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车软件不可“过度社交”嘀嗒伸向用户个人隐私的黑手何时停止

近日,南都“新出行指数”课题组联合滴滴、首汽、曹操等多家出行企业与近2000名读者,提出倡议:建议打车软件不再以“用户社交”的名义获取用户过多个人信息,要保护个人隐私安全。南都调查发现,过度的社交功能不但造成司乘双方困扰,也给许多犯罪隐患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嘀嗒出行对此倡议并没有表态,APP内依然保留原有社交诱导功能,存在暴露用户非出行相关个人隐私的安全隐患,甚至在官方微信渠道发布“软色情”内容博眼球获取用户。

泄露用户电话等个人隐私 嘀嗒用户安全无法保障

南都在倡议书中提到,很多用户担心打车涉及个人联系方式、住址等敏感隐私,事后会被司机骚扰,存在不安全隐患。滴滴等App会提供虚拟号码供司机和乘客沟通,订单结束之后司机将无法联系到乘客。但从微博等渠道的用户反馈来看,嘀嗒并未对用户电话进行加密处理,已有多起司机骚扰乘客的案例发生。有微博用户表示自己预约嘀嗒顺风车出行,车主无故取消订单,嘀嗒客服声称对司机进行了封号处理,结果乘客却收到了司机打来的涉黄骚扰电话。

打车软件不可“过度社交”嘀嗒伸向用户个人隐私的黑手何时停止

打车软件不可“过度社交”嘀嗒伸向用户个人隐私的黑手何时停止

暴露个人隐私信息吸引用户 嘀嗒需要“更节制”

南都还提出,打车软件作为一个工具类软件,与服务相关的个人信息,包括行程信息(打车时间、地点等),必要的沟通途径(会话,受保护的联系方式等)以及安全信息(实名信息等)外,其他任何个人信息(真实头像、职业、个性化标签等)都应该由用户决定是否对外展示,平台应该提供给用户选择的权利。特别是个性化标签这点,不少用户都表示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贴上了“大长腿”、“肤白貌美”等标签,对自己的出行安全表示担心。

从App的功能来看,嘀嗒此前推出了“嘀嗒结伴”频道,此频道充斥着各种爆照交友求脱单的内容,用美女照片吸引男性用户加入,这个套路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滴滴顺风车安全整改后,嘀嗒迫于舆论压力暂时关闭了该频道,但当被问及后续如何整改时,嘀嗒并没有给出任何回复。也许是打算风声过去之后再换个马甲重新上线?

打车软件不可“过度社交”嘀嗒伸向用户个人隐私的黑手何时停止

不仅如此,嘀嗒官方的微信账号也发了不少诱导性内容,譬如鼓吹“做了嘀嗒拼车车主,财色双收的几率更高”、“嘀嗒上漂亮妹子太多”等,其隐藏目的不言而喻。在体验嘀嗒注册流程时,笔者发现居然还有“情感状态”的选项,用户是单身还是已婚难道会影响打车出行吗?

打车软件不可“过度社交”嘀嗒伸向用户个人隐私的黑手何时停止

南都认为,出行平台应专注出行服务,不建议过多获取用户信息,甚至以此为噱头对用户进行“社交诱导”。平台主动暴露过多出行无关信息,会导致出现针对用户个人的挑单行为,甚至为某些犯罪造成便利条件。就让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出行归出行,社交归社交。少一分交友诱导,多一分安全保护,创造一个更加可靠的出行环境。

打车软件不可“过度社交”嘀嗒伸向用户个人隐私的黑手何时停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凯撒   社交   用户   软件   黑手   诱导   车主   隐患   乘客   司机   标签   功能   电话   数码   平台   频道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