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董事倾家荡产,股市就能变好吗?

#刘姝威评独董:滥竽充数将倾家荡产#

康美药业财务造假,导致股民亏损累累,其五名独立董事为此要赔3.69亿,但是没想到这个处罚却引发了A股市场独董辞职潮,数据显示:从11月12日至11月20日,已有100多家上市公司披露董监高辞职的公告,其中20余家公司披露独立董事辞职,仅11月20日就有5家。

独董辞职潮上了热搜,有人说康美罚得过重,不利于市场稳定,那么该怎么看这个事情呢?

独立董事倾家荡产,股市就能变好吗?

什么是独立董事?

美国的关于公司和独立董事的诉讼远高于我国,但是美国很少有独立董事被罚到倾家荡产的情况,因为美国已经有一套完整的制度体系。

独立董事是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帮助公司提高公司信誉和治理标准。独立董事与公司没有任何可能影响他/她判断的独立性的关系。

独立董事制度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该制度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被广泛接受,已成为不同公司治理模式的共同选择。

1997年,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引入独立董事。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制定了《上市公司董事会引入独立董事的指导意见》(《2001年指导意见》)。此后,独立董事制度在中国正式确立。

从理论上讲,外部董事对公司有利,因为他们的利益冲突较少,并且可能与内部人员看待大局不同。外部董事的不利之处在于,由于他们较少参与他们所代表的公司,因此他们可能掌握的信息较少,可作为决策依据,执行的激励也较少。

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也是为了帮助中小股东监控公司的董事会,做中小股东的眼睛。但是现实却是,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独立董事从上市公司拿到不菲的报酬,却对上市公司的侵害和不法行为没有起到任何的监管作用。

可以说,我国的独立董事是长期失位的。


独立董事倾家荡产,股市就能变好吗?


独立董事的责任与风险

从理论上讲,法律责任有助于激励那些在董事会任职的人留心,因为他们会担心,如果自己的表现达不到法律标准,会带来不利的财务后果。

在诉讼环境适宜的情况下,股东诉讼在美国很常见。美国联邦法院平均每年200多起相关诉讼,每年都有数十起针对外部董事的诉讼。这个数目比中国高得多,也反映了美国证券市场的监管水平比中国高的多。

尽管诉讼数量众多,但美国上市公司的外部董事自掏腰包的可能性很小。尤其是在上市公司购买了高管责任险等保险的情况下。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一旦一家上市公司破产,它的外部董事将面临更大的风险。除了自我交易,所有美国外部董事个人责任的案例都发生在破产公司。如果外部董事没有保险或保险不足以支付诉讼费用,就惨了。


独立董事倾家荡产,股市就能变好吗?

可以说,证券诉讼是美国上市公司外部董事的主要风险来源,在"完美风暴"的情况下,原告可以诉诸法庭,并向外部董事个人索取损害赔偿,这可能会使董事破产。所以,美国的董事往往自掏腰包达成和解。不过这也促成了美国广泛的高管和董事责任保险。

总之,美国有一整套关于公司诉讼和独立董事职责、和解、索赔、保险的制度。这些制度既保证了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责任,同时又兼顾了独立董事的责任风险。

而这些制度,我们都还没有建立起来,独立董事没有尽到责任,因为过往缺乏这种诉讼环境,而一旦爆发财务造假等问题,独立董事又面临比较大的个人财务风险。

破鼓用重锤,可以理解。但是,好的监管是靠制度取胜的,而不是靠一两个严厉的个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7

标签:倾家荡产   美国   董事会   中国   股东   不利   上市公司   股市   董事   作用   风险   财务   制度   我国   责任   科技   公司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