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饭店》:民族的灾难只能由自己来终结,没有救世主

《卢旺达饭店》堪称非洲版的《辛德勒的名单》,血腥的荼毒泯不去温暖的胸怀。当个体被世界遗忘时,一个人的良心就是和平。

《卢旺达饭店》:民族的灾难只能由自己来终结,没有救世主

《卢旺达饭店》改编自现代文明的26年前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将近100天的时间屠杀了100万人,每天1万人死亡,屠杀纵然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对屠杀的漠视。

非洲本是一块迷人富饶的土地,她的人民善于舞蹈音乐,跳跃和奔跑;但非洲也从来是苦难的土地,从罪恶的三角贸易开始,贫穷,落后,饥饿,独裁,殖民,战争,种族屠杀,还有进入主流社会遭遇到的歧视一直伴随着他们。

这部电影通过饭店经理保罗在大屠杀中的经历,来纪念和反思人性中永恒的东西。虽然没有对大屠杀全景式的再现,却用深刻的心理描画使得观众的心灵受到同等的冲击。细节上,屠杀以无所不在的广播和连续不断的袭击,始终保持电影的高压基调,又不遗余力地嘲笑西方的虚弱与无力,如此更突出男主抉择之不易。

《卢旺达饭店》:民族的灾难只能由自己来终结,没有救世主

苦难和人性总是最能打动人心的。写人性,说到底就是写抉择,电影并非单纯的赞扬保罗,而是深沉的纪念普通人在灭绝人性的灾难中散发出来的光辉,不仅仅是保罗,还有无数像保罗和辛德勒一样的人。电影成功的做到了不忘历史的目的。男主角在这部电影中的表演非常精湛,完全投入,彻底地让人记住了这样一位英雄。

这部电影也没有什么花哨精巧的剪辑,有的只是质朴之中最撼动人心的真实。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真正的人间炼狱。当世界遗忘他们,国家陷入疯狂的时候,一个比辛德勒更加艰辛的男人在一个人人力求自保的环境下敞开了他的双臂——保罗·卢斯萨巴基纳。

《卢旺达饭店》:民族的灾难只能由自己来终结,没有救世主

剧情、节奏、表演都非常好,只是呈现这个事实。屠杀一百万好像只是个数字,我们也经历过屠杀三十万,只希望人类自我毁灭亡的那天能来得再晚些。当电影成为我们铭记历史的唯一方式 是幸或不幸。造物主最大的成就是创造了人类,而它最大的败笔是让人性中有罪恶的念头。屠杀是可怕的,而更可怕的,是对屠杀的漠视和纵容以及遗忘……

对这场屠杀的冷漠无视,是导致那近百万生灵惨死的另一原因,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一个旁观者都可以说是帮凶。

这种历史不应该被遗忘,在欧洲人用辛特勒名单纪念犹太屠杀的时候,非洲也同样在卢旺达饭店记录着感人的大救援。没有惨烈的屠杀与交火镜头,然而带给人的感动是那么真实,那种真实的生的欲望与善的本性。

人性在反人性面前,可以变得脆弱,也可以变得坚强。 剧中某些人物其实让我反感,包括paul的妻子,但我们必须承认,这就是真实的一面。除了好人和坏人,还有好多普通人。这些人在这部电影里都刻画得很贴近。

《卢旺达饭店》:民族的灾难只能由自己来终结,没有救世主

身处乱世,面对杀戮,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种族、宗教、部落之间的冲突,不过是满足人类嗜血私欲的借口。战乱来临,被非洲视为依赖的白人撤退,留下手无寸铁的黑皮肤们承受扑面而来的血雨腥风。幸好,幸好,在挥起的屠刀下,依然有像保罗这样的人,在人性泯灭殆尽的时刻,保有最后的良心。

非洲大陆这段世纪末的历史至今回想起来仍让人心有余悸,种族大屠杀映射出来的人性之恶让人感到无边的绝望。而保罗和辛德勒虽然只是无边黑暗里的一点星星之火,但足矣以微弱的亮光照亮他人的人生。“救一人即救全世界”。

片中还是侧重于胡图族对图西族的屠杀,但实际上在图西族控制的地区,对胡图族也发生着同样的杀戮。 这是一场无法说清的事实,事实没有真相,只有荒谬的让人不可理解。人们用最原始的武器棍棒刀叉去和自己曾经和睦的邻居搏命,只因为他们觉得不杀死对方对方就会来杀死自己。

《卢旺达饭店》:民族的灾难只能由自己来终结,没有救世主

不论你是否了解卢旺达胡图、图西两族人因世代仇恨而从未停止过的互相残杀都不会影响此片对你的震憾。这部貌似时代特征强烈的影片其实是对人性最深刻的表现,近乎记录片的拍摄更显得真实而残酷,片中几处适时响起的清脆稚嫩的童声合唱为影片更增添了悲怆色彩。影片结束了,杀戮还在继续,不知何时能终止。

软弱离场的殖民国比利时,纷纷装聋作哑的西方国家,一个国家的两个对立民族,煽动民愤的广播……以小见大记录惨烈的卢旺达大屠杀,令人欣喜地摒弃了花哨的剪辑和表演技巧,也最终没有起用明星丹泽尔华盛顿主演,有种朴实自然而震撼人心的力量。

整个电影都被一种绝望的气息笼罩着,那个世界突然就发生改变,但是却找不到任何突破口,整个国家和民族都得不到救助……

《卢旺达饭店》:民族的灾难只能由自己来终结,没有救世主

对于一直生活在文明社会的我们,这种极端民族对立之间带来的内战,根本是无法想象和无法理解的,看电影的过程中,自己一直试图去理解所处场景中人的思想状态。电影的纪实性,带来的震撼也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当最后保罗找到另外两个孩子的时候,压抑的情感随着眼泪释放出来...

卢旺达——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如此原始、文明匮乏的地带,比利时的殖民地,却没有自由平等博爱。饭店里趁火打劫的员工,雨中车上车下划分的人种,同样唱着福音的小孩却不能上车等等,都是对人性的一种拷问。

看很多人拿其和《辛德勒的名单》比,就艺术水准上超越不了老斯的这部经典巨作。不过卢旺达饭店拍的质朴,真实的足以震撼人心。《辛德勒的名单》所透露的是人性的光辉,《卢旺达饭店》则在描写这些的同时,保罗比辛德勒更艰辛,无依无靠,但最震撼的是所有这些根源是殖民统治般的制度。在非洲大陆暗无天日的同时,另外一些自认高人一等的打着平等口号的种族主义者,才是这场灾难真正的始作俑者。

《卢旺达饭店》:民族的灾难只能由自己来终结,没有救世主

人类总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互相进行着见血的和不见血的残忍迫害。一直很佩服那些在危难时刻愿意用尽自己所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伸出援手的人。大多数的都是那些看到同一片蓝天下尽然发生这么惨绝人寰的屠杀新闻时,只会感叹一句“天呀,太可怕了”然后继续吃午餐的冷漠麻木的看客。

如果没有明天,我们要怎么在这一刻相爱,想到没有明天,保罗仍对妻子说爱,而他放弃和家人离开,选择留下来保护难民,这种大爱,感动到了很多人。

当孤立无援如何在这样残酷的环境里艰难生存,同时尽量保护别人,这是一件可做可不做的事情,因为所有自顾不暇的人都有理由自私,然而当有人这样做了,那他就是伟大的!看完这部片子感动落泪到发人深省,世界上真的还存在这样一个地方,人性的黑暗在这里表现,以至于黑暗中闪现的微光是如此耀眼。

《卢旺达饭店》:民族的灾难只能由自己来终结,没有救世主

看完无法不去憎恨暴力,一个国家内乱成这样真是太恐怖了!电影有意淡化了大屠杀中真实事件的残酷性,很朴实沉稳的去讲述了这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和人道主义。电影由此没有太多血腥镜头,但反而有一种真实感 - 尤其是开车碾着尸体的那一段。“你以为拍下的东西就会有人看,如此就有人关心这儿的情況?我想不,他们会边看电视边说:“天哪,那真恐怖!”然后继续吃晚饭。”这段台词振聋发聩。

在生与死的面前,人性的光辉与丑恶顿显无疑。于是深感,在罪恶的大屠杀面前,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应该为制止这种罪行而做出不懈的努力,即使他们贫穷和遥远。

《卢旺达饭店》:民族的灾难只能由自己来终结,没有救世主

为什么这世上的种族冲突和杀戮永远不能消亡殆尽,为什么我们不能拥有属于全人类的大同世界和乌托邦?卢旺达饭店的存在本身就是一个讽刺的事实,是谁在支持这种种族的残杀和非人性的暴戾?不平等不公正社会的背后的支持者们是谁?不是那些种族主义者或者军政府,而是那些正在享用着这种不平等的利益的殖民者们!最为可悲的是,他们的奴役超过了精神和意识形态,作为工具和棋子的人们,却仍想企求制造这一切的杀手的怜悯和帮助……

民族的灾难只能由自己来终结,世上没有救世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2

标签:卢旺达   保罗   比利时   饭店   民族   非洲   震撼人心   救世主   种族   灾难   人性   事实   人类   名单   真实   国家   电影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