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的(赌国运) 事件?

1962年是人类离毁灭最近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争霸,剑拔弩张,有很多次只要一个人的一个命令,人类就被美苏的核武器给毁灭了,后来,很侥幸,人类躲过了这个劫难。与此同时,在地球的另一面,印度进军中国,中国边防部队反击,印度脆败,中国先头部队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只有几十公里,此时,印度已经没有军队保护首都了。后来鉴于中国摧毁印度国运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美苏解决了古巴导弹危机,他们同时支援印度的军事援助已经到达印度港口。中国选择撤退,退还战俘和缴获的武器装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结束了这场战争。

下面从苏联、美国、印度和中国的角度分析当时的情况

1、苏联

1950年6月,朝鲜发动了统一全国的朝鲜战争,很快击溃韩国,即将实现统一。此时美国出手,很快打到中朝边境。中国选择迅速出兵支援朝鲜。战争持续到1953年,中美双方都没有实力击败对方,后来签订停战协定。在这个过程中,苏联是最大的受益者。美国深陷朝鲜,苏联趁机在东欧施展自己的影响力。苏联的综合国力和对欧洲的影响力与日俱增。此阶段的美苏争霸,美国在欧洲毫无还手之力,节节败退。而这都是志愿军的将士用鲜血换来的。

苏联发现中国在苏联对抗美国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就开始大力援助中国,几年之内帮助中国建立起完整的重工业体系。在援助的内容里包括有最重要的原子弹和导弹图纸。1958年,中国提出了“超英赶美”和“大跃进”运动。同年,苏联提出要在宁波建立长波电台和在旅顺组建联合舰队。中国认为这侵犯主权,最后中苏两国关系破裂。1959年4月,印度入侵中国边境,苏联立即向印度提供了15亿卢布的贷款。到了1960年,随着中印总理级别的会谈破裂,苏联开始向印度大量提供军事装备,总计提供了能装备13个陆军师,2个空军师的全套苏制武器。1960年7月,苏联撤回全部在华专家。中国偿还抗美援朝时购买苏联武器货款和援助合同里购买苏联装备的钱款。当时中国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咬紧牙关归还欠苏联的钱款使得中国处境雪上加霜。但是,苏联的战略敌人是美国。到了1962年,美国在靠近苏联的土耳其部署导弹。作为反击,苏联开始往美国附近的古巴部署导弹和原子弹,在部署的过程中被美军发现,古巴导弹危机就此爆发。

2、美国

美国支持的蒋介石丢失了中国大陆。美国领头的联合国军在朝鲜打不赢中国的军队,被迫签订停战协定。此后美国开始对中国进行全面的经济军事封锁。美国支持的蒋介石随时准备反攻中国大陆。1959年,印度入侵中国边境之后,美国联合英国等北约组织对印度援助了18个步兵旅的全部美式装备。但是美国的战略敌人是苏联,为了制衡苏联在东欧的政治和军事的影响力,1962年,美国在靠近苏联的土耳其部署导弹。1961年,美国协助流亡美国的古巴人在猪湾发动入侵,试图推翻卡斯特罗领导的古巴革命政府。后来入侵失败,古巴倒向苏联,苏联为了报复美国在土耳其部署导弹,也开始在古巴部署导弹和原子弹。在部署的过程中,美国发现了苏联的运输船。古巴导弹危机就此爆发。

3、印度

长期以来,中印边境有一个传统习惯线。到了1947年,印度获得独立。英国除了给南亚大地留下了印巴分治的政策,还把中印边境说成是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此后,印度军队一点点侵占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地区。到了1954年,印度政府完全占领传统习惯线以北,“麦克马洪线”以南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并设立“东北边境特区”、修订官方地图,然后将“麦克马洪线”原来“未经标定边界”第一次改标为“已定界”,使侵占的中国领土固定化。1959年,西藏发生叛乱,3月份,叛乱被平息。在叛乱被平息的当天,印度总理尼赫鲁向中国总理周恩来写信,要求中国承认“麦克马洪线”以南的9万平方公里土地属于印度,还要求中国一直管辖的总面积3.3万平方公里的阿克塞钦划归印度。中国政府断然拒绝。此后,印度继续推行“前进政策”,不断制造流血事件。1962年9月,印度持续进攻“麦克马洪线”以北的地区,规模越来越大。到了10月17日,入侵的印军炮击中国边防部队,并在10月20日发起大规模进攻。印度之所以这么有恃无恐地蚕食中国领土,是因为苏联和美国同时拉拢印度,军事上无偿援助大量的武器装备,政治和外交上强力支持印度。在印度看来,中国国内正在遭受严重的困难,有很多的非正常死亡。蒋介石在中国东南沿海积极备战,随时准备反攻大陆。同时认为,中国面对印度的进攻只能隐忍,不会大规模反击。即使反击,自认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的印度也能轻而易举打败中国。印度为自己的自负付出了国运的代价。当时的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又是美苏竞相拉拢的对象,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还是人口仅次于中国的世界第二大国。印度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都远远强于中国。在印度看来,同时遭受美苏封锁的中国是最弱的中国。

4、中国

当时的中国是新中国成立之后国内国际形势最紧迫、最危险的时候。

1962年10月,距离中国研制出原子弹还有将近两年的时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同时封锁中国。中国的国际生存空间非常有限,国家安全随时遭受威胁。由于自己建设社会主义走了很多的弯路,58年“大跃进”造成了很多资源的浪费,59年西藏发生叛乱。然后中国遭遇三年的困难时期,有非常多的非正常死亡。同时,台湾的国民党一直谋求反攻大陆。印度在中印边境进行蚕食的前进政策。总之,当时的中国,无论是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环境都非常的糟糕。新中国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但是,国际形势发生了有利于中国的短暂窗口期。那就是1962年10月15日,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了。整个世界的注意力都在古巴,人类很可能由于某个人的错误决定被核弹摧毁。

印度自从独立以来就想占领西藏,59年达赖叛逃印度之后,印度的这个欲望就更加强烈了。但是,跟中国在朝鲜交过手的美国是知道中国军队的厉害的。以美国对印度军队的了解,印度根本就不是中国军队的对手。所以,美国一直极力反对印度对中国进行大规模的战争。无论对于美国还是苏联,印度都是制衡中国的绝佳棋子。为此,美国和苏联竞相拉拢印度,贷款支持印度经济发展,通过军事援助帮助印度实现军事实力增长。美苏都想印度制衡中国,分散中国的注意力在西部边境,同时反对印度大举进攻中国。但是,古巴导弹危机爆发之后,美苏争霸,无暇顾及印度和中国。印度认为自己的机会来了,就开始赌国运了。其实,尼赫鲁的判断也是十分准确的,当时的中国的确是最弱的时候,也是内忧外患最集中爆发的时候。印度一直以来通过蚕食运动从中国方面获得了非常多的国土。这种在边境的胜利可以助长印度政府的威望,对国内改革非常有帮助。而且,边境的成果越大,就越能促进印度国内的改革进程。此外,美苏同时封锁中国,中国在国际生存空间上是有求于印度的。尼赫鲁是印度一位有着远大抱负的政治家,他推断,中国还会像以往一样隐忍退让。尼赫鲁为了推进印度更大的改革,选择通过扩大边境战争成果的方式为国内改革保驾护航。所以,印度趁美苏在古巴交恶的时候,趁美苏对印度的控制最弱的时候,选择扩大进攻中国的军事规模。如果,这次还能像以往一样顺利,印度不仅增加了国土面积,还能通过边境战争的胜利树立强权政府的形象,可以极大推动国内的各种改革,还能让印度早日成为世界强国,甚至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身份。只可惜,他高估了自己,低估了毛委员,并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最后郁郁而终。

在印度看来是机会来了,同时,在中国看也是机会来了。中国是敢于跟美国直接打仗的国家,你印度的战斗力能强过美军吗?中国之所以对印度采取守势,除了中国在国际生存空间上有求于印度,还因为中国国产化的苏联武器还没有下发到西藏边防部队。整个1962年,中国都是在秘密备战的。等到了古巴导弹危机的时候,西藏边防部队刚换装完国产最新式自动步枪等武器。此时美苏两国正在古巴斗得你死我活,美国是不同意蒋介石反攻大陆的。就这样,在美苏古巴导弹危机的关键时期,美苏施加在中国边境威胁几乎同时消失。当时的西藏边境还没有大雪封山,居高临下的中国军队是占有地利优势的。就这样,毛委员认识到,教训印度的时机到了,而且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1962年10月17日,印度扩大了入侵中国的规模。等到了10月20日,中国西藏边防部队经过前期的诱敌深入之后,开始迅速的反击。经过几天的战斗就将印军全歼,并攻占了印军的后勤基地达旺。28日,中国边防部队停止反击。此后,印度开始增兵,并大造反华舆论,封锁中国银行等驻印机构,扩充军队,调整部署。11月14日,印度再次全线发起进攻。但是仅仅过了几天,中国边防部队就将印度军队所有精锐部队击溃。17日,中国军队攻占查库,此地距离首都新德里300公里,面前的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印度已经无险可守。到21日,中国先头部队就已经抵达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几十公里的地方。晚上,通过军用望远镜就能看见印度首都的灯火通明。11月20日,肯尼迪宣布赫鲁晓夫答应在30天内从古巴撤走全部战略轰炸机。古巴导弹危机就此结束。同时,美苏共同援助印度的武器装备开始运抵印度港口。11月21日凌晨,中国军委总参谋部直接发布紧急命令到军队基层,要求所有军队停止攻击。同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宣布中国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全线停火,主动后撤。12月1日,中国边防部队开始后撤。至1963年3月1日,全部撤至1959年11月7日实际控制线20公里以内地区。中国边防部队主动将缴获物资归还给印度,并于1963年5月释放了3900多名战俘。

此战意义:一战打出边境几十年的和平,印度赌国运失败,国运被毁。中国在最困难的情况下还能翻越喜马拉雅山将印度军队精锐全部打败。同时蒋介石反攻大陆的美梦宣告失败。还有美苏两国想通过印度长期消耗中国的战略意图宣告失败,印度觊觎中国领土的野心宣告失败。最关键的是“雄才大略”的尼赫鲁本来希望通过军事胜利来推动国内改革,结果一败涂地,印度错失了最佳的改革良机。尼赫鲁从此心如死灰,不到两年就郁郁而终。印度的改革进程从此遥遥无期,国运被毁。战前印度是不结盟运动的领袖;战后很多第三世界国家选择抛弃印度。中国渐渐成为第三世界国家的领袖。几年之后的1971年,中国顺利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还有,1964年,中国原子弹试验成功,国家安全根基越来越稳固。再后来,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期,印度国内各种矛盾突出,改革困难重重,崛起之路道阻且长。


很多人现在依然有疑问,为什么从夺回来的藏南撤退呢?其实,当时中国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当年的战场在喜马拉雅山以南,运输补给需要翻越喜马拉雅山,而且冬季往往会大雪封山。这给运输补给带来很大的困难。当时的中国还没有大规模的空军运输能力。此外,缅甸还有大量的国民党军队存在,时刻准备配合台湾进行反攻大陆。如果中国军队长期滞留印度,不仅无法获得补给,而且会陷入更长时间的战争泥潭当中,甚至可能重演金门战役的历史悲剧。后来美国陷入越南战争,苏联陷入阿富汗战争,其实都说明通过军事行动实现政治目的才是最重要的,试图占领异国土地往往是进退维谷、得不偿失。

在领土层面上,中国军队牢牢控制住西线阿克塞钦的3.3万平方公里的高地,那里可以保障新疆通往西藏的战略公路的安全。从此之后,中国的边境的战略安全得到巩固。至于藏南的那些土地,实在是可惜。但对于当时的中国来说,暂时放弃是最明智的选择。

经过这场仅持续32天的战争,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企图通过印度长期消耗中国的企图失败了。印度的国际声誉受损、国际地位降低。亚非拉的发展中国家对印度非常失望,却对新中国非常佩服。同时,中国也赢得了巴基斯坦的崇拜。此后,中国通过帮扶巴基斯坦来制衡印度,消弭印度对中国的威胁。巴基斯坦也通过跟中国的合作,保障了自己国家的安全。若翻开南亚的地图会发现,印度和巴基斯坦都是某种程度上的“天子守国门”,首都距离边境都非常近。巴基斯坦首都距离巴印停火线只有100公里,这点跟韩国超级像,着实值得同情。印度的国运被毁之后,印度旁边又有宿敌巴基斯然存在,印度的国家战略安全纵深很小,谋求区域做大做强都很困难,若想翻越喜马拉雅威胁中国就更不可能了。到了现在,中国边境的火箭弹都能打到印度的首都,而印度的洲际弹道导弹想打到北京几乎不可能。所以说,印度对中国的威胁早就不复存在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国运   古巴   巴基斯坦   麦克   尼赫鲁   苏联   印度   西藏   边防   美国   边境   导弹   中国   部队   著名   事件   美苏   数码   世界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