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的田野上,越来越有希望

都说现在的农村,年轻人都去了城里,只剩下了一些老人,空心化问题越发严重,可我觉得,这是一个好机会,可以将农村零散的土地资源整合起来,发挥规模效应,打破千百年来沿袭的效率低下的小农经济,农村这片土地上,正蜕变成一片希望的田野!


希望的田野上,越来越有希望


就说说我老家村里的三位年轻人,怎么在农村里,用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和希望的。


第一个是小林。小林今年40多岁,是我们队里的,现在很多人家里,老的已经种不动了,年轻人觉得种田没意思,挣不到钱,都到外面打工、送外卖挣钱去了,但是地还在那儿,面临着荒废的窘境,小林之前是开收割机的,每到秋收的季节特别忙碌,基本上村里的稻子、麦子都给他收,后来,他发现没人种地了,就动了心思,提出一亩地1000块一年的标准,把这些粮田都包了下来,然后贷款买了插秧机、播种机、无人机,设备越来越齐全,包下来的地也越来越多,现在队里,80%以上的农田都给了他家了,当然现在包地的标准也下降了,只剩下800块一亩了,他撒化肥、喷农药,都通过无人机,在南通这样的平原地带,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种植,也降低了成本,这在以前,根本不可能的。据他说,现在一年也有50多万的毛收入,这在小县城里,相当不错了。城镇化进程,也给曾经人口密集的华东平原地区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发挥的空间!



希望的田野上,越来越有希望


第二个是老张。老张今年50岁出头,也是我的一个远房叔叔,这辈子基本上没出过老家,县城都很少去。他这辈子,一直在捣鼓养殖,以前蛋鸡行情好的时候,养过10多年的鸡,赚了不少钱,后来遇到禽流感,有一年3000只鸡都被扑杀过,前年猪肉上涨的时候,他缩减了养鸡的规模,只剩下1000只鸡,多出来的鸡舍,改造出来了养猪,猪肉价格在30多的时候,他的一批生猪出栏,着实赚了一笔,可今年猪肉行情斗转直下,要亏钱了,他又改养成老母猪,现在120头母猪,生了幼崽就卖,成本也低多了。他真的是吃苦耐劳的农民的典型代表,这么多牲畜,还有6亩多地,就是他和他老婆两个人在家忙活,整天身上都脏得不得了,当然,根本没时间忙活打扮,从早到晚,全年无休。挣得钱不少,但很辛苦。



希望的田野上,越来越有希望


第三个是小鹏。小鹏今年30多岁,成绩不好,上的一个职校,混了一个中专文凭就出来了,根本也找不到什么好工作,后来他就在家自己干,专给农村、镇上的超市送货,主要是干货,就是米、面、油、大豆之类的,由于他的货源比较稳定,价格也相对便宜,送货比较及时,他接手的客户越来越多,在老家,把原来的鸡舍、猪圈都改造扩建,做成了大仓库,这个成本比在县城租房子便宜多了,就是很多时候要垫资,超市大多数要把货卖了才给结账,所以他平时的现金流很紧张,把在城里的房子抵押了办了经营贷,补充资金流。前两天,米面油的生意火爆,他三更半夜都在忙着进货送货,一天都睡不到3、4个小时。近几年,国家村村通的好政策,也给了他们做生意极大的便利,水泥路都修到了村里面,卡车可以直接开到家门口,所以他仓库可以放到老家,要致富,先修路,他们也是享受到了国家的好政策啊。



希望的田野上,越来越有希望


小林、老张、小鹏,都靠着自己的双手,在农村的老家开辟出了一片天地,虽辛苦,但也能挣到钱,过上好日子!有他们在,农村有希望、农业有希望、农民有希望,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他们涌现出来,让希望的田野上,越来越有希望!


#三农高质量创作大赛第二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田野   岁出   毛收入   鸡舍   无人机   忙活   猪肉   村里   县城   平原   老家   仓库   年轻人   成本   农村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