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美好的声音?


什么是美好的声音?

—转自关氏(关迺炘)音响杂谈

讨论什么是美好的声音,是音响发烧圈里永不止歇的话题。从很多意义上来看,困难的是,这本来就不是个严谨的问题;人类主观聆听中有太多个人化的因素,即使抛弃商业利益和自尊心的束缚,仅就对音乐口味的千差万别来说,“美好的声音”就可以有完全不同的解释。“别人的蜜糖,你的毒药”并不奇怪,因为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每对耳朵是长在每个不同的脑袋上,别人代替不了。

然而,获得美好的声音,又是音响发烧友花无穷的精力和金钱,充满苦和乐的长期追求。仅从对顾客,读者负责的商业道德来说,音响发烧圈中讨论什么是美好的声音,尽管充满了不同意见的争执,终究是有意义的。读者正可以从文章的不同主张,找到自己的认同,更明确自己追求的是什么,得到的又是什么。

对“绝对音响”终极目标的描述,各种音响主张,从来都争论不大,诸如现场般的活生感,纯净透明的音场,完全真实的动态 …… 不客气的说,这些都是正确的废话,就象人都要去见上帝一样。

真正有意义的,是怎样在资金有限,家居条件有限,时间精力有限的前提下,明确化用家的真正需求,拿出可行的,适合用家目前条件的方案。在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之前提下,牺牲那些不是必须的目标,以实现其重点需求。

对于心理听觉主观因素的了解,使我们相信,从这个角度入手,“美好的声音”完全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

我们首先应该明确的事实是,我们的家用发烧音响系统,其用途是播放已经录好的音乐软件。实践告诉我们,由于技术,金钱和物理空间的限制,几乎不存在播放所有软件,能让所有的聆听者都满意的系统。相反,大家干的都是尽量让系统播放自己所偏爱的音乐软件,能实现自己预想的美好的声音的事情;而且自己预想的美好的声音都是在和自己口味相近的环境下听过的。

我们应该肯定,这样做是正确的。正象电脑一样,你应该根据自己运行的软件,来配置硬件系统,参考和自己类似的用户之经验,是最可取的。知道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知道世界的美妙正在于多样性的人,不应该仅仅为了别人设定的某些虚假的极限目标而与自己为敌。

我们的音响生涯中,充满了这样的典型例子:一些对音响有深刻洞见的玩家,善用简单器材,播放经过慎重选择的软件,声音的质素令人惊叹,许多平时被大家忽视的录音,显示出美好的内涵;相反的是某些物质条件丰裕的发烧友,甚至某些已经是写手的玩家,经手的器材琳琅满目,但由于对自己的聆听追求并无主见,目迷五色,南辕北辙,一堆好东西互相冲突,发出别扭声音的,也司空见惯。没有正确的基本概念为基础,经历丰富反而导致思维混乱,自己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有人在讨论音响的客观标准时这样主张:

“聆聽音響當然有客觀的標準,中文高傳真、英文 Hi-Fi ,就是客觀的標準,而且存活歷史至少已有 30 年,人人皆知。純粹以聲音的表現闡明客觀的標準,一點不困難。隨便說說,至少應包括─ 1 :寬廣平直的頻率回應; 2 :極低的噪音 ( 應該是沒有 ) ; 3 :透明的左右音場再現; 4 :透明的前後深度再現; 5 :透明的音場高度再現; 6 :不壓縮的高動態…。請注意,這些條件應該是同時必需的,並非是單選題,也不是複選題。 ”

这比较精到地概括了发烧音响中,技术派的观念。

然而,技术派的主张,有一些致命的问题。首先,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这些条件同时具备”,也只能达到“正确的声音”,或者照技术派的话说,“完美的声音”,却不一定是“美好的声音”,或者是动人的声音。其次,“完美的声音”是没有缺陷的声音,逻辑上就只能有一,不能有二,何况更多?这本身就排斥了 HI END 的灵魂:个人化的多样风格。第三,如果这些条件不可能达到尽善尽美,那么怎么办?

HI END 音响的数十年实践证明,技术手段代替不了音响哲学,代替不了建立在个人美学感受基础上的整体系统设计。音响是一门艺术,不是一种技术。技术只是用来实现个人美学主张的工具。

在产品的开发中以技术指标代替美学主张,技术指标的“客观标准”作为音响产品高下的标准,这就是“技术派”,或者更确切讲,叫“唯技术派”。好在这个地球上,日本的电子大集团,几十年来充当了“唯技术派”的代表;他们在音响产品上的战略失败,最充分地说明,以技术为主导的发展方向,是没有出路的。论技术手段,资金规模,工艺水平,营销能力,日本电子大集团在世界上全无敌手,惟有小小的 HI END ,是日本人永远无法攻占的要塞,这非常说明问题。在世界上,无法用金钱解决问题的事情不多,艺术创作正是这少数东西之一。

技术派列举的音响绝对指标,对初心一族,仿佛非常有震慑力。然而资深玩家,随时可以举出许多例外 ------ 音响史上公认的名器,多有不符合这些绝对指标的,但其表现“美好的声音”之能力,又岂是那些指标能说明的?再以日本为例:日本是罕有的音响工业水平,音响消费意念,音响消费能力同时很高的大国,日本人的爱国心又出奇强烈,但正是事事不认输的日本人,却在 HI END 音响上,拜倒在欧美名器乃至古董下,这是对音响技术指标的崇拜么?难道有什么技术秘密,上帝只传欧美人?

所以,谈论技术,不能迷失家用高级音响的实用情况,即多样化的 HI END ,正是满足了多样化的玩家心态,口味,美学主张。家居不是实验室,玩音响可以有美学上的千百种流派,本流派中当然可以有师承,有深浅,有高下;不同流派却不可能象科学上那样,较量出真伪正误。

回到当初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美好的声音?”

到现在就可以明白,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指在音响美学的不同流派中,除了歧异外有没有共同遵奉的基础?

在玩家的实践中,就是指在各种实际的妥协和不同的口味中,最终共同不可或缺的东西是什么?

我以为,惟有“音乐感”而已。

这个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音乐感”,是凡高水平的玩家,论客其实都明白,但难于向不解之人解释。

其实,它实际是指一种细微的跃动,音乐的脉搏,声音的“微动态”,或者如我杜撰的“内动态”这种意思。

凡是把握了这种感觉的听音系统,包括软件,硬件,房间声音的整体,那声音的气质自然千差万别,但音乐的灵魂是共通的,它有一种“活”气。

有了这种感觉,尽管其他方面有欠缺,或者口味不能讨好所有人,无妨!

如果相反,什么技术要素都单项评价不错,但怎么都不感动人,原因也就在这里。

什么是美好的声音?

复产关氏K6


什么是美好的声音?

复产关氏K6

文章最后音乐精灵MUSICWIZARD祝大家元宵节团团圆圆,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安渡疫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发烧友   美好   声音   日本人   日本   流派   技术指标   美学   口味   音响   条件   玩家   数码   系统   技术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