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溥仪:一生的囚徒

他贵为大清皇帝,从小住在金銮殿;他一生衣食无忧,比同时代很多人都要富贵清心;但他却也做了一辈子的囚徒,在紫禁城在满洲国在抚顺管教所。最后只有那皇座下藏着的蟋蟀,还认得他是帝王。他就是末代皇帝溥仪!

末代皇帝溥仪:一生的囚徒

这是出生于意大利帕尔马的贝纳多·贝托鲁奇于1987 年推出的《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的几个镜头,但却含义丰富的概括了溥仪的一生。影片以独特的视角来审视古老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王溥仪的情爱与政治生活,极具哲理、人生意味。我们遗憾的是,我们的历史却被一个意大利人拍出了历史的沧桑感和沉重感!

贝尔托鲁奇曾说过,他所有的电影其实都是在讲述一个主题,那就是“个人是历史的人质”,这部片子尤其如此。溥仪与其说是皇帝,不如说是紫禁城的囚徒罢了。

末代皇帝溥仪:一生的囚徒

原来早在1987年,外国导演就早于《活着》《霸王别姬》把20世纪中国历史拍的如此炉火纯青了……

对于一个外国人拍的中国人物传记来说,它最可贵的不是那些对比强烈的色彩和镜头,而是他的态度,他对这个人物的理解。他并没有评判什么,但是他把故事默默地摆在那里,到结束,你会觉得影片意蕴丰富,内心复杂。更重要的一点是,这部电影不仅仅塑造了溥仪一个角色,而且还通过细节讲述了围绕着他的一些人的沧桑和历史的变迁。

他三岁起登基,年幼的眼光中只有大臣身上的一只蝈蝈,江山在他心中只是一个不明所以的名词。长大了,他以为可以变革,却被太监一把烧了朝廷账本。他以为是大清江山的主人,却做了日本人的傀儡。

“我从未和家人分开过” 额娘,阿嬷,婉容,庄士敦,溥杰,皇宫……溥仪的一生都在告别,跟亲人,跟时代,跟历史,身不由己。贝托鲁奇用溥仪的命运承载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的变迁,进而阐释了人与命运对抗的古希腊悲剧主题。西方人眼中的东方却比纯东方式的自审更让人动容。它的极致悲怆并不是喊口号式的疾走嚎啕,只是诉说,用一个人的一生去淘尽时代的凄凉。陈冲的泪妆食花,尊龙的梦回太和,大清、伪满、新华,颠沛易帜遍野坟冢。这是一个人被监禁一生的故事。

末代皇帝溥仪:一生的囚徒

光影,音乐,及每一个具有寓意的表现手法都不用再多作笔墨褒赏,极惊讶导演对溥仪这个人的解读以至于成就这部电影所呈现的态度,把整个故事说完,尔后留观者独自在唏嘘。"门"的意象被反复提及,寓意溥仪被禁闭的一生,及个人在历史洪流下的无力感:作为一个小孩,他自幼被禁锢;作为一个皇帝,却沦为时代的牺牲品。

如果说人的一生是不断失去的过程,溥仪无疑是失去最多的,因为他曾经拥有整个中国。他只是一个渴望自由却一生从未得到过的人的编年史。

贝托鲁奇关于溥仪的转变有过精致的分析,他说:“改变他的是自由。他从出生直到18岁,始终被囚在紫禁城,未跨出一步。之后又在满洲里被囚禁15年,西伯利亚5年(1945—1950),抚顺监狱9年(1950—1959),最后,终于生平第一次得到解放,终于自由了。自由地骑自行车或乘公共汽车,自由地出去买一双和中国农民穿的一样的黑布鞋。生平第一次成为自由的人,说到底,就是和所有人一样,做一个公民。这样,他就被改变了。这也靠他对自己过去所做的思考。” 也许,这种思考不仅面向过去,也面向未来;不仅属于像溥仪那样“有故事”的人,也属于每一个平凡人。

末代皇帝溥仪:一生的囚徒

尊龙演的溥仪太美,绝望之极时眼神里也有傲气,只可惜时代弄人。事实上溥仪哪里值得那么多同情呢?他的一生在不幸中成就了大幸,在那个乱世里,他比几乎所有人都过得要好,过着国宝大熊猫的生活。他做错了的事,有人代为受过;他没有的气节和美感,还有人演出来赐给他!

这是一部堪称史诗般的电影,用人物绝望而无效的挣扎作为影片的主导,不被历史所诱惑,而倾心于对人物内心情感逻辑的体察,这是贝托鲁奇的水平所在,也是同代中国大陆导演所完全不具备的视野。

当角色的主观视点与摄影机的客观视点之间的区分消失了的时候,诗意就出现了。主观回忆与客观历史无从区分造就了恢弘辽阔又梦幻的电影诗意。张力足,镜头娴熟大气,演员表演纯熟,贝托鲁奇从各个角度还原了中国的历史,细节尤其出色。

溥仪跑得再快也追不上生命中任何重要的人,喊得再大声也叫不开面前关上的一道道门,无论做什么决定似乎都是错,只有寂寞的禁锢和未竟的梦想始终萦绕不去,这样的活着究竟有没有意义?也许一切都只是一场繁华落尽的幻象,一场无法醒来的帝王之梦。

末代皇帝溥仪:一生的囚徒

个人的溥仪,自私过,不甘过,却也勇敢过;皇帝的溥仪,历史洪潮中,只是无奈得多。末代皇帝的命运,为他套上身心的双重枷锁。从一个囚笼,走向另一个囚笼。他是被时代选中的演员,无奈地上演掌权的戏码。

但溥仪从来都是一个傀儡,傀,人加鬼,一个被鬼压在身下的人;儡,是人加畾,是古代的一种筐子,儡意为被锁在筐子里的人。一个被人高呼万岁的天子,却从未主宰过自己的命运。每个人都在利用他,时代在无情地碾压他,可他甚至连自杀都做不到。每个人都是浮萍,而荒谬的时代仍在继续。

溥仪三度被推上帝位,身处政治漩涡却未发挥实质作用,为王为帝却从未掌握过实权,也从未将自身命运握于手中。年少时想逃离,成年后却再也回不去。伴随着紫禁城的黄昏,他以及他背后的王朝堕入冰凉的黑夜。

贝托鲁奇娓娓道来的叙事和细腻的镜头语言,摄影美术造型乃至群演,都满足了对近现代历史的想象。近代中国几十年巨变与辛酸的历史在末代皇帝溥仪的视角之下展露无遗,从始至终他的王位都只是他自己的一个幻想;拯救中国也只是他一个闭塞之人的执念。

“他们都说我有罪,他们要我坦白自己的罪孽。我说我想改革,改变紫禁城。他们不信,因为他们不知道,我是末代皇帝,更是紫禁城里最孤独的那个小孩。”溥仪在后来的审判中面无表情的说道。

末代皇帝溥仪:一生的囚徒

最终没有任何一扇门为他打开过。封建制度的荒谬、中国近现代史的诡魅凄绝全在他一个人身上浓缩了。各色织物穿起了全片,倾耳一听,全是寂寞的虫鸣声。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偏偏三尺王座最荒凉。总能用几个镜头就留白着拓写出溥仪的一生:陈冲从盈盈新婚时,到最后化成一片黑色的落叶;尊龙变成了一个影子,先失魂,然后才落魄。

相比历朝的末代君王,溥仪善终了,但也只是肉体上的,他精神上早已千疮百孔,他的失落远大于那些自尽或被杀的前辈,因为他活得太久了。他拥有一切,又失去一切;他试图改变,却只发现自己的无力;他渴望自由,但在风云变幻的时代前,他永远懵懂无知,他被命运挟持了,注定一生的囚徒!

看多了宫斗戏、辫子戏,印象中的紫禁城一直是乾隆、和珅、纪晓岚们的插科打诨、人情世故,而这部影片里的紫禁城空旷冷寂、暮色沉沉,像极了一座坟墓。

末代皇帝溥仪:一生的囚徒

贝托鲁奇的叙事、摄影也完全对得起这个传奇的故事,再加上尊龙、陈冲、邬君梅等人的演技,坂本龙一的配乐,考究细致的服化道,简直了......更可贵的是客观真实的立场,没有偏见、猎奇、丑化,也没有洗白、粉饰、扭曲,而是真正的尊重历史,不仅让西方也让我们自己更了解那段历史。

《末代皇帝》的声与画都让人难以忘怀,它让溥仪成为中国一段飘摇历史的注解,以厚重的历史感吸引和感染着观众,这个关于中国末代皇帝的故事实际上是中国人集体的时代缩影。与此同时,关于人生的渴望和积压是溥仪一生的困顿,也是让无数观众唏嘘感慨的地方。

溥仪的一生,是封建帝制覆灭和新社会体制形成的日子。喻大华曾评价溥仪说“他身为皇帝却没有掌握过一天国家政权;长期处于政治漩涡中却未发挥关键的作用。”这句话极好的概括了溥仪戏剧化的人生。他的面前永远有一堵墙,将他和世界隔离——除了皇帝,他只是一个悲惨的普通人。

末代皇帝溥仪:一生的囚徒

年老的溥仪,买好一张门票,跨过禁止翻越的栏杆,走向龙椅。他回答孩子说,过去我也住在这,我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熟悉的龙椅下还藏着曾经的蛐蛐罐,里面的蛐蛐几十年了,依然没有逃脱这个闷罐的束缚。溥仪此时像极了被自己逗弄一生的蛐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囚徒   末代   紫禁城   抚顺   皇帝   筐子   蛐蛐   中国   镜头   命运   影片   自由   故事   时代   历史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