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时间,我从普通员工成为公司文宣部长:要把自己当人才

大学生毕业后的求职之路是很艰难的。我的生活却在5年间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大学毕业进了一家单位,当了一名普通职工。因为有文艺特长,升为工会副主席,短短4年成为公司文宣部长,很多人觉得我太幸运了,却不知道我背后付出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努力。

4年时间,我从普通员工成为公司文宣部长:要把自己当人才

01

我就读于国内某名牌大学,大学毕业后,我一腔热情以为凭借自己名牌大学毕业生的噱头,到一线城市能够大展拳脚。所以一开始,我就把自己的目标,盯在了大公司。

然而,愿望是美好的,现实却是残酷,因为所学专业的问题,奔波半年多,除了一身疲惫,恐怕就是失望。当初定下了最低月薪万元的标准,降到了6000元,依然没有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当然,这半年找工作的经历,也让我长了不少见识,认清了自己,即便有满腔的热情和抱负,也不能好高骛远、海市蜃楼,而应该脚踏实地。

于是,我回到我老家所在的二线城市,再次走上求职之路,这一次我吸取了在一线城市求职的经验。先进行了一些社会调查,确定对方的公司,是否有适合自己长足发展的岗位。在大学毕业一年后,我成功考入某公司,当时报名应聘的有70多人,只招收5个人,这家公司虽然不是大公司,成立的时间也不久远,但是,发展势头很好,而且工资待遇相对比较好。

我以笔试、面试双第一身份,进入这家公司,加上名牌大学毕业这个身份,进了公司,就受到公司副总秦祥的青睐,他还专门找我谈话,并问了我一些问题,包括除了专业外的其他特长等等。

实际上,我应聘的岗位,只是公司一名普通员工,文化程度要求专科以上,没有专业要求,当然这个岗位与我所学的专业完全挂不少号。或许公司没想到,我这样一个名牌大学生、在学校还担任过学生会职务的人,会选择进入他们单位。

我之所以看中这家公司,是因为公司非常重视文化建设,我在大学担任过学生会的文艺部长,策划了不少演出活动,这在我的档案中都有记录。公司甚至有自己的演出队,演员都是在职的职工,遇上重大的节假日,都会为公司献上一场演出。我的想法就是,既然专业知识应用不上,或许我在文化建设方面,能够有自己发挥的余地。

我进入公司没有多久,就迎来了公司成立20周年的庆祝会。除了其他一系列庆祝活动之外,一台文艺演出是少不得。公司领导层对此也非常重视,秦祥副总专门找到我,希望我这个高材生,参入策划。

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机会,更是一次挑战,我自然不敢马虎。我翻看了公司往年的演出,大多数是以歌舞为主,看似热热闹闹,实际很单一。于是,我花了三天时间,赶写了一份文艺演出的活动方案,列出了自己的设想。从演职人员到舞台、灯光和节目,都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尤其在节目的安排上,不再以歌舞为主,而是穿插于更多反映公司文化和先进典型的节目,以歌舞、小品、相声、快板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期间还加入了猜谜等互动环节。

方案写得很详细,拿到公司审核,几乎一次性通过。公司老总看了我的方案之后,甚至不惜赞誉之词,对此次演出,充满了期待,甚至专门参加了文艺演出的筹划会,亲自赋予了我一定的权限。

随后一个月时间里,我陪同公司工会的两名负责人,开始筹划文艺活动。我甚至围绕着公司的先进典型,结合公司的文化特点,创作了好几个小品、相声和快板,并组织人员进行了排练。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筹划,演出顺利进行,因为之前准备工作充足,演出取得了很大成功,让许多职工都觉得这样的演出水平,也然达到一定高度。

作为此次演出活动的筹划和负责人之一,我没有意外地从以前的岗位,调入工会,担任工会副主席,主要负责公司文化建设这块儿。

4年时间,我从普通员工成为公司文宣部长:要把自己当人才

02

调入工会后,我立即着手,作了一些事情,都是有声有色,得到公司领导普遍好评,也把原来一团死水不怎么受重视的工会搅活了,转变了以前职工一致认为工会就是养老的地方的想法,让工会真正服务于公司。

轰轰烈烈地干了几个月,我以为找到了奋斗的方向。为了彻底在公司立足,我就想着以打造文化品牌为契机,把公司文化变得更加活跃、更加丰富多彩一些。

然而,我发现,我的不少好的思路和想法,在和工会主义商量时产生很大的分歧。工会主席认为,公司要主次分明,文化建设弄得再花哨,也只是辅助性东西,不能太过抢眼。而我觉得,文化建设能够提升和展示公司的良好形象,形成公司的文化品牌,可以让公司更具有凝聚力。

我辛辛苦苦写下的不少策划方案,却在工会主席那里卡壳了,他不同意,自然不会往公司领导那里上报,而我更不能越权汇报,这让我感到很郁闷。后来,一位工会的老员工告诉我,在一腔热血干工作的事情,也要注意人情世故。

对方的话,我慢慢地想通过了,根本不是我的方案和思路问题,而是工会主席觉得我在挑战他在公司的话语权。最初我本着一腔热血,要干出一番事业来,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问题所在。

当一名普通职员时,工作性质简单、单纯,同事之间没有勾心斗角,而我来了工会,与工会主席之间,就形成了一种竞争。工会主席自然不希望我太过出色,压了他的风头。于是,我就不断被他压制,才能得不到发挥,对于我这样一个年纪轻轻、还想着进步的青年来说,又如何能够忍受?

于是,就想着辞职,或者回到以前的岗位上去。但是细想之下,我发现想回去已经有些困难了,我之前的岗位有人顶了,而且在工会这些日子里,我的眼界高了不少,觉得自己一个文化人,就应该做一些与文化有关的事儿。

换一家公司,公司老总未必有这家公司那样重视文化建设,犹豫再三,我决定去找公司那位秦祥副总,把自己的困惑和想为公司作出点儿贡献的事情说了出来,并向他请教。

秦祥对我其实一直不错,他很耐心地听完我的倾诉后说:“看来工会已不适合你呆下去了,这样吧,公司宣传部门正好缺人,宣传科科长也退休了,你就去负责那一块吧!”

我问:“科室有几个人?”我可不想再遇到工会那样的事情。

秦祥说,“加上你,也就两个人,还有一个女的,能写点儿小文章。”

我去了之后,才知道公司的宣传科,还真是一个清水衙门,什么设施都没有了,连电脑都是别处淘汰的。秦祥口中那个所谓能写点儿文章的人,是一个50岁妇女,看了她写的文章,还真入不了我的眼。不过,她也是要退休的人,对于我来说,也算可有可无。这正适合我的要求,在这里,我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可以直接面对分管的公司副总,而分管领导正是对我青睐和关照有加的秦祥。

这个科室,我简直如蛟龙入海,很短的时间内,就拿出好几份优秀宣传公司方案,通过新媒体传播,把公司推介给社会。

工作做好了,得到公司老总的点名表扬,而且还有更多的工作等我去做,人员不断增加,不知不觉,当初的宣传科变成了文宣部。我担任公司的第一任文宣部部长,手下的人有20多人,之前工会中的一些从事文艺工作的人,也被抽调了过来成为我的下属,文宣部成为公司最大的辅助部门。

如今在这里,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跟我一同进公司的还有另外4人,却还在基层当普通的员工。我用了4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很多人觉得我是幸运的,但是更觉得,这是我积极努力的结果,而我的秘诀,则是要把自己当成人才,面对任何困难都不要退缩,相信自己,是最棒的那个人。

4年时间,我从普通员工成为公司文宣部长:要把自己当人才

03

一名大学毕业生创业之路,用了短短5年时间,实现了自己人生逆转。从一名寂寂无名的普通的员工,成长为公司文宣部的部长。期间虽然有一些波折,但最终却赢得了满堂喝彩,回顾他的经历,可以有一下经验,可以借鉴。

一是遇到伯乐,才有千里马发挥的舞台

职场中的每个人,都有成为千里马的可能,只要你足够优秀,是金子终究会发光。每一匹千里马都希望能够遇到自己的伯乐,这位大学生也不例外,因为毕业于名牌大学,又有文艺专长,比较幸运遇到了一个对他青睐的副总秦祥,有这位副总的支持,他能够在公司里发挥自己的特长,有了自己的成长舞台,才能被更多的人认可才能。

社会中每个人都是“千里马”,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幸运的遇到自己“伯乐”,正如那句话所说:“千里马常有,伯乐却不常有。”因此,当我们在求职的道路上遇到自己的“伯乐”时,抓住机会、好好珍惜的同时,更辜负“伯乐”的好意。

当然,众多成功者的背后都是因为有着一位或者多位“伯乐”一样的贵人,不仅青睐于他,还不遗余力的给予帮助,栽培你。这样的人,恩比海深,应该一辈子好好牢记心中,好好珍惜这份情谊,千万别做忘恩负义之事。

二是有独特的才能,在适合的岗位上发挥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大学毕业生如果说有什么出路?恐怕就要看他掌握的技能,如何把大学课本上的理论知识,熟练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这是大学生的优势,一定程度上讲也是他独特的才能。

现今社会又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时代,一个大学生如果没有自己独特的才能,本身就处于了一种弱势,更普通的打工者、求职者一样,想出人头地就是痴心妄想。一个没有一技之长的人,把他放在再好的岗位上,也是枉然,所以每个人要有自己的专长,在一些领域的能够独挡一面,这样才有发光发热的机会。

这位大学生所学专业,与报考的公司,并没有多大关系,但是因为他在学校担任过文艺部长,有策划演出的才能,恰巧又遇到公司创建20年庆祝活动,有了一个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后来被领导看中并重用,这才有了后来鲤鱼跳龙门的机会。

很多招人单位,在招聘员工的时候都会招专业对口的人才,这就造成了大部分大学生除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外,没有其他的一技之长。但是,如今很多岗位招收的人员都很少,这对于庞大的大学毕业生队伍来说,无疑类似“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竞争。因而,这就需要大学生具备独特的才能,除了专业知识外,还需要掌握其他的技能,能够供自己在求职过程中的多项选择。

三是能够融会贯通,发挥最大的价值

“融会贯通”这个词,常常会被用来描述一个人对多件不同的事情,能够轻松的理解,然后找到其中清晰、准确和必要的联系,并加以运用。

如今的一些大学开设的各种专业主要培养目标,是塑造高素质、强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开设了不少实现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课程,除了专业课,还有一些辅修和选修的科目,其目的是让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学到一技或者多技之长,保证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快速适应各类岗位要求。

学校的初衷很好,但实际上,不少大学生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其实一些辅修或者选修的重要性,所以对于这样的科目,基本上是不重视或者根本就忽略掉了。这样的结果,就导致不少大学生毕业后,真正掌握的技能并不多,寻找工作就变得比较困难。

试想,如果每一名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的基础上,能够把辅修和选修知识,掌握一部分,并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就可能比其他人多一份技能,在求职的道路上,或许就能比别人多一份机会。

就如文中的大学毕业生,专业虽然用不上,但在文化建设上有自己独特的思想,无论是在工会工作,还是在宣传科工作,他均能抓住为公司所需,将两者的共通之处找出来,并结合起来,发挥就不是1+1=2的作用了,带给公司的却是另一种乘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结束语

大学生的求职路上,充满了艰辛,但是只要身怀技能,无论在哪个单位哪个部门,都能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然,如何让自己有这份技能,那就需在大学学期期间,不仅要脚踏实地地把专业课学好,还需要辅修或者选修一些科目,作为自己求职的底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相信自己经过了大学的洗礼,能够在合适的岗位上发挥作用。

——end——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伯乐   宣传科   公司   年时   千里马   文化建设   大学毕业生   副总   工会   部长   岗位   演出   普通员工   技能   机会   大学生   人才   数码   工作   专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