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军定制“非致命武器”,与中国军队一较高下,需警惕并对等反制

据《环球时报》报道,当地时间10月18日,《今日印度》发表了一段印度军队特别定制的“非致命武器”展示视频,称这些武器“将被驻中印边境的印军用来对付中国军队”。

视频显示,这些“非致命武器”包括:内置电池、尖部可以释放电流的“三叉戟”;同样内置电池、且镶嵌了许多金属钉刺的金属棍;防水的电击手套和电棍;能发出强光使人失明一段时间的特制盾牌……

印军定制“非致命武器”,与中国军队一较高下,需警惕并对等反制

根据近期各方媒体的披露,印军在中印边境的战备工作堪称密集,也显得很高端:能识别解放军军官的人工智能技术;从以色列引进、能昼夜监视中国藏南地区的“苍鹭”无人机……但上述这些装备主要用于侦察,未来真正用于一线“开打”的,很可能就是这一批“非致命武器”。

印军定制“非致命武器”,与中国军队一较高下,需警惕并对等反制

印度给边防部队装备和使用“非致命武器”,绝非是由于缺乏武器弹药,也并非是类似“镇压爆乱”的专业需求,而是充分折射出中印边境斗争的微妙性和复杂性:大国间的边界冲突事件,需要在整体上可控,既不能不打,又不能真打!

一方一旦率先开枪动炮,不仅可能因大量杀伤对方人员而违反人道主义乃至扩大事端,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也会授人以柄、失去道义制高点、在国际舆论斗争中陷入被动。

就是在如此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印军企图在规则范围内,找些既不至于大规模流血、又可以有效加强自身实力和打击力的东西,继续玩“擦边球”、搞蚕食活动。装备“非致命性武器”,算得上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选项,既不会违背双方“不开火”的潜规则,又能压服对方。

印军定制“非致命武器”,与中国军队一较高下,需警惕并对等反制

对印度要继续挑事的可能性,我方必须加强警惕、高度戒备、有针对性地开展备战工作!

不过,“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一向是我军的优良传统。对等反制对方的蚕食,包括用“非致命性武器”克制对手,我军也是颇有经验积累和心得体会的。

例如,在上世纪60年代中苏边境冲突、特别是珍宝岛事件前后,我军就随着事态发展,表现得非常“有理有力有节”:对方派多少人在争议地区活动,咱们这边就派同样多的人去;对方去哪,我们就去哪;对方文明地“动口不动手”,我们就文明;对方想“亲切友好地”进行一些比试体能的“冲撞或摩擦类运动”,那咱就奉陪着一起“运动”。

印军定制“非致命武器”,与中国军队一较高下,需警惕并对等反制

当时,我军曾先后采用调集侦察兵与武术高手进行肉搏的方式,但仍难有效制住人高马大的苏联军人。有鉴于此,部分战士开始学习刀法!这并不是真的要去“砍人”,而是通过练习刀法、摸索出使用短木棍的“棍法”。要知道,在冬日的东北,面对穿厚棉衣的敌人,短棍堪称最“绵里藏针”的武器——能打疼、又不会造成重伤。而吃了亏的苏军,随后也学习起我军,进入了“木械化”时代,抄起了木叉……

其实,放眼全球,现代工艺加持的、平民也能拥有的“打群架利器”——板砖;气枪这种“奇技淫巧”;乃至那些原教旨的以砍、刺、砸等为主要打击手段的冷兵器……都曾充当边境冲突中的“非致命武器”。

时代的前进,使得各类武器越发复杂,“非致命武器”也不例外,而这又会促使低烈度的冲突此起彼伏。因此,我们衷心希望,有朝一日,这些“非致命武器”只会在影视中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出现,而不是出现在对峙的疆场上。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珍宝岛   苍鹭   授人以柄   奇技淫巧   绵里藏针   以色列   武器   致命性   反制   刀法   印度   对等   我军   高下   边境   中国军队   敌人   冲突   装备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