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深度解密:好东西都往国外卖?又贵质量又差的卖给中国人?

本文作者:刘斯郎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网络上都传着这样的论断:中国企业存在严重的国内外双标问题,卖给外国人的货质量更好,而且价格更便宜,也由此引发了各方的谣言与偏激的看法,有带气氛的人说“中国人就爱压榨自己人”的,也有不少人随大流地跟风表示“好东西都买到国外去不给自己人用了”的,甚至演变成了“外国人买到的东西都又便宜质量又好”的,不少人在违背经济秩序和客观现实的情况下,以特殊情况和局部现象推翻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不仅仅缺乏全面的判断,更是违背了科学的精神,也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

留学生深度解密:好东西都往国外卖?又贵质量又差的卖给中国人?

那么,事实到底是什么样的呢?针对近期大量网友向我提到的相关问题,今天就系统地来解读一下吧!

正文:

1:中国货卖到国外比国内更便宜?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用一句话总结:存在有个别中国商品卖到海外的价格比国内更低,但普遍现象是中国货卖到国外身价翻了数倍甚至是十几倍。简单地说就是——整体更贵,极个别便宜

这其实很好理解,试想一下,假如你是一个老板,你要把货物从中国运到国外卖,那么在“运费更贵,税收更多,营销成本更高,付出人力物力更多,精神投入也更多”的情况下,在排除市场供给因素与市场竞争因素导致的非主流现象的情况下,你还要把货卖得比国内更便宜,吃力不讨好,是不是脑子不好使?

留学生深度解密:好东西都往国外卖?又贵质量又差的卖给中国人?

所以,从整体来看,中国产品在海外的价格是高出国内很多的,而且就我们在海外生活的体验来看,有不少人是从淘宝、天猫等国内平台购买中国货后花高价委托同胞“人肉”快递到国外的,因为有些产品即便算上跨越千山万水的运输费,总价也没有该产品在海外的售价高。就比如,我早前在意大利买的中国产的充电宝的售价就是国内的8倍,华为等中国手机的售价也比国内高出几百元甚至是近千元人民币不等。而我最近本想在欧洲购买栏目录制的相关设备,在亚马逊上的同款产品售价约为国内的2到3倍,加上邮费后价格更是高出国内同款产品很多,在几番对比之后,我和另一位项目的负责人决定远程从国内购买,然后以10欧/kg的高价邮费从国内委托他人带出,即便算上运输费用,价格也远低于在欧洲本地购买的总价。

对于以上现象,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排除个别特殊现象的普遍情况下,花同样的钱,在国内能买质量高出国外产品一倍甚至数倍的产品,反之,在国外买到的质量则低于国内产品(这里的不变量是价格一样),而如果要买同样质量的产品,在国外花的钱要高出很多。

留学生深度解密:好东西都往国外卖?又贵质量又差的卖给中国人?

2:是否存在中国产品在海外售价更低的现象?为什么?

说到这里,可能又会有人问:上文中提到的排除市场供给因素与市场竞争因素导致的非主流现象是什么呢?针对这两点,我们举例子来说明:

市场供给因素:

在经济学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供不应求,价格上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买的人多了,东西就稀缺了,而“物以稀为贵”的道理到哪都一样。

留学生深度解密:好东西都往国外卖?又贵质量又差的卖给中国人?

在这个规律的支配下,会出现部分国内产品在国外的售价比国内更低的情况,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不少人借某知名国酒的海外售价来断言中国商人“坑骗”自己国人,原因是该酒在国外的售价仅为六七百人民币,远低于国内售价。

首先,该国酒在海外的售价更低是真实存在的,但抛开环境因素比价格,除了断章取义外,还有“带气氛”的嫌疑,也是“没有树立基本辩证观”的一种表现。

那么,为什么该国酒在国外的售价不高呢?真的是我们的同胞和企业“坑”自己国人?这样借特殊现象下定义的谣言其实是不攻自破的:千辛万苦把酒低价卖到国外去,然后再被国人骂个狗血淋头,这商人得多没脑子?还是皮痒,就喜欢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事实上,该国酒在国外卖得便宜的原因很简单:老外根本喝不惯,对于很多老外来说中国的白酒跟“毒药”一样,况且外国人对本国酒文化的认同感更高,中国茅台在海外没有什么消费群体,市场也不大,所以价格也就下降了,而国内大家抢着买,价格就比较高了。

留学生深度解密:好东西都往国外卖?又贵质量又差的卖给中国人?

可是问题又来了,之前有不少网友反驳我说:“那人家傻啊?明明国内能卖那么高的价格,还那么便宜卖到国外去?”这个问题依旧是没有理性地分析问题,其实答案也是很简单的:假设一瓶酒成本价是300元,那么在国内卖2000元是赚,在国外卖600元就不是赚了吗?同样都在赚钱,不过是赚多赚少的问题,何乐不为呢?

因此,由文化差异等因素导致的供给关系的巨大变化,是会连锁导致某些国内产品卖到国外后价格更低的情况,但这些是特殊的情况,不能作为普遍的现象来看待

留学生深度解密:好东西都往国外卖?又贵质量又差的卖给中国人?

市场竞争因素:

平时我们提到的“市场竞争”的范围很广,我们今天将这个范围缩小到“价格战”。简单地说就是在“自由市场”的庇护下,用价格来与同行竞争,从而导致同行在竞争实力上大打折扣。

留学生深度解密:好东西都往国外卖?又贵质量又差的卖给中国人?

尽管现在的社会监管严格,但价格战却是一直存在的。因此,一些企业会在进入国际市场的某些阶段,以活动、促销、大降价的方式展开竞争,这个阶段可能是亏本的,但却赢得了市场,同时也推广了自己品牌(相当于自己打广告了)。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会出现个别产品的价格比国内低的情况,就比如某些国产品牌,在布局海外市场的时候,就会以大打折的形式先打开市场,可这不是长远的,也不是普遍的。举一个简单的例子:一年前我和朋友在欧洲买国产华为手机,当时正值圣诞消费季的推广期,售价仅为国内的80%,但是一个月后恢复原价,售价高出国内近80欧元(约合640人民币)。

所以,大体的情况是这样的,但是各种现象以及原因还有很多,在这里无法全部解读,不过,就算没有真实的海外经历,只要有基本的“辩证观”,学会简单地分析问题,树立透过问题看本质的意识,那么,这些疑问都是很容易得到解答的,那些漫天“讨伐”的谣言都是会不攻自破的

留学生深度解密:好东西都往国外卖?又贵质量又差的卖给中国人?

3:中国货卖到国外的质量会更高?

对于这个问题,用一句话来回答是:存在同系列产品在国外的质量更高的现象,但整体没差别,而且在国内花同样价钱能买更高端的产品。

首先,以我和我身边的留学生以及华人华侨的切身体会来说,十几年前中国的产品质量确实堪忧,但是如今产业升级之后,中国产品质量已经不比国外差,而就“好东西都卖到国外去”的无稽之谈,表示在海外生活这么久,真没体会到。

留学生深度解密:好东西都往国外卖?又贵质量又差的卖给中国人?

相反的是,有很多西方人,开始通过网络代购等新的渠道,跨过千山万水海淘着来自中国的产品。因为对他们来说,体验是和我们这些海外华人一样的:等价的情况下,从中国买的产品质量更高;等质量的情况下,从中国买的产品价格更低。(注意:这里的重点是“从中国买”,不是在海外购买中国产品,因为即便是中国产品,为了避免恶性的价格竞争,在海外的售价也会被要求提高很多,要不然西方本土企业怎么活?)

我的几个比较了解中国欧洲朋友,他们的手机,充电器,台灯等都是中国产品,而且有一些是拖我们从中国带的,他们曾问过我们中国人一个问题:“在你们国家能买到各种物美价廉的东西,为什么你们中国人还要拼命跑到我们这边,花高价把自己的生产的东西再带回中国去,你们不觉得很奇怪吗?”我很无奈,摊摊手,回答他们:“钱多,任性,你们体会不到”。

此外,关于这个问题,也有多个海外华商与国内从事出口的朋友跟我交流过。我在广州和泉州从事服装生产的两个朋友都描述过这样的现象:整体上,不存在不平等双标现象,同一款式的衣服,假设有分别5元、10元、30元、70元批发价的,5元的基本上就是淘宝上9.9元包邮的那种,30元的大概是60元包邮的那种,70的是一两百包邮的那种。在这样的情况下,外商提走的是70元的货,质量最高的那种,在国外的售价是50欧元(约合400人民币),结果很多人花着50块人民币的价格买一件衣服,去叫嚣质量远低于最高等级服饰的价格。当然,也会有外商进9.9元那种质量的衣服,在西方大把大把的有。

留学生深度解密:好东西都往国外卖?又贵质量又差的卖给中国人?

在广州从事服装贸易的朋友跟我私信留言过这样的内容:自己公司之前生产了25元和50元两种批发价的同款式上衣,老外提走了25元批发价的,在国外挂个牌子售价六七百人民币,好的那一款在国内卖一百多,结果很多人去国外花高价买,挂个牌子,就以为是进口货。中国缺的不是质量,也不存在传言中的国内外双标,只是缺自己的品牌,大家现在要的是品牌

另一方面,我的身边,在欧洲的威尼斯华商阿东以及米兰华商陈先生,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阿东和陈先生在欧洲经营着自己的服装公司与家具公司,他们同样跟我表示了与国内供货商类似的看法,阿东先生甚至说到了:“我自己在欧洲这边接一些品牌衣服的供货订单,现在全世界一大半以上的衣服都是我们华人供应的,包括很多奢侈品名牌,有时候是请中国工人来当地生产,有时候是直接去国内提货,质量什么和国内的差不了太多,但我们也会注意挑一下,不过基本上都是直接拿过来,老外往上面贴个商标就解决了,就是咱们自己傻,再花高价买回去,要不然老外干嘛笑我们人傻钱多,笑话就是这么来的”。

而在意大利北部都灵从事同一行业的张先生,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他表示:“虽然整体上不存在双标,但很多老外出价更高,而且一些品牌的要求也比较高。所以,如果老外有那一套他们自己的要求,那么就存在双标问题了,但这个标准是他们提出来的,只能说我们自己的标准可能低了一点,但人家给的钱也比较多”。

留学生深度解密:好东西都往国外卖?又贵质量又差的卖给中国人?

当然,我不打“嘴炮子”,而且我也承认存在国内一些产品的质量不高,国外买到的某些中国产品质量高于同款国内产品,但问题在于:如果你是老板,同一个产品,一边售价500,一边售价100,成本价都在50的情况下,你是不是会愿意把售价500的成本价提高到80、100以提高其质量?(我知道很多人会说,自己宁可到国外买质量更高的500元的产品,但问题是,同样质量的你在国内200元就能买到了,然后你多花的300元,分给了物流公司、品牌广告公司、海外税务机关等)。

就我自己而言,在海外已近两年了,第一年头几个月的时候,还会帮亲朋好友买一些国外货,甚至是买中国制造的东西带回国,那时候也同样误以为“外国货”与“在外国销售的中国货”的质量会比国内高,但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与深入的观察,在几个月后我就开始陆陆续续拒绝这么做了。我告诉他们:“如果图个牌子,从国外带可以,大家开心就好,满足自己的欲望也不是什么坏事;但如果只是想买质量好一点的东西,追求高性价比的话,告诉你——中国有的,你就别瞎折腾了”。我的一些朋友不理解我,我就告诉他们:从手捧海外购,变成力挺中国购,这样的变化我只花了三个月时间,有些事情,经历过了就知道了,托运箱子空间有限,实在不想带个自家产的东西千里迢迢地回国(内心:闲得脑子抽了才帮你带个榨汁机和微波炉回国,阁下钱多,找别人去)。

此处没有针对任何人,信不信是阁下自己的事情,毕竟有钱任性也不是啥坏事,阁下有资本,活得开心就好。

留学生深度解密:好东西都往国外卖?又贵质量又差的卖给中国人?

4:为什么国外衣服鞋子等商品便宜很多?

曾有无数人留言问我:为什么国外的衣服那么便宜,卖到国内就那么贵?这难道不是欺负人吗?说真的,被提问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很意外,而且觉得很搞笑,这是一个让人听到后摊手表示“生无可恋”的问题,因为只要能动动脑子去判断问题,都不会去问这个问题。

第一点:别人的品牌

首先,国外的品牌卖到中国,和中国的品牌卖到国外是同一个道理,更高的运费、叠加的境外税收、更多的销售投入等,都是成本的增加组成部分,更何况,就如前文中提到的那样——“中国生产+运到国外+挂上品牌商标+卖回中国=高价”,绕了大半个地球运回家,价格高是是理所当然的,即便不是中国产,人家也千里迢迢到你家门口了。

留学生深度解密:好东西都往国外卖?又贵质量又差的卖给中国人?

第二点:特殊的情况

此外,值得注意到的是,很多中高端产品因为本身利润就高,所以在正规门店购买的话,价格差别其实不大,有一些产品还可能是全球统一价,但从海外代购那里提货,或者托熟人购买,价格往往会低一大截。那么——在专卖店价格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为什么别人从国外提货更便宜?是因为国外商人良心大大的好?情况大概是以下几种:

打折季:国外每年都会有一两次打折季,这时候物价暴跌,甚至会出现打三折、两折的情况,价格让人心动不已,低得让人欲罢不能,但也能看出,不打折的时候,利润是大大的高。

留学生深度解密:好东西都往国外卖?又贵质量又差的卖给中国人?

打折村:西方很多国家都会有“打折村”这种东西,意思是在远离城市的山区,建起一个村子,全是卖各大中高端品牌的,因为店面费很低,而且产品很多是从城市里淘汰下来的,所以价格比较低。

免税店:顾名思义,免税店“免税”了啊,再加上很多免税店的产品来源和打折村差不多,价格偏低也是很正常的,但质量问题,这个不好说。

留学生深度解密:好东西都往国外卖?又贵质量又差的卖给中国人?

VIP渠道:之前朋友委托我代购一款Gucci的包,我去代购的时候,商家没有给我优惠,所以我拿到的价格和国内买的价格差不了多少,但我让我的朋友去买,她是按照80%的价拿到的,这是因为她长期拿货,而且订单量大,是实实在在的一个“黄金VIP”大佬。

第三点:市场的火爆

作为全球奢饰品行业的中心,欧洲人视中国人为“财主”,更是“再生父母”,因为中国人养活了他们濒临崩溃的高端消费行业,让他们的经济好转了很多。不管是在意大利,还是在英国,奢饰品和高端消费场所的主力军都是中国人,为了迎合这一现象,西方各国也大兴中文教育,不少奢饰品店都有中国人VIP服务,专门开通了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功能,甚至配有专门的中文导购。

留学生深度解密:好东西都往国外卖?又贵质量又差的卖给中国人?

而另一边,即便是在国内,对西方品牌的追崇现象也丝毫不含蓄,中国市场成为了西方品牌眼中最美味的一块蛋糕。在这样的情况下,不管是Prada,还是LV,或者其他的品牌,面对中国人的时候可能是“赶货来不及”,火爆的市场催生“高涨的价格”,这是我们国人自己的“热情”点燃的“金钱盛宴”。

如果有一天,大家不再追崇海外品牌了,那么价格也自然开始走下坡路,但这条路还很长,得期望中国自己的本土品牌能进一步崛起——这是个认品牌的虚荣时代。

4:欧美澳等西方发达国家物价低?

这个问题很简单,就几句话,反问这一结论的拥护者以下几个问题,能回答出来,拜各位为师:

(1)请用合理的经济学理论,佐证“劳动力价格更高+收入更高=物价更低”的美妙现象;

(2)请用合理的社会学观点,解答“在物价更低+消费群体更少+劳动力更贵+成本更高”的情况下,商人都是怎么赚钱的,他们是怎么励志成为慈善家的?

(3)请用规律与消费的知识,解读“为什么在物价更低的情况下生活成本却更高”这一伟大的论断,留学生海外每个月大几千甚至数万的生活支出,是怎么在“低物价社会”中产生的。

在海外生活这么久,探访十几个发达国家后,我依旧不知道怎么回答以上三个问题,脑洞太大,求高人指教。

留学生深度解密:好东西都往国外卖?又贵质量又差的卖给中国人?

总结:不要人云亦云,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最后,我想说明一下我写这篇文章的背景:在写下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已经已有将近两年的西方生活经验,在十多个发达国家有过消费经历,在欧洲有大量的华商朋友,参与并走访过华人工厂、华人超市、以及代购群体,也有很多去过中国生活过的白人朋友——想来,长期观察与深入体验得来的结果,会比道听途说来得强很多。我不保证以上内容都正确,但绝对比喷子与拿特殊情况带气氛的“伪公知”来得实际。

留学生深度解密:好东西都往国外卖?又贵质量又差的卖给中国人?

此外,这篇文章很长,完全可以分几期发,在这个“流量”时代,这样再好不过了,但我选择一次性发送,这是因为:作者写文章不是为了赚流量,只是想通过自己的视野,尽可能呈现一个更真实的世界给大家。

长文撰写,也知道必定会有人“恶言相向”,但我只希望能有更多人明白一个道理:不要人云亦云,学会辩证看问题。有时候谣言和断章取义的东西很容易被点破,只要动动脑子,我们就可以避免很多有心人的“低级忽悠”。

正视中国,平视世界——我是刘斯郎,愿意与你一起,畅谈世界!记得关注郎言志哦!

版权来源:头条号【郎言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国外   东西   质量   中国   留学生   老外   售价   深度   因素   现象   中国人   海外   情况   品牌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