足的农耕时代里,家里大多也没啥收入。一件柳条编的簸箕是需要花钱买的,而且还价格不菲,所以也算是弄距离的大件物品了,自己刚记事的时候,母亲就一再叮嘱不能坐在簸箕里玩,即便是邻舍借去用了还回来的时候,也要当着面提醒主人查看一番,嘴里还会说道“看看有坏了的地方没?”由于簸箕买的时候价格不菲,一个簸箕都要用好几代人,用坏了就再找修簸箕的手艺人修补一下,继续使用。这也就有了一个特殊的职业,修簸箕的手艺人。


骑着“二八大杠”从洛阳到晋南,一天挣不了100元,看干的啥营生


这几天在外出拍摄麦收的时候,在黄河边的一座大桥上遇到了一位修簸箕的手艺人,交通工具是我们小时候经常骑的二八大杠,后座上推着几个柳编的簸箕和配件,在这麦收季节一个人不紧不慢地行走在路上,虽然只是早上7点多钟,太阳已经像下了火一样的毒辣,大哥却还穿着外套,想必是早上很早就开始赶路了。


骑着“二八大杠”从洛阳到晋南,一天挣不了100元,看干的啥营生

一群摄影人对这个年代很少见的手艺人也是十分的感兴趣,自然不会错过这拍摄的机会,便和大哥打招呼看他是否能接受我们的拍摄,大哥说这是一段上坡路,自己刚好也累了,正准备找个阴凉地休息一下,咱们就在前面的桥头歇一会吧。

骑着“二八大杠”从洛阳到晋南,一天挣不了100元,看干的啥营生

找了个地方坐下后,大哥说自己姓韦今年57岁,是河南洛宁人,说起自行车上的簸箕,韦大哥说家里几代人都是靠柳编为生,编簸箕是老一辈人传下来的手艺,自己打小就看着父辈们编制,耳闻目染之下,很小就能给他们打个下手,手艺还不行的时候,每天只能制作一张,成年后手艺娴熟每天可以编两张,那时候这门手艺可是吃香得很,娶媳妇盖房子全靠这编簸箕。

骑着“二八大杠”从洛阳到晋南,一天挣不了100元,看干的啥营生

韦大哥说编织簸箕用的材料叫柳条。当地山上就有很多野生柳条,老辈人后来为了使用方便,便在屋子附近开始种植柳条。这编簸箕看似简单,其实也有可多讲究,就说条子吧,就分为有芽条蒸条2种。开春刚发芽割的条子,皮容易剥,叫作芽条;秋天割的叫秋条需要蒸后才能剥皮,这种条子叫蒸条。蒸条剥皮虽然工序麻烦,但却是簸箕条中的上品,用蒸条制作的簸簸色泽白亮,柔韧性特别好,自然就结实耐用,很受老百姓欢迎。

骑着“二八大杠”从洛阳到晋南,一天挣不了100元,看干的啥营生

韦大哥说编簸箕时除了用到柳条外,还要用到麻绳和簸箕舌头。为了结实耐用麻绳自然要用上好的麻,捻绳成粗细均匀的麻绳,不然还没有几年绳子断了,簸箕也就散了。簸箕的舌头是簸箕上最容易磨损的地方,大多为柳木锯成薄板弯制而成,柳木韧性好也耐磨,这也是修簸箕的手艺人经常替换的部件。自己几十年行走在晋豫两省的黄河两岸,靠的就是口碑,用的东西自然不能含糊,要不会坏了咱手艺人的名声。


骑着“二八大杠”从洛阳到晋南,一天挣不了100元,看干的啥营生

编织簸箕的时候对环境要求十分特殊,不能晒太阳不能被风吹。从事柳编的手艺人,每家都建有一个编簸箕的地窖。就像你们当地的土窑洞,只是挖在地下,我们当地叫做簸箕窑,里面也像你们的土窑洞一样,四季恒温,冬暖夏凉,编制的时候就在簸箕窑里完成。

骑着“二八大杠”从洛阳到晋南,一天挣不了100元,看干的啥营生

如今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大型农机的普及,现代化的吹风机和扬场机以它的高效便捷已经替代了传统的簸箕。当地的手艺人们也开始将簸箕从以前的实用农具,向传统的工艺品方向转变。但是柳编的制作过程十分繁琐,而且各种工艺对编织者掌握经验又非常重要,年轻人都不愿意学,老年人又不会在网络上销售,这门老手艺如今已经后继无人。自己干了大半辈子,不想这门手艺在自己手里断了,还在一直坚持,只是如今早已没了市场。

骑着“二八大杠”从洛阳到晋南,一天挣不了100元,看干的啥营生

韦大哥说为了降低成本,自己还骑着这辆几十年的老飞鸽自行车,穿梭在黄河两岸,每天游走在农村,簸箕如今的价格是不到200元一个,修理簸箕的价格依破损程度收费不等,有时候到了饭点,也会用自己的手艺在农户家里换顿饭吃,好在自己在这里跑了几十年,每个村子都有老熟人,有时候跑得远了,也会在村里找户人家过夜,不用来回折腾在路上,我们早上遇到他的时候,他从早上5点多出发,已经骑行了40多里地了。通常跑了一天,也挣不到100元。说到这里,言语之之间也是充满了无奈的伤感。

骑着“二八大杠”从洛阳到晋南,一天挣不了100元,看干的啥营生

休息了一会,韦大哥说不敢再耽搁了,天气越来越来炎热,自己还有继续自己的路,由于大哥有行车我们没办法捎上他,只能在车上给他拿了几瓶水,交代他天气炎热一定要注意防暑。

骑着“二八大杠”从洛阳到晋南,一天挣不了100元,看干的啥营生

看着韦大哥远去的背影,我们一行人心里也是五味杂陈,随着社会进步,簸箕这件以前很金贵的农具基本退出了50岁以下人群的日常生活中,只有一些农村老人还在继续使用。也许等他这一代手艺人老了干不动了,簸箕这个农具也会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大家还记得农村常用的簸箕和修簸箕的艺人吗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看更多百姓乡土故事请添加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金贵   手艺人   柳木   簸箕   黄河   营生   洛阳   麻绳   柳条   农具   条子   手艺   大哥   早上   家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