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留学生:很怀念中国的发达和便捷,西方生活就像90年代的中国

没落的欧美系列文:落后的交通(全文)

本文谢绝任何第三方自媒体转载

导语

在以往的岁月中,由于受传统思维的主观的影响,我的前辈和老师都跟我说:欧美在现代化的交通建设上远远先进于中国;而所谓的社会公知和崇洋者则是这样跟我表达的:相比于中国,西方交通基础建设的质量高、便捷性更强。对此,我一度陷入了泥潭,经常寻思着“为什么西方会比中国发达这么多”,这样的疑虑一直到我来到欧美,看见了真实的西方交通的基建面貌,才知道原来世界是“这般模样”,才明白不是每一个国家都能叫“基建狂魔”。

以我在欧美长期的生活经验,这里可以毫不夸张地断言:20年前中国的交通不如欧美发达,20年后欧美的交通远不及中国发达。本期内容,我将结合我所熟知的欧洲的现实情况,以及澳洲和美洲的网友的反馈,从老旧的交通设施、缺失的安全管制、低下的交通效率、混乱的管理制度以及昂贵的出行费用等多个方面,向您展现一个真实的西方社会。

欧洲留学生:很怀念中国的发达和便捷,西方生活就像90年代的中国

便捷性远不如中国

我曾给欧洲人介绍了中国的“立体式”交通,跟他们描述了中国从飞机、铁路到公路的立体式交通网络,我跟他们介绍了中国大城市的火车站有他们半个城市那么大,最上面是坐火车和高铁,中间是候车区,一楼是出租车和公交车,地下是停车场,停车场下方是地铁。欧洲人表示这很不可思议,用他们的话说就是:“这有点像科幻书里写的未来城市”。

欧洲留学生:很怀念中国的发达和便捷,西方生活就像90年代的中国

这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因为在欧美,你找不到像中国那样庞大的“立体式”交通枢纽,从火车站到地铁站,不仅仅要先出车站,还可能要穿过好几个街区才能抵达,不同的交通系统之间的(火车、飞机、汽车)链接是相对碎片化的。

至于读者比较关注的西方“火车”和“公交车”都不拥挤的情况,我也在此做简单的回应:我在欧洲先后体验了堵车迟到、挤不上公交车、挤不上火车、挤不上地铁的痛苦经历,人多了到哪都一样。不过中肯地说:没有北京、上海等国内大城市那么疯狂,但也没有传言中的那么空荡,在一些大城市、旅游城市等地区,同样是拥挤的。

欧洲留学生:很怀念中国的发达和便捷,西方生活就像90年代的中国

繁忙的火车线路上,也是人挤人的

此外,还必须提及的是,当你在中国招手即可叫到出租车,或者是使用滴滴打车、易到用车等打车软件来约车的时候,西方人还停留在“可能无车可打”的阶段。由于智能手机以及信息技术的普及率还不高,导致了大多数的欧美城市,“叫出租车”要电话预定,即便是所谓的优步Uber,使用的频率也相当低,如果不是在一二线城市,打开约车软件,基本处于“四海之内空荡荡”的骨干状态。(小城市连出租车都可能见不到)

1.交通效率非常低下

如同欧美整体社会风气的“慵懒”一样,他们的交通效率上也显得十分“懈怠”。用我们长住欧美的中国人的一句话来调侃,那就是:“再暴躁的脾气,在西方交通的低效率面前,都会选择沉默”。

铁路方面:

在欧洲有一种寻常,叫“火车晚点”,更有一种不寻常,叫“火车太早到”。在国内的时候,大多数人吐槽的是“飞机的不准时”,但在欧洲,大家齐力吐槽的却是“火车不见了”。

“轻轻的我来了,我的火车没到;悄悄的我走了,只是我的火车还没到;你不要问我来火车站干嘛,我只是想看看,自己能不能带走一片悲伤的云彩”。这是我曾经和朋友一起用来吐槽对欧洲火车“来去自如”不满的一段话。不过,时至今日,我选择了“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样的默然悲伤。

欧洲留学生:很怀念中国的发达和便捷,西方生活就像90年代的中国

就在前几天,也就是一七年9月中旬,由于我要从意大利中部城市佛罗伦萨赶回到北部某小城办理相关手续,所以我一路狂奔到火车站,在火车出发前十多分钟抵达了车站。可正当我得意于自己跑得快的时候,却被告知本次列车“已取消”,于是我必须等待下一趟同方向的列车,这一等就是一个半小时。因为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正常化的“特殊情况”了,所以身经百战的我,选择了“默默等待”。后来,整个路线上都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我又开始担心列车会因为下雨而晚点,但查了一下时刻表,在威尼斯的换乘时间有半个小时,所以应该没什么问题。可后来的情况并不美丽,由于降雨导致了意大利的火车大量晚点,前面列车的混乱直接导致了我所在的列车晚点了半个小时,于是乎,当我的列车抵达威尼斯的时候,我默默地望着自己的下一趟列车在风雨中扬长而去。最终,本该原定于傍晚抵达的,却到了次日零点30分才抵达目的地,比计划足足推迟了有7个小时之多,和朋友约好的晚饭,也变成了孤独的凌晨夜宵。

欧洲留学生:很怀念中国的发达和便捷,西方生活就像90年代的中国

一线城市米兰的火车站

我知道有人会说:“就你比较惨!”不过我想说的是,这确实是我唯一一次几近绝望的经历,但它毕竟是切切实实发生了(没有特殊情况,我平时比较少出门坐火车)。而我身边的朋友赵、馨等,在此前也均有过类似的经历,并且长期吐槽于“欧洲随性的铁路系统”。

比火车晚点的经历来得更为珍贵的是,你还可能在欧洲经历“火车太早到”的传奇故事。早前我和同学去欧洲的海滨城市Rimini,列车中途因为“开太快”而停在半路上好几次,有时候在桥上停下来,有时候在田间地头停下来,最后快到达Rimini火车站的时候,因为太早到了,停在车站外面等了十五分钟,所有乘客都一脸镇定,若无其事·····

此外,和公路有着一样问题的是,欧洲的铁路线路也是”迂回婉转“的,他们没有中国人那种”遇山开隧,遇水架桥“的时代魄力。就像早前我坐火车从威尼斯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为了避开山脉,列车硬是兜兜转转,再加上车速问题,足足走了九个小时。而这样的距离,在国内高铁或者动车,1-2个小时就足够了。

欧洲留学生:很怀念中国的发达和便捷,西方生活就像90年代的中国

在列车的车速方面,一个比较客观的感受是:欧美传统列车的速度比中国普通列车的速度来得稍快,但高铁等新的现代化列车的速度是低于中国的。再加上欧美出行依旧以普通列车为主,高速列车使用率远不及中国,列车轨道比较迂回,所以总体上,铁路效率也远不如中国。而在我身边,去过中国、或者对中国比较了解的欧洲人,也均表示了”很羡慕中国人便捷的轨道交通“。

欧洲留学生:很怀念中国的发达和便捷,西方生活就像90年代的中国

公路方面:

欧美国家在公路方面的效率低下,主要体现在由于桥梁技术、隧道技术、资金保障等多方面问题导致的“路不直”。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没有技术和资金的保障,导致了公路比较迂回,他们的桥隧技术整体不如中国,所以没有足够的能力让路“直着走”,而受限于财政问题以及社会资金的支持太少,这“路”也就走得更为艰辛。

欧洲留学生:很怀念中国的发达和便捷,西方生活就像90年代的中国

为了方便理解,我们做简单的比较:欧洲南部的地形和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地区很像——多山地、地质结构复杂。而类似的情况在欧洲,从威尼斯到苏黎世之间隔着阿尔卑斯山脉,这之间南北还隔着米兰、慕尼黑等一二线著名城市,倘若这些城市在中国,那么就会像从广州到武汉,或者是福州到南昌一样,虽然之间有山脉和沟壑的阻隔,但中国人会用隧道和桥梁技术让路“直”起来,大大缩短了道路的里程和两地之间出行所需的交通耗时。不过,欧洲人却不是这么干的,他们的选择是沿着山脉和河谷的走向走,不会像中国人一样选择大量的桥梁和隧道来拉直路线,这一来是资金不足的问题,二来是技术受限的问题。总的来说就是:大量的桥梁和隧道工程,对欧美人来说是“巨大的屏障”。(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叫“基建狂魔”的)

欧洲留学生:很怀念中国的发达和便捷,西方生活就像90年代的中国

我的切身体会是,在山脉和丘陵之间,欧洲的路很少有像中国一样高密度的桥梁和隧道,很多时候为了翻越一座山,要绕上一圈,以至于本该2小时结束的行程,被拉长到了5、6个小时。当然,我们不是说全部都是这样的,但整体上是这样一种情况。就像早前我坐车从威尼斯到苏黎世一样,本该3个小时左右的行程,欧洲人硬是为了避开山脉,沿着河谷迂回,绕到了米兰,再进入山区,足足走了将近7小时。

欧洲留学生:很怀念中国的发达和便捷,西方生活就像90年代的中国

中国的桥

飞机方面:

我在欧洲出行比较少乘坐飞机,所以对此不做过多分享。不坐飞机的原因有三点,第一:通常情况下票价不便宜(相对于大巴和普通列车来说);第二:个人担心安全问题;第三:机场远离市区,交通配套不完善,绝大多数城市没有地铁链接,耗时比较长。所以在更多情况下,我也会选择铁路或者大巴出行。

交通基础建设老旧

在我们的传统印象里,欧美的交通基础设施是先进、完善的,但这里有两个字是重点——“传统”。在过去的数十年时间里,西方依靠战争的掠夺敛财、工业技术的发展,确实长期领先于世界,但如今,欧美等西方国家所呈现的,却是没落与老旧的另一副模样。

公路方面

我记得我刚到欧洲的时候,我所抵达的是一座欧洲一线城市,当时坐车经过市区,我看着坑坑洼洼的路面,狭窄的街道,以及街边年久失修的、倒伏的护栏,我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于是我问前来接应我的华人:“他们的郊区建设得不是很好,这路还不如中国的农村”。结果这位接应我的华人很尴尬地笑了,说:“这里是市中心,不是郊区”。

欧洲留学生:很怀念中国的发达和便捷,西方生活就像90年代的中国

起伏不平的市区街道

后来,我辗转到了欧洲一座比较发达的工业城市生活了数月,当地的经济和生活水平都算是欧洲地区比较高的了。但城市的交通建设实在不敢恭维:市区的道路崎岖不平,一些路段是用鹅卵石铺的,一些路段出现了很多泥坑也没人处理;至于人行道,是时有时无的,有一些路段的人行道人要侧着身子走,有时候经过一些狭窄的路段,总要出于无奈而“人车混行”。

欧洲留学生:很怀念中国的发达和便捷,西方生活就像90年代的中国

坑坑洼洼的泥土和鹅卵石路

在我长期的生活辗转中,我走遍了欧美数国,从米兰、巴黎、慕尼黑、维也纳这些沿的一线城市,到布拉格、苏黎世、卢布尔雅那等二三线城市,乃至于是农村和小城镇,都有我的足迹。客观地说,每个地区、城市之间都存在着差异,像慕尼黑等德语区的城市(包括德国、奥地利以及部分的瑞士),其城市交通的建设整体会比其他欧洲城市来得好,路比较宽敞,也相对平坦,但像米兰、巴黎等城市,则显得十分“破败”。但不论是德国,还是法国,又或者是意大利、西班牙,这些老牌的西方发达国家,其交通的建设都远不及今日的中国。

欧洲留学生:很怀念中国的发达和便捷,西方生活就像90年代的中国

这里,我必须提及的是,地图上显示的是欧美的公路“密度”比中国高,看起来比中国发达,但如果依据欧美的公路标准来画地图,中国的大地可能会被密密麻麻的公路覆盖得找不见山川河流。

铁路方面

除了道路的年久失修外,欧美的火车站和铁路是十分的老旧。即便是一线城市的火车站,也远不及中国三四线城市的先进,这样的先进不仅仅是从建筑整体来说的,还包括环境卫生、服务水平等方方面面。换一句话说就是:欧美的火车站,和中国的八九十年代的火车站差不多。

欧洲留学生:很怀念中国的发达和便捷,西方生活就像90年代的中国

米兰中央火车站

而比火车站的老旧更让人感到惊讶的是,欧洲的很多火车轨道都是“上了年纪”的,你会很容易在欧洲的一些地方看见铁轨下方使用的是“枕木”,而不是水泥板。在欧洲的很多火车站或者铁道上,你还经常会以为铁轨里的“杂草丛生”而误以为这是被废弃的铁路,但它确确实实还在肩负着保障每天数十趟列车安全通行的“光荣使命”。只是现实不是那么美好,偶尔总还是会有“脱轨”事故的出现。就像前辈说的那样:“在欧洲坐火车,有时候真的怕它会脱轨,太不靠谱了”。

欧洲留学生:很怀念中国的发达和便捷,西方生活就像90年代的中国

杂草丛生的火车站

和中国的“两路相交架桥挖隧道”不同的是,欧美依旧保存着大量的“火车闸口”。在中国人的印象里,火车遇到公路,基本都是架桥解决的,但是在欧美,多数地区依旧是使用百年以前的红绿灯进行管制。

欧洲留学生:很怀念中国的发达和便捷,西方生活就像90年代的中国

火车和公路交汇

此外,还需要注意到的是,和中国人用身份证就能坐火车,全程“信息化”不同的是,由于设备和系统没能跟上时代的发展,欧洲人坐火车必须“先取票”,再拿着纸质车票到站台上用打票机自助“打墨”,然后才能上火车,到了火车上再接受查票员的检票。(他们没有信息化)

欧洲留学生:很怀念中国的发达和便捷,西方生活就像90年代的中国

古老的欧洲火车票

欧美交通建设老旧的原因

(1)历史原因

由于欧美的基础建设是早期成熟的,导致了像火车站、汽车站、公路等都相对老旧,跟不上时代的变化,逐渐和发展的时代脱轨,改造的工程量也太大。

(2)制度原因

按照西方人的民主思想,小民的思想往往是立足于眼前的自我利益的得失,每个人都在考虑自己的得失,没办法像中国人一样集中力量办大事,民众的反对成为了阻碍社会基础建设进步的一大屏障。

(3)经济原因

欧美国家多数处于负债的“巅峰”状态,财政难以支撑大规模的交通维护费用,更别谈“翻新”,有时候不是设施质量太好,而是压根没钱修。

(4)技术原因

随着传统技术在历史舞台上的逐渐褪色,止步不前的欧美,在“交通信息化”、“交通智能化”这些方面已经落伍,而在桥梁架设、隧道挖掘、铁道技术等越来越多的方面,也逐渐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欧洲留学生:很怀念中国的发达和便捷,西方生活就像90年代的中国

这是我们的中国

交通服务不够完善

你是否有这样的印象:在中国,一年365天,不管是汽车站,还是火车站,都有相关的服务人员为每一个出行的乘客服务。你是否觉得这是寻常?

在以前,我也认为这是寻常的事情,但当我在欧洲,周末去买车票的时候,发现绝大多数的欧洲城市,除了火车站有人值岗外,其余的售票点,一律关停。而在大巴站里灯火是全灭的,没有人提供售票服务,配套的餐饮服务也多半是歇业的状态。

欧洲留学生:很怀念中国的发达和便捷,西方生活就像90年代的中国

欧美交通服务系统的缺失,还体现在列车的服务与卫生状况的问题上。绝大多数的欧美列车,是没有配备像中国一样的餐饮服务的,也没有中国人印象中的”乘务员“为旅客提供服务,只有抱着查票仪器按顺序查票的检票员。此外,他们也没有像中国那样高频率的进行清洁工作,因此,你总能寻常地在车上看见杂乱不堪、臭味熏天的厕所,甚至是塞满垃圾的座位(每个座位旁边的窗户上都有小垃圾洞,里面时常会有垃圾没人处理)。

交通监管力度不足

西方的交通安全监管力度不足,主要表现在对社会监督的缺失和旅客安检的不完善上。

首先,是对社会监督的缺失问题。和中国完善的交通监管体系不同的是,受限于技术、法律、资金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西方关于交通监管的系统是没有联网的,用于监管和取证的摄像头很少,更别谈测速仪之类的设施普及了。简单的说就是:街头基本没有摄像头来监控交通,交通规则基本靠自觉遵守。

当然,大多数欧美国家的民众都是比较自觉的,但这样的自觉往往存在于”表象“下。2017年,意大利罗马一火车站附近的路段启用了一台24小时工作的摄像头,结果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开出了高达2375万欧元的巨额罚款(约合人民币1.85亿元)。这让不少欧洲人进入了“疑惑状态”。而对于我们长期的“看客”来说,这些其实早在意料之中,因为欧洲人开车,虽然自觉性比较高,但随意性也相当高,你完全可以在西班牙或者意大利,看见有人“逆向而行”,甚至是在半路上倒车掉头。(国家之间存在差异,像德国、瑞士等情况会好很多)

欧洲留学生:很怀念中国的发达和便捷,西方生活就像90年代的中国

其次,是对旅客的安检不到位。和中国人“上车”、“进站”必要安检不同的是,欧洲人认为安检侵犯隐私,还浪费金钱和时间,于是,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不需要安检的。“阿猫阿狗”都是可以随随便便进出车站,带着刀枪都能上大巴和火车。而欧美的汽车票、火车票等均不是实名制的,你有钱就能买。也就是说,只要你有钱,你就能一路风雨无阻的在欧美蹦跶,不管你包里带了什么可怕的东西。这也无形中,将每一个乘客置身于危险之中。(没有人知道坐在你身边的人是谁,他的行李里到底是什么)。

交通出行费用较高

最后一点我们要提到的是,欧洲交通出行费用整体上是比较高昂的。因为受限于交通系统的衔接性较差的现实情况,飞机并不是所有人的首选。很多欧洲人会选择大巴或者火车出行。但是大巴的价格浮动区间较大,所以我们不做分析(资本市场的调剂下,和节假日、城市等级、竞争情况等密切相关,有时候是高昂的,有时候是低廉的)。

不过,欧洲的火车是真的“贵”。我们举一个例子,从维也纳到布拉格,就相当于从福州到厦门的距离。按照欧洲的火车定价,普通的慢速火车要540元人民币,高铁则要将近1000元人民币(这是我16年年底的体验情况),这是什么概念呢?从福州到厦门,高铁和动车的票价也只在100元人民币左右。而以我在欧洲的长期生活感受来说,欧洲的火车票价,基本是中国的8、9倍左右(旅游城市甚至是十来倍,冷门城市会相对便宜点)。

链接:海外网友评论反馈

欧洲留学生:很怀念中国的发达和便捷,西方生活就像90年代的中国

作者留言:

以上内容源自长期的生活体验,但不代表所有的情况都如我闻,不过我敢很有底气地跟国人说:热爱我们的国家吧,你生活在一个全世界出现最便捷的国度,也是最有安全保障的泱泱大国!

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贬低或者夸耀,作者的意思很明确:西方不是你梦中的天堂,中国不是你想的那么糟,有时候真的要感谢,我们生在这辉煌的时代——平视世界,生活会更精彩!超级中国,从来都不懈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8

标签:欧洲   中国   山脉   米兰   欧洲人   留学生   便捷   火车站   列车   铁路   年代   中国人   公路   火车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