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评 | 风卷残“云”,谁的云盘,不是一边上传,一边害怕上传

相信大家都有类似的经历——你在网上被种草了一部正经影视资源、一个超棒的PPT模板或者一份超全的课件教程。而,那下载速度真想让你双手捏拳,双脚抓地。以至于小编在前不久看奥运游泳比赛时,大家看到的是你追我赶的紧张,我看到的,是让人艳羡的“下载速度”。

豆评 | 风卷残“云”,谁的云盘,不是一边上传,一边害怕上传

“氪金下载”除了保证用户群体黏性,维持群体基数以外,高昂的运营成本也是收费策略的另一关键起因。云盘的运营成本大致分为六大块:硬件成本、耗电成本、带宽成本、人员成本、办公成本和推广成本。拿某度网盘举例,某度云计算中心建立在山西省阳泉市开发区,有4万多台存储性质服务器。单台成本4.6万来计算,硬件成本就近乎20亿。实际操作中,数据备份又是必备环节,服务器成本只会多不会少。耗电方面,以每六台服务器需要一个2400W的电源供电的前提,按阳泉市大工厂商业用电0.45元一度的收费标准,每年电费就要烧掉2.5亿元。带宽上,按中国数据中心平均每月出口带宽的332Gb数据和三大运营商每月10万/Gb的收费标准计算,每年4亿网费是标配。运维方面,1000人的运营维护加上办公场地和物料,粗略估计每年需要3-4亿元的成本。再加上不菲的用户推广费用,每年维持云服务就需要超过10亿元成本。

中国用户还没全民养成内容付费的网络习惯,而云盘的运营成本又高得可怕,这导致2016年多家云盘巨头纷纷倒闭,宣布暂停云存储服务。这使得不少“白嫖玩家”的大量云上资源因为不能及时下载回本地而遭到损失,一时怨声载道。渐渐地,某度云渐渐做到一家独大的市场局面。根据艾瑞网给出的报告显示,2018年某度网盘市场覆盖率高达61.6%。以“免费基础服务”配合“付费增值服务”的商业模式成为了云盘行业的常态模式。限速措施以牺牲用户体验为代价,换取了产业的生存和盈利。在下一代技术升级之前,这会是行业不变的痛点。

伴随痛点而来的,还有另一个隐患风险——信息泄露

智能手机时代,我们的手机内存容量得以扩展,物理级储存也毕竟有限,拍照科技还在一代代迭代革新,随便一张高清图就4M、5M不等。加上短视频媒体风靡全网,几十兆的视频文件也见怪不怪,而5G技术的加持极大增加下载速度,一次午间小憩式的网上冲浪就能带来不少信息冗余和缓存,网络和本地的界限似乎渐渐模糊

由此可见,数据长期存储于本地已不是明智之举。

需求有了,服务也会随之跟上。各大云盘开启“本地数据备份”服务,帮助用户随时备份照片、视频、通讯录、通讯软件里收发的文件、甚至手机系统本身。网盘和本地似乎已经分不清,物理化的存储设备逐渐成为备选。通过云盘工具,用户随时可以调取、查看、转存文件资料,极大便捷了我们的生活。

而这,就是隐私泄密的开端。

云盘里的文件除了本人存取外,也被作为信息分享的中转站。用户的胃口也大了,他们对“一件资源”的找寻,过渡到了对“一类资源”的期待。于是乎,“网盘搜索”诞生了。用户可以通过网盘搜索引擎同时在多个云盘里搜寻被共享的资源。无需他人同意,一对一直接下载。简单粗暴的程度似乎让网民梦回“迅雷搜索资源”的年代

泄密的生意,由此开始。

为了让手机里相册上传方便,不少用户选择直接整个文件夹打包传,只要在上传时不小心点成“公开链接”,隐私就属于裸奔状态。而我们手机存储相册的文件夹名字通常默认是“DCIM”、“Camera”、“来自:iPhone(苹果党)”等。图片命名形式可能是“IMG”、“日期”、“wx_camera”等。通过第三方“网盘搜索”检索这些关键词,就能查到无数个体用户上传在云盘里的私人照片。如果拓宽敏感词搜索范围,还可能看到更隐私的照片,比如“照片”、“学校”、“工作”…这里面会涉及到个人、机构,甚至企业单位。有网友通过第三方渠道取得了诸如个人身份证照片、房产机构客户资料、工作视察照片等敏感信息。更甚,一些不法分子把资源进行了收集、罗列和分类,并通过各类渠道明码标价售卖

豆评 | 风卷残“云”,谁的云盘,不是一边上传,一边害怕上传

小编在写稿日(2021年8月31日)当天依旧可以通过关键词搜到他人上传的私照

早年间,公众号自媒体“差评”就已经狠狠抨击了类似信息泄露的恶劣现象。在2017年,某度也针对这件事做出了说明和回应,但网友似乎并不买账。

豆评 | 风卷残“云”,谁的云盘,不是一边上传,一边害怕上传

豆评 | 风卷残“云”,谁的云盘,不是一边上传,一边害怕上传

随着下载速度受限的糟糕体验和信息安全隐患,用户急切地盼望另一款云盘产品的出现。于是乎,某里云带着这份期待来了。精巧的功能、干净的界面及不受限的传收速度,这款产品在未上线的内侧阶段已经积攒了足够多的用户。正当大家赞声一片时,2019年双十一前后,某里云被爆出“用户注册信息被泄露”的新闻,2021年7月5日,浙江通信局证实了“该企业的确将用户数据信息交予第三方”的事实。该企业也在8月23日在社交媒体做出了道歉。

至此,中国两大云平台的用户信息泄露事件就此告一段落。复盘下来,导致类似事件的原因有三——用户在软件设置上的疏忽,第三方搜索引擎对私人信息的爬取,云盘企业内部的主动泄露

我们来一条条分析。

首先,用户自身问题。通过简单的文字引导很难降低用户“失误率”。就如同微博界面这么大,点赞按钮这么小,排除营销炒作的可能,依旧没办法“阻止”明星们无意中的“手滑”,而每一次手滑就是一次热搜。这是正态分布的结果,且只能依靠产品功能和界面上的改善来优化,从而杜绝用户行为导致的泄密事件

其次,第三方的问题。如今,“网盘搜索”俨然从产品摇身变成了产业。不少网盘搜索服务需要用户付费,达到资源的二次涨价目的。邀请码机制提高了注册门槛,也间接提高了黏性。有的网盘搜索机构采用口令式注册,把用户导流到公众号里,建立专属私域流量池。还有的组织主打某一类资源的检索,精准用户群体,从而吸引相关广告商来入驻,竞争Banner曝光。无论哪种形式,都是对用户资源的二次消费,需要云盘企业和相关行业进行管制。

接着,企业内部泄露问题。因为内部人员是敏感信息的第一轮产出者、传播者和接受者。员工通过通讯软件可以对企业敏感文件截图、传输、录音录屏。只要办公软件可对外通讯,此类风险就会加大几分。因此,为防止内部文件流出,云盘企业自身有责任和义务采用专属企业的通讯软件办公

总结下来,三大泄密原因的解决方案就是:安全可靠的产品功能,安全的企业监管、安全的通讯软件。不仅是云盘公司,对信息敏感的领域,如律师和金融业,早早就在这三块做出了信息安保部署。特别是保密要求极高的律师,都被要求用信源豆豆进行通讯办公,除了让私有服务器保证机构自身的机密信息,也在保护委托人的隐私

文章最后,小编给大家带来一条最新的资讯。

近日,天津市国资委下发一份《关于加快推进国企上云工作完善国资云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的红头文件。

豆评 | 风卷残“云”,谁的云盘,不是一边上传,一边害怕上传

国资企业被要求需要停止使用相关云平台,并在合约到期后自动迁移至国资云平台。消息一出,网友们就“云厂商是否会凉”等话题展开各种角度的讨论。在小编看来,这次国资云的横空出世短期内不会对个人和企业造成影响,不过从长远角度看,公有云服务不再是长久之计,特别是近期滴滴事件、《数据安全法》的颁布实施、以及两大云平台用户信息泄密事件证明——私有云才是信息安全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7

标签:阳泉市   上传   敏感   害怕   隐私   成本   事件   机构   服务器   文件   照片   用户   资源   产品   科技   企业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