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是如何成为实际上的一把手?多亏了他

全 网 首 发 于 微 信 公 众 号:这 个 历 史 很 靠 谱 儿 。关注我,每天分享有趣有料有深度的历史故事。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节点,在此次会议上,中央作出了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改变了中国的前进方向。可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是重大的,但熟悉历史的朋友会知道此时邓小平并不是国家主席,也不是国务院总理,却为何能够独当一面,成为中国的实际领导人呢?这其中有些细节问题我们必须清楚。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是如何成为实际上的一把手?多亏了他

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也就是1978年12月之前,邓小平经历了人生中的第三次“低谷”。1976年,邓小平被第三次打倒,而此次,邓小平依旧是被冤枉的。10月,“四人bang”被粉碎,叶剑英等人向华国锋提议要求邓小平出来工作。经过中央的再三讨论,邓小平允许阅读中央文件,这是邓小平复出的最重要的标志。

1977年3月13日,陈云深知邓小平是无辜的,他在中央工作会议上提出:“邓小平与天安门事jian是无关的,”并提出让邓小平重新参加中央领导工作的议题。汪东兴指示下属告知陈云,让其修改言论再发表简报,陈云断然拒绝道:"要发简报,就照我讲的,一个字不改地发。"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是如何成为实际上的一把手?多亏了他

最终,因为陈云的丝毫不让步,而简报最终没有发表。但是陈云的这番话却早已在党内传开,并且深得众多领导干部的认同。1977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邓小平的一切职务,包括解放军总参谋长这个职务。而此时,邓小平距离党内实际领导核心只有一步之遥。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前一个月,还有一场会议至关重要,而这次会议的核心人物就是陈云。1978年11月10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在此次会议开幕时,时任中共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就宣布了三个议题:其核心思想是如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是如何成为实际上的一把手?多亏了他

邓小平和陈云在会上坐在一起

华国锋定的调没有问题,在场的大部分干部也都同意,但是干部们思想上存在的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许多“大是大非”的问题依旧没有落地,“两个凡是”还是指导人们工作的纲领,成千上万的冤案没有解决。这些问题都是束缚干部们开展经济工作的枷锁,若得不到很好的解决,那么现代化只是一个喊得响亮的口号。

会议第二天,干部们进入分组讨论阶段,而华国锋定的议题已经被突破了。影响最为深刻的,是陈云发表的《坚持有错必改的方针》。在这篇报告中他一针见血的指出若不能解决政治上遗留的问题,那么干部们很难一腔热血得支持经济计划。这篇报告引起了全会的热烈讨论,此时会议的中心问题,已经不是如何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是如何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是如何成为实际上的一把手?多亏了他

陈云在会上发表讲话

在干部们火热的讨论声中,会议氛围逐渐变得轻松,许多重要共识开始达成。而在会议上的另一个重要人物——邓小平,他刚刚结束国外访问,没来得及参加开幕式,准备参加闭幕讲话的他也开始思考要说些什么。

12月2日,胡耀邦和于光远来到了邓小平的家中,和他讨论会议的有关情况。一向很少写提纲的邓小平用铅笔写了1600字的提纲,交给了于光远。于光远交给了国务院的起草人员,三天之后,这份稿子顺利完工。最终字数不到8000,邓小平自拟标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2月13日,在闭幕式上邓小平作了有关演讲,他首次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口号,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主题奠定了政治基础。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邓小平的演讲议题成了全会的主题,全面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为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思想政治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之后,陈云在会上的经济观念被全会干部所认同,原本连政治局委员都不是的陈云在会后直接成为了政治局常委、中纪委第一书记。而邓小平此刻也成为了党内实际的领导核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天安门   中共中央   党内   提纲   简报   议题   经济建设   全会   中国   口号   把手   职务   干部   中央   会议   工作   科技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