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幕后!中国·景德镇·大型实景演出《china》

《china》

中国景德镇大型实景演出《china》在江西旅发大会上甫一推出,便美誉不停,热捧不断。那么究竟《china》有什么特别之处?让我们一一道来。


创作初衷


大型山水实景演出项目《china》,讲述了景德镇,景德镇的瓷器,中国的瓷器,而要讲述中国,要讲述中国与世界,是一个大命题。在浩如烟海的诸多词汇之中,如果要找到能够将这一切联系起来的关键词,那就是“china”,因此这部贯穿了中国千年陶瓷文化史、世界陶瓷史、丝绸之路、中西方交流史的作品,就以《china》为名。


揭秘幕后!中国·景德镇·大型实景演出《china》


项目是由景德镇城投集团与山水盛典文化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联袂打造,由中国山水实景演出创始人梅帅元任总导演,领衔创作、制作。


梅帅元导演在手记里提到:“在如此宏大的历史背景里叙述故事,进入的角度特别重要,我们精准选择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五件瓷品,五个故事,不做工艺描述,只以瓷说意、说文、说国、说世界。于是工匠精神、文化自信、一带一路成为演出的核心表达。”


揭秘幕后!中国·景德镇·大型实景演出《china》


项目由于赶时间,又逢季节多雨,施工、排练并行,各专业的演职人员们大都在泥水中练历,在毒日下工作,这和制瓷一样,很是辛苦。“但为了工匠精神的传承,为中国文化自信的表达,为引领世界的一带一路精神的传递,值!”梅帅元导演说道。


舞台构建


中国·景德镇·大型实景演出《china》整部演出一共分为五幕,每幕选取了一种最具时代代表性的瓷器,串起了五个朝代里的景德镇瓷器故事。通过瓷器的瓷运以及不同人物命运的关系,反映出国运以及瓷器对世界的影响,从而达到不做工艺写实,只是以“瓷”说意、说韵、说人、说文、说国,在景德镇文化与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之间,挖掘出瓷都独特意蕴。


揭秘幕后!中国·景德镇·大型实景演出《china》

▲设计手稿


舞台空间的设计


从空间使用要求上来说,剧目对于空间使用的要求非常复杂。这次的剧本把表演变得很细致,像一出精致的话剧。除了要表现完全不同的五个朝代大场面之外,还要体现十余个主要人物的细节表演。也就是说,从空间使用要求上,既得有宽阔的演区来塑造恢弘的大场面,又得有近距离的空间来满足细节表演。


从剧场环境创作上来说,周边自然环境条件不足,亟需舞美补足。


《china》这部演出,五个完全不同的场景要求的是截然不同的仪式感,五幕之间风格反差极大:从唐代浮梁城的窑厂到大明宫,从宋代清明上河图街景到元代繁荣热闹的浮梁城,从元大都的青花世界到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从下西洋的郑和船队码头再到清代紫禁城的养心殿,完全是属于不同的舞台话语体系。


揭秘幕后!中国·景德镇·大型实景演出《china》

▲第一幕 唐·昌南白瓷

揭秘幕后!中国·景德镇·大型实景演出《china》

▲第二幕 宋·影青传奇

揭秘幕后!中国·景德镇·大型实景演出《china》

▲第三幕 元·青花帝国

揭秘幕后!中国·景德镇·大型实景演出《china》

▲第四幕 明·白釉天恩

揭秘幕后!中国·景德镇·大型实景演出《china》

▲第五幕 清·盛世粉彩


于是,在大的美术风格上,舞美就确立了工笔和泼墨的概念,以写实的布景和虚化的影像相结合,最终精心雕琢的工笔布景和泼墨般的影像场面相得益彰,效果惊艳。


用《china》舞美的设计师毛砚的话来说,这是他从业20年、历经十余台实景演出舞美设计中遇到的最复杂的场景变化了。要完成这么大规模和强度的场景变化,如何快速切换场景就成了这次方案中最棘手的问题。


天人合一的舞台核心


在毛砚和总导演梅帅元先生碰撞了几次创意火花之后,“山水实景舞台大开大合,高科技手段与自然山水结合,呈现‘天人合一’的中国文化境界”这一核心思想便成了这次舞台设计的原则,行云流水般的切换场景便是这次舞美设计的最终目的。


考虑到“天人合一”,圆形的舞台结构方案便孕育而出。


直径127.2米的圆环舞台上,6道轨道48套大小不一的机械车台数控编程,精准定位。快速的运动布景切换,“行云流水”。圆环舞台中心,直径42米的三层转环,可完成圈数无限的正反旋转。利用转环间的旋转高差,又可转换出不同的场景和空间层次变化。三层转环上113个独立升降的机械装置可同时将113个不同造型的瓷瓶道具升出,在最后一幕中,景德镇瓷器的华美向着观众扑面而来,叹为观止。


舞台前区88米宽12米长的干湿切换地面,可在短短10秒内完成水面与地面转换,从而保证前演区时而行车、时而行船灵动便捷,通畅无阻。舞台中心区设计有三组大型独立升降平台,可用于近距离的独立表演布景切换。圆环区的后方有6组单个面积258平米的高清数控开合视屏,以及两套可升起21米高的升降冰屏系统。每套冰屏高11米,宽58米。


灯光设计


作为重要的舞台视觉表现,我们有幸采访了这台演出的灯光设计者李炎华老师。当被问到创作的原则和目标时,李炎华老师直截了当地给出了回答:灯光为剧情服务,为整体演出效果服务。


揭秘幕后!中国·景德镇·大型实景演出《china》

中国景德镇大型实景演出《china》灯光设计者李炎华老师


整体舞台的灯光体系


舞台是被灯光点亮的。对于戏剧空间的塑造,灯光的视觉呈现意义重大。而影调的把控则是一个灯光设计是在同一概念下铺设光色、用灯光赋予舞台生命。大幕开启, 你能看到的每一幕,感受地道的每一种情绪,都有凝练中包含细节,厚重中不失轻盈的灯光的作用。


这部演出,演出每幕代表性瓷器的颜色其实都是非常有特色的。比如,唐代做了青白瓷。这种 “土唯白壤,体稍薄,色素润”的瓷也被称作“假玉”。因此,唐代这一幕的主色调就是温润的玉色。而宋朝是影青瓷,釉色介乎青白之间,轻重带白,白中闪青,加之瓷胎极薄,如有刻纹迎光照之,内外皆可映见。这也是影青名字的来源。在做这幕的时候,这种淡定、清秀、舒朗,极简纯粹就成了本幕灯光需要实现的一个基调。到元朝,大家的第一反应是元青花。于是元朝就整体采用了淡蓝色的基调。而明朝讲的主要是郑和下西洋,把中国陶瓷传到全世界,是文化沟通和交流,是海上丝路的故事,于是直接用大海的深蓝色作为基调。而清朝是红色,一方面是考虑到故宫本身的色彩,另一方面,清朝认为自己五行属火,所以也是红色,于是基调色便选择了红色。


技术创新


这次舞台的灯光实施,实现了2个技术创新:


1. 水生火;

2. 自动追光。


水生火是基于剧情需要而发明的一种技术产品。 火是制瓷过程中最为关键、最为神奇的元素。水和泥蝶变为瓷,缺火不可;成为什么样的陶瓷,一样由火的温度、火的时间决定。所以,整场演出里,火成了最为重要的元素。这次的设计,李老师很看重如何把这个火给体现出来。


视频加载中...

揭秘幕后!中国·景德镇·大型实景演出《china》


为此,他们专门研发了一个水生火的产品。在表现制瓷的一幕里,景德镇很多窑出现在舞台上。随着制瓷的情节,一座座窑里的大火冉冉而起,又快速熄灭,用观众的话讲, 就是“想来就来,想灭就灭”。这正是由于研发并采用了水生火的技术才实现的效果。


视频加载中...

视频加载中...


在这台演出中,灯光点位非常准确,对移动物体的追光也通过自动追光实现了全程同步同频。市面上的追光,大多使用的是手动追,对操作人员和环境的要求极高。而自动追光则通过数控编程大大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效果精准度。这次在手动追光的基础之上,又增加了一个自动追光技术,真正实现了根据剧情需要,走哪儿打哪儿,指哪儿打哪儿的追光效果,对于舞台呈现起到了非常好的实现和增益。


视频加载中...

视频加载中...


编后语


景德镇陶瓷之美,通过陶瓷作品,我们触手可及;但是,当你跟随《china》走完这一千多年历史之后,才会懂得china这个词的深刻含义,期待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有机会来看看这台戏,因为那熊熊燃烧的窑火,至今仍默默地滚烫着华夏子孙的胸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5

标签:景德镇   实景   中国   演出   舞美   圆环   布景   基调   瓷器   幕后   山水   场景   灯光   陶瓷   舞台   数码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