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新能源汽车,谁会笑到最后?


搞新能源汽车,谁会笑到最后?

新能源车在全球有两块主阵地,毋庸置疑的最大市场在中国,而第二大的则是欧洲。

今年 4 月,欧洲 10 国(挪威、荷兰、西班牙、法国、德国、瑞士、芬兰、爱尔兰、瑞典、丹麦)的新能源车型销量超过 15 万台,其中大众 ID.4 和ID.3 在销量榜上独占鳌头。

第一名的 ID.4 售卖了 6251 辆,第二名 ID.3 则是卖出了 4066 台,昔日的「网红」Model 3 折戟欧洲排名垫底,四月销量仅为 852 台。

搞新能源汽车,谁会笑到最后?

而在电车销量最大的中国,特斯拉同样放缓了增长的脚步。在一系列事故爆发之后,特斯拉在中国的口碑急剧下降,Model 3 和 Model Y 销量环比下降 70%。

昔日的网红车企特斯拉为何突然市场遇冷?而巨兽转身的大众为何又能后来者居上?我们觉得这是两家公司造车理念和技术路线上的差异所导致的。

截然不同的造车理念

我们先说大众。

作为历史无比悠久的造车企业,大众近年来遭遇特斯拉为首的新势力们持续围攻,在产品层面,我们听到对大众这家公司最多的评价是「保守」。

与其说大众是保守,我更倾向说这是一种「木桶效应」的造车理念。在大众看来,汽车的安全性是不可妥协的,它就像木桶的底,是必不可少的基础。续航、配置、做工、动力、科技、舒适、操控则是组成桶身的木板,每一块都需要做到 80 分以上,确保没有短板。

搞新能源汽车,谁会笑到最后?

在保证没有短板的情况下,大众则会进一步思考如何逐步提升自己的长板,比如辅助驾驶,亦或是智能座舱。

在汽车的生产制造过程中,大众严格按照康采恩体系去控制流程,让产品在生产环节中通过标准作业确保质量;在产品验证阶段,大众会严格按照AUDIT 体系对产品做最终的评价。

什么是 AUDIT 评价体系?简单来说就是以用户的眼光,对经过检验合格的产品,进行全面的质量评价,模拟用户去挑毛病。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确保产品符合用户的要求。

搞新能源汽车,谁会笑到最后?

在康采恩和 AUDIT 两套体系的指导下,大众的产品在到达用户手中之前经历了重重把关。以新能源车核心部件电池为例,大众 ID.4 的电池包经历了国内最严苛的跌落、碰撞、火烧等序列性试验,测试项目多达197项,而国标仅有18项,远超国标 179 项。

正是对产品品质的执拗,在整车安全性方面,大众 ID.4 获得 E-NCAP和中保研的认可。

搞新能源汽车,谁会笑到最后?

反观特斯拉,马斯克信奉的是互联网圈常见的所谓「长板效应」,造车逻辑相对激进,他们的策略先是集中力量钻研自动驾驶、车联网,然后慢慢补齐其余的短板。

不可否认,特斯拉在软件算法层面具备一定的优势,但产品质量一直充满争议,尤其是近期集中爆发的「刹车门」事件,足可见特斯拉在补齐短板的速度以及对短板的重视程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

技术路线的博弈

着眼产品,大众的纯电产品基于 MEB 平台稳扎稳打,推出的 AR-HUD、IQ.LIGHT、IQ.DRIVE 功能不为炫技,一切都是从消费者的基本需求出发,而且安全性上有切实的保障。

搞新能源汽车,谁会笑到最后?

特斯拉从第一款产品起,就不停地在强调车辆的加速能力和自动驾驶能力。把动辄 4 秒级加速能力作为自己的首要卖点,并在自动驾驶能力的宣传上缺乏克制,而消费者普遍反应的做工问题却长时间没有得到解决。

无论是舒适性还是装配工艺,特斯拉都称不上是成熟之作。在发布早期,特斯拉确实吸引了大量的技术狂热爱好者,他们乐于尝鲜,具备极高的宽容度,愿意为部分优点而接受很多缺点。

搞新能源汽车,谁会笑到最后?

当然,作为一家新兴创业公司,特斯拉的做法无可厚非。要想在豪强林立的造车圈中脱颖而出,只有采取不一样的打法,这是创业公司早期的必由之路,对于今天的特斯拉来说也确实奏效了。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在大步向前疯狂扩张时,就可以对产品质量的把控妥协,再回归到「车」本身这件事上,特斯拉还需要更多的积累沉淀。

实用主义永远是消费主流

随着新能源车开始走进寻常百姓家,实用主义的用户开始占据大多数,他们和早期的极客用户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往往有着自己认可的一套产品评价标准,续航、配置、做工、舒适、空间等都是重要评判因素。

在他们看来,长板再长也无法弥补短板的不足,没有短板的产品才是最好的产品,而大众 ID.4 看上去就是这样一台产品,它没有明显的短板,这样的产品将越来越受市场的欢迎。

搞新能源汽车,谁会笑到最后?

这一点在汽车文化浓厚的欧洲就可见一斑,大众 ID.4、ID.3 能够打败各位强敌登顶欧洲新能源车销冠就足以说明问题。欧洲如此,国内亦然,同样的场景极有可能在国内新能源市场复现。而特斯拉在欧洲市场败北,加之国内口碑的崩塌,未来渺茫,如果特斯拉还不及时补齐自身短板,其在国内市场的命运将充满更多的未知性。

传统车企也可以把电动化和数字化刻进骨子里

今年是一汽-大众三十周年,而早在 2017 年,一汽-大众就发布了「2025 战略」,一汽-大众将电动化和数字化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

短短三年时间里,一汽-大众在国内打造 MEB 智慧工厂,其核心的 MEB 模块化平台整合了大众汽车所有的先进生产技术,专门致力于生产智能化、网联化、纯电动汽车。

搞新能源汽车,谁会笑到最后?

与此同时,在产品智能化方面,一汽-大众与华为、阿里、宁德时代等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创新技术解决方案,构建 NEV 生态系统。与斑马网络、腾讯、高德等互联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将智能化技术落地,为用户带来更具未来感的智能汽车体验。

上升到企业层面,一汽-大众还在积极推进生产体系数字化、采购体系数字化、运营管理数字化、财务体系数字化、营销体系数字化,一汽-大众希望通过重塑企业体系能力,为今后持续的迭代转型奠定扎实基础。

搞新能源汽车,谁会笑到最后?

当新能源车市场逐渐步入成熟期,越来越多大众消费者成为新能源车的主流,而一汽-大众产品的产品序列中,实力更加均衡的ID系列,销量也将有机会实现更大的突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新能源   康采恩   特斯拉   汽车   欧洲   大众   销量   中国   做工   体系   能力   用户   市场   产品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