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知青的峥嵘岁月,笑脸的背后难掩苦涩

从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的估计在约1200万至1800万之间。

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这不止是一代人的集体记忆,而成为二代乃至三代人的终身影像。

何谓知青,即知识青年,广义泛指有知识的青年,一般指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这些人中大多数人实际上只获得初中或高中教育。

车轮滚滚,岁月不止,当年的知青,如今已是满头白发,已来到古稀耄耋之年。

当年的青春,再苦,再累,再涩,如今回头一瞥,亦是苦中有乐,累中有笑,涩中有甜,因为那是自己一生中最美的芳华,最肆意的青春,一生中最灿灿的年纪!

让我们再随着这些已经发白的知青老照片,回到那个曾经属于她们年华和青春的岁月中去吧。


女知青的峥嵘岁月,笑脸的背后难掩苦涩

不爱红装,是那个时代女性在衣饰上鲜明的特色,清一色的灰和白

大概自1955年河南省郏县大李庄乡的一批中学毕业生回乡参加农业合作化运动,到1960年,知识青年下乡处于试验阶段,规模很小。

女知青的峥嵘岁月,笑脸的背后难掩苦涩

朴素的衣服,憨实的笑容,那个时代的知青有着朴实的情怀

那时候的知青基本是指原为农村户口毕业后又回到农村,称之为"早期知青",或者称"返乡知识青年。

女知青的峥嵘岁月,笑脸的背后难掩苦涩

长长的辫子是那个时代女子特有的发型,而如今,发型的新潮不知她们还能不能欣赏的了

很多知青在老家插队一年后,从“手不能提,肩不能挑”,啥活都不会干的城里学生,磨练成能插秧、犁田、养猪、烧砖、拉纤、撑船、盖房子、捕鱼、挑重担的壮劳力。农村劳作的辛苦,让刚刚从城里的知青,体验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每个人的心理和身体都可能会出现不一样的状况。

女知青的峥嵘岁月,笑脸的背后难掩苦涩

女子能顶半边天,从这张照片中,我们看到女知青高高挽起的裤腿,还有全部沾满泥的腿部

为了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开始就组织将城市中的年轻人移居到农村,尤其是边远的农村地区建立农场。

女知青的峥嵘岁月,笑脸的背后难掩苦涩

每个人笑容的背后是否含着苦涩呢

1955年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从这一年开始组织农场,鼓励和组织年轻人参加垦荒运动。

女知青的峥嵘岁月,笑脸的背后难掩苦涩

坐上火车,准备开赴全国各地需要的地方,知青们将进一步接受人生的磨砺

当时无论报纸上多么缺少“情节”,我们仍然在如饥似渴地抢着读,道理很简单,物以稀为贵。那个年代我们把看报纸叫做“读历史”,因为从昆明发出的报纸,最快也要五天后能收到,这还要老天不变脸、公路不塌方来充分配合。

女知青的峥嵘岁月,笑脸的背后难掩苦涩

与现在的读书环境和网络的发达,当时的娱乐少之又少

那个时代,工分制是特有的产物。工分是社员的命根子,凝聚着大家的汗水甚至泪水。大集体时,一家少则三四口,多则七八口甚至十来口人,靠的就是在生产队挣的这点工分养家糊口。

女知青的峥嵘岁月,笑脸的背后难掩苦涩

知青的这份苦不是现在城里的孩子们所能承受的了

年末分粮食、食物时,把社员干活挣的工分加上补助工分之和,去分配小队全年实际劳动成果,这个分母越大,分的东西越少。公社成立的前几年,一个劳动日为一个整工(10分),折合人民币8分钱。后来好点时,干一天工能折合人民币2到6角。个别很好的生产队,一个工能折合人民币1元钱左右。

女知青的峥嵘岁月,笑脸的背后难掩苦涩

脚上都没有鞋子,赤着脚,插秧,收稻,都成了农村干活的好手。

当年的小姐妹,如今已两鬓霜染。老友相见,分外亲切,大家分享着如今的幸福生活,也回忆起那段令人难以忘怀的岁月。

女知青的峥嵘岁月,笑脸的背后难掩苦涩

知青结束后,好姐妹们就各奔东西了,再见已是半个世纪

曾经住过的宿舍,曾经奋力征战的菜园,还有绿树成荫的条田,还有曾经流汗的身影,还有记忆中青春的样子。

女知青的峥嵘岁月,笑脸的背后难掩苦涩

青春洋溢的笑容,任谁也忘不掉曾经的知青岁月

当知青时,就只有很简单的愿望,有个稳定的饭碗,有个安定的住所。


女知青的峥嵘岁月,笑脸的背后难掩苦涩

她们是在看镜头,还是望到了自己喜欢的事物?

下乡锻炼了他们的自强能力。回城后,她们个个“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自己做饭、缝衣服,全都会,”由此,她们成了“最吃苦耐劳,最无怨无悔”的一代人。

女知青的峥嵘岁月,笑脸的背后难掩苦涩

辛苦劳作之后,难得的闲暇时刻,经典的样板戏动作

知青上山下乡这段历史值得记录和保存,使后人更好地了解和研究。

女知青的峥嵘岁月,笑脸的背后难掩苦涩

老屋与青春,似乎不搭的场景却也奇妙的组合在一起。

上世纪70年代,知青们陆续返城。也有人选择了另一条路,安家扎在了农村。回城的知青,大多被分配进杭州各家工厂,暂时安稳下来。

女知青的峥嵘岁月,笑脸的背后难掩苦涩

现在的农村也见不到这样的灌溉系统了,看似有趣,实则枯燥乏味疲劳

曾被时代洪流裹挟的他们,如今逐渐衰老。而当年那段知青经历,是他们这代人无法磨灭的烙印。

女知青的峥嵘岁月,笑脸的背后难掩苦涩

曾经年轻的她们,不爱红装爱绿装,指点江山,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苦”是这群知青的共同记忆。农业靠天吃饭,他们最怕每年“双抢(抢收早稻抢种晚稻)”。

这段峥嵘时光可能很快就要随着知青们的老去而进入了历史的印记中,也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慢慢淡去,可是我们应该对此有所记录,有所怀念。

这段岁月,应该被后人铭记,毕竟她们是付出的一代,是辛劳的一代,是值得怀念的一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5

标签:知识青年   红装   生产队   工分   峥嵘岁月   上山下乡   可能会   社员   知青   苦涩   城里   笑脸   当年   岁月   年代   农村   青春   时代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