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送别袁老


今天,送别袁老

5月24日上午10时,袁隆平遗体送别仪式举行。

送别仪式现场庄严肃穆,哀乐低回。铭德厅正厅上方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沉痛悼念袁隆平同志”,横幅下方是袁隆平同志的遗像。袁隆平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24日上午,长沙明阳殡仪馆外,数万民众排起长队前来送别袁隆平院士。

今天,送别袁老

今天,送别袁老


后辈深情缅怀袁隆平院士

您的禾下乘凉梦,我们会接续努力!

5月23日下午,湖南农业大学、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都举行了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的仪式。人们来到院士生前工作的地方,向院士遗像敬献鲜花,默默寄托哀思。

“想过您会变老,但从未想过您会离开。院士,一路走好!”看着一个个手持鲜花的身影,聆听着这些深情的话语,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湖南农业大学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听师生们和袁隆平院士生前的同事们的深情缅怀。

今天,送别袁老

5月23日下午,湖南农业大学师生在生命科学学院一楼大厅举行深切缅怀袁隆平院士的仪式。人们向院士遗像敬献鲜花,寄托哀思

今天,送别袁老

5月23日下午,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人们来到袁隆平院士生前工作的地方,向院士遗像敬献鲜花

湖南农大师生:

“禾下乘凉,我们接棒!”

23日下午,湖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一楼大厅,袁隆平院士遗像前,师生们亲手折的千纸鹤围成了一颗巨大的“心”,两侧的墙壁上写满了师生们对他的深切怀念话语:

“永远怀念我们心中的‘袁校长’‘袁老师’”

“袁爷爷,您的梦,我们将努力延续,一路走好!”

“一生耕耘,您辛苦了!”

一字一句,尽是深情。

今天,送别袁老

今天,送别袁老

今天,送别袁老

今天,送别袁老

22岁的王纪鑫曾经见过袁隆平院士——那是2019年本科新生的开学典礼上,当时袁隆平寄语步入农大校园的青年们,希望与之共勉,共同实现追求水稻高产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的“两个梦想”。

今天,送别袁老

人们向院士遗像敬献鲜花,寄托哀思

“院士特别和蔼,精神矍铄的他,非常平易近人。”王纪鑫说,22日得知院士去世的消息时,他的大脑一片空白,“昨晚我走路到院士工作的杂交水稻中心去献花,围着那里走了一圈,去感受他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心里十分悲痛。作为新时代的农大学子,我将牢记院士对我们的寄语:知识、汗水、灵感、机遇,用自己的努力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

今天,送别袁老

21岁的大二学生文豪对那一次见院士的情形记忆犹新,“他是一位非常睿智的老人,他离开的消息传来时,我不敢相信。”文豪说,院士一生耕耘于田野间,朴实无华,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将以院士为榜样,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

“禾下乘凉,我们接棒!”文豪说。

今天,送别袁老

袁隆平团队成员:

将秉承他的梦想接续奋斗

23日,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门口,前来缅怀袁隆平院士的人们排起了长队。年近花甲之年的彭既明在办公室里,翻看着电脑上一张张和袁隆平院士合影的老照片,思绪万千。他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二级研究员、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核心成员。

1999年7月,刚从泰国农业大学留学回来的彭既明来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工作,这位曾经在基层工作多年,又刚从国外留学回来的年轻人,成为袁隆平院士的助手,而且一做就是21年。

今天,送别袁老

今天,送别袁老

“他永远是我的老师。”彭既明说,在任何场合,他都习惯称袁老为“师父”,“他胸怀宽广,支持和鼓励我做研究,在他的带领下,我不断成长。”

二十多年来,袁隆平院士用实际行动影响着身边的人。在彭既明心里,印象最深刻的是师父经常说的:“电脑里种不出杂交水稻来,要到田里才能种出稻子!”

彭既明说,师父只要确定了目标,就会一直走下去,“允许失败,但会一直坚持下去,九条牛都拉不回来!”

今天,送别袁老

1982年出生的胡忠孝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的副研究员,2005年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后,成为袁隆平团队成员,长年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和《杂交水稻》杂志出版工作。袁隆平院士是这份杂志的主编,胡忠孝是副主编。

“第一次见到袁老师,是在电梯里,他见到我说了一句话:‘精瘦精瘦’;我回了他一句:‘短小精悍’。他一听,哈哈大笑起来。”年轻的胡忠孝后来才知道,袁隆平院士喜欢招黑黑瘦瘦的年轻人,“因为能下田。”

16年来,胡忠孝一直牢记袁隆平院士的教诲,践行他“把科研论文书写在大地上”的理念,全身心地投入到研究工作中。

今天,送别袁老

“他带着我们跑遍了全国各地的试验点,每一个试验点都是百亩以上,袁老师会测产,每一亩有多少穗,每一穗有多少粒,他都严格要求,不能有任何马虎。”胡忠孝说。

胡忠孝始终牢记袁隆平院士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超级水稻覆盖全球”——“让大家吃饱饭,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袁老师毕生的追求,可不光要让中国人吃饱,还要让全世界的人吃饱,所以这些年,袁老师带着我们把杂交水稻推广到国外去”。

往年这个时候,正是团队安排播种的时节,可今年,袁老却看不到团队的工作报告了。说话间,胡忠孝湿了眼眶。

“我们一定会按照他的要求、他的标准严格把好每一道关,把他热爱的这份事业继续下去。”胡忠孝说,如今,团队里已经有许多的年轻人纷纷接过棒,大家将秉持袁老对科学的执着精神,一步步向前开拓,在广袤的大地上接续奋斗。

今天,送别袁老


来源 | 羊城晚报、湖南日报、红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农业大学   文豪   遗像   哀思   农大   湖南   水稻   院士   研究中心   仪式   深情   鲜花   团队   老师   数码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