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区”!这就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无人区”!这就是中国经济的未来



1



“跟着别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会逐渐慢下来,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任正非


这是一段任正非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发表的讲话内容。


在这次讲话当中,任正非说道:华为正在我们这个行业里,逐步攻入“无人区”,进入无人领航,无人跟随的环境。


有人认为“无人领航、无人跟随的无人区”是一种困境,但早在16年,就已经有一小部分企业家发现,这就是中国的未来。


所以任正非说:“跟着别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会逐渐慢下来,而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这个责任就落在新一代的中国企业身上。


早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市场事实上确实处于一个蜜月一般的时代,一个高速发展、蓬勃发展的环境下,“高增速”成为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常态描述。


但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是,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其实是一种出于跟随、复制、拿来主义的之上的追赶模式。


“摸着美国过河”的经济发展观并非空穴来风。


我们有巨大的人口红利支撑市场需求的发展,但相对落后的科技和经济发展状态也决定了,在创新和自主研发方面的动力,远远要低于直接从美国进口和复制舶来品产生的利润刺激。


饥饿的市场、高速的增量,只要是能够填补老百姓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足够太多人吃到满嘴流油的市场增量池。


此时,只要我们能够把美国人曾经发明和创新出来的老产品重新包装一下,然后投向市场,民众就会买单、市场就会认可、代理商就会挥舞着钞票为经济报告增光添彩。


这就是“跟着别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一种国家需要、老百姓开心、企业家也事儿的高速经济增长模式。


一种“摸着美国过河”的经济增长模式。


直到今日,当“创新驱动经济”的新口号已经在高层形成普遍共识的时候,依然有绝大多数的企业仍然沉迷在“跟着别人跑的‘机会主义高速度’”当中不可自拔。


而早在16年之前,却已经有一批像华为一样的企业认识到:‘无人区’将会成为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真正方向。


随着中国科技和经济水平的高速追赶,我们与美国的差距必将慢慢减小。


因为自主创新的道路总会是一条充满荆棘的开拓之路,风险、不确定、高损耗几乎就是“创新开拓”的代名词。


在这条路上前进的开拓者,永远比不过在水泥路上发力追赶的后来者前进的速度。


当中美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甚至在比如“移动支付”“5G通讯”一类的某些领域已经赶超美国之后。


还有多少问题,是我们继续沿着“拿来主义”的道路奔跑就能解决掉的呢?


已经很少了!


对于领航者而言,前方只有无人区!


而中国的经济发展新模式,也必然是一条指向无人区的新道路。




2


创新代表着新未来,代表着新增量!


可以说人类的经济发展史,就是一条产品和技术创新所驱动的增量史!


而一切经济活动的驱动核心就是增量。


市场就像一个盆地深坑,他就在哪里不大也不小,它渴望着甘霖降临,于是有涓涓细流汇入其中,带来无限生机。


消费者最初没有见过固定电话,于是乎中国三亿家庭都需要固话,“给每一套房子安装固话”成了老百姓逐渐增长的物质追求。


一个接近三亿套消费需求的空白市场被开发了出来。


中国电信行业开始蓬勃发展,大量的新兴利润、大量的新兴就业如雨后春笋般勃发。


这些新兴市场所提供的就业工资和利益输送,反过来又滋润了固有的消费市场,提高了市场活力。


只要中国三亿家庭还没有全都安上固话,那么这个增量就不会结束,发展就不会减速。


这是一场“无中生有”的“生命奇迹”。


但是!


再大的坑也终有被填满的时候,新兴的市场总会变成旧有市场,用户的需求总是会被满足。


毕竟谁家会三天两头的换固话呢?


一个电话被安装完毕,就代表着至少未来三年五年就不会再有重复消费了。


剩下的时间里,就只能靠电话自然损坏来刺激购买需求了,这就进入了“自然蒸发”的阶段。


固定的利润,有限的市场,一切都会变的死气沉沉,唯一变化的无非是起起伏伏的TOP榜单而已。


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过程,哪怕是再饥饿的营销,也不过是减缓了市场被注满的速度而已。


当原始的市场深坑被资金注满以后,要么进入一潭死水仅靠蒸发循环的滞涨萧条,要么大水漫堤,肆意汪洋。


此时人们渴望新东西,市场需要可以承载资金的新兴蓄水池。


所以新的增量需求由此诞生,循环往复。


这就是经济发展的最底层结构,一个循环往复,但层层向上的螺旋阶梯。




3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完成对世界的统治,布林顿森林体系轰然倒塌,美元终于摆脱了黄金的束缚,肆无忌惮的进入了真正的全球增量时代。


“无限大”的消费市场随着美元的流淌和M16机枪的开导被打开。


大萧条过后,全世界饥渴的商品市场渴望着美国货的滋润,美国拿着从全世界回补来的资金,开启了属于自己的“创新驱动经济”的增量新时代。


无数新的商品被发明出来推向市场,不论是有用的还是没用的。


当时根本没人在乎这个,因为哪怕你失败一百次、一千次,但只要有一次创新被市场认可,你立刻就会成为百万富翁,全世界都会知道你的名字。


直到1990~2000,美国经济进入了最辉煌的时代,一个新兴产品大爆发的时代。


当时的美国的联邦基准利率长期高达5%以上,而经济增长率则长期保持在3%以上高位运行。


可以说高增长、高利率、高通胀就是美国当时经济的最主要特征。


经济“三高”造就的不是一个头晕眼花的花帽老头,而是一个浑身肌肉,施瓦辛格一样的人形怪兽。


他就是那个全世界都想抄他作业的课代表,一个全世界版本的《美国梦》。


但,还是那句话,市场终有被填满的时候,新兴市场总有一日会变成自然蒸发式的旧有市场。


当增量红利结束,而新的创新驱动力量不足的时候,谁也不想忍受自然蒸发带来的滞涨之苦。


于是青黄不接之下,凯恩斯主义接过了“创新驱动经济”的讲台,成为了美国经济未来二十年的灵魂导师,全世界洪水漫灌的次级经济时代闪亮登场。


在凯恩斯主义的领导下,美元的镰刀划过全世界的苗圃,血液被源源不断的输送向大洋彼岸。


但令人惋惜的是,这并没有造就一个更加强大的美利坚。


反而使得美国的商品创新欲望,随着旧有市场收割难度的下降而更加低迷,美国的衰落由此开始。


毕竟,再猛的汉子如果只靠输血活着,那也跟植物人的区别不大了。


美国的发展被凯恩斯主义严重滞缓,而中国却还在沿着“机会主义高速度”的道路狂奔。


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小,可借鉴的东西也越来越少,中国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进入无人区的倒计时也会越来越短。


当我们最后一次摸着美国过河时,从他身上得到了一个最终的启示,那就是:绕过凯恩斯,冲进无人区!


在未来,创新驱动经济的道路上,只有我们自己,就像任正非说的那样,创立引导理论的责任已经到来!


旧有的拿来主义逻辑正在崩坏,创新增量的新时代正在到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无人区   凯恩斯   深坑   华为   机会主义   拿来主义   中国经济   美国   增量   中国   高速度   全世界   道路   需求   未来   经济   市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