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杀猪过年”

我的家乡是襄城县范湖乡康封村,一个普通的豫中村庄,一个典型的拥有乡土气息的村庄。儿时的记忆中,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乡土气息浓厚的村子,春节前的“杀猪过年”往往充满着隆重、欢乐、喜庆的气氛。

当然“杀猪过年”最重要的步骤就是买猪了。当时交通工具不方便,买猪要么步行,要么骑个自行车,到方圆十里八村寻找猪猡。每进村后见人就递香烟,问谁家喂的猪准备要卖,然后去他们家里商量关于卖猪的事,价格谈好后,就在村里找个公认精确度最准的大秤(后来用的是磅秤来秤重量)来称重量 ,称好后结帐赶猪回家。

记得有一年腊月二十,从外村回来的村里人捎信说,父亲在倘庄村买了一头大白猪,往家赶着困难需要人手。我听完后拔腿往外跑,在倘庄村老学校附近与父亲会合了。当时我和父亲一起赶猪,父亲一手牵着绑着猪后面二条腿的绳子,我则拿着个木棍,朝着回家的路线赶猪。那头猪非常不听话,大路不走,总是往还有积雪的麦地里跑,我和父亲左右夹击才把猪赶到家的猪圈中。

杀猪前,我们开始磨刀、拉柴禾、烧水。准备工作完成后,开始杀猪、退毛、分割猪肉。杀猪工作完成后,我们把猪肉储存起来准备第二天去卖个好价钱,然后置办年货。一般卖猪肉的话,第二天天不亮就要去周边赶集,往往到了集市天还不亮。因为春节正是寒冬腊月,滴水成冰,大家会在集市旁边找些木棍、玉米秸秆点火取暖。等天亮后集市上人多了,就开始卖肉了。卖肉时,一家人都精神高度集中围在肉摊上,看着周围,生怕有哪个人买过肉没有付钱,如果碰到一起也许一头猪也就白卖了。

记忆中,听过父亲说过最多次就是他年轻时在乡里的集上卖肉,肉卖完后就跑回家杀猪,然后一个人用肩膀抗半片猪肉(俗语:一头猪从脊椎劈开成两片,一片也就是半个猪)步行去范湖乡集上卖。康封村离范湖乡集会,最近的路程也得四五里,现在很难想象父亲是怎样走到目的地的。后来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买猪卖肉从原来的架子车到后来的机动三轮车、摩托三轮车,大大提高了工作时效。2017年父亲身体不再硬朗,摞下了近四十年的杀猪手艺,并且村上的年轻人大部分外出务工,村里干卖猪肉的营生也只有二家了,一家是个四十出头的年轻人,一个是父亲的徒弟。

每到春节,看到集会上卖肉的商户,记忆中父亲杀猪卖肉时的音容笑貌便会在脑海中重现。记忆的乡土中国啊,那些年,那些事!

作者:韩校民

一位眷恋乡土的农村青年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大路   架子车   肉摊   滴水成冰   襄城县   乡土气息   木棍   乡土   交通工具   集市   猪肉   村里   村庄   父亲   春节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