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正确决定本身就是难事

一家百亿企业的董事长曾说:每当我面临在董事会做决定的时候,我都希望有人可以明确地告诉我,我的决定是正确的。或者,在面临重大决策的时候,有人可以告诉我,这个决策可能有问题。

但是,现实往往相反,在重大决策面前,董事长往往是最寂寞的那个人。作为最终决策人,他需要做出艰难而正确的决定。

如何保证我们每个决策不是私意安排,而是发自良知、合乎大道的正确判断呢?


01



王阳明先生有言:“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是天理。”


良知是上天送给我们与生俱来的礼物,能明辨是非善恶,只要我们启用良知,自然会做出正确的判断。


因此,无论是企业、家庭还是个人,正确的决定一定是依着我们的良知而做出的,因而也是符合天理大道的。如果不启用良知,私心杂欲就会主导我们的决策,进而导致我们偏离大道。


“良知发用之思,自然明白简易,良知亦自能知得。”所以,不用在外面找,我们随时随地携带着是非判断的准则,依着良知做出判断,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既简且易。


做出正确决定本身就是难事


那么,如何启用良知呢?关键是叩问良知。


首先,要放下对一些事情的执着看法,让自己安静下来,打开良知雷达,不思善、不思恶,以清澈的良知来观照,良知就会给我们答案。


其次,如果有些事情一时想不通,就先安定下心来,好好睡上一觉,等到第二天清晨四五点钟,这是良知最为清澈之时,有一个答案会映入心中,这个答案不是用大脑思考出来的,而是良知给我们的直接启示。


“若是私意安排之思,自是纷纭劳扰,良知亦自会分别得。”良知给了我们答案之后,如果我们再用大脑进行各种思考,就会陷入私意安排的境况中,开始计较自己的得失、荣辱,那么我们又开始远离真正的大道,等到时机成熟时,必然收获相应的苦果。


02



依良知做决定如此重要,那么,为什么很多人无法真正达至良知呢?


王阳明先生在《答欧阳崇一书》中讲到:“故‘君子素其位而行’,‘思不出其位’,凡谋其力之所不及,而强其知之所不能者,皆不得为致良知。”


王阳明先生告诉我们,素富贵、素患难、素贫贱,当我们遇到各种事情的时候,由于我们的力量、智慧不够,强其所能,就是用了自己的小我,勉强用自己的一点点经验和小我做出的决定,一定不符合大道,因而都没有用到致良知的功夫。


因此,培养我们清澈的良知,至关重要。


做出正确决定本身就是难事


王阳明先生还讲到:“‘宁不了事,不可不加培养’者,亦是先有功利之心,计较成败利钝而爱憎取舍于其间。”就是说,没有做出好的决定,是因为有功利心。用功利心做出的决定,一定是计较了得失、成败、爱憎、取舍,这些都是小我做的判断。


一个人若能良知清澈,定会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清楚地做出判断。


03



那么,如何培养我们清澈的良知呢?


“凡学问之功,一则诚,二则伪。凡此皆是致良知之意欠诚一真切之故。”


何谓“诚”,何谓“伪”?


好的起心动念为诚,不好的起心动念为伪。


当我们做决定的时候,如果起心动念有怠惰之心、嫉妒之心、私欲之心等等,那我们就远离了天理良知,就会出现“伪”,我们也终将获得一个错误的决定。


当我们选择在起心动念处种下良善的种子,以良善的起心动念决定当下的行为作用,必将收获良善的反作用,这就是“诚”带给我们的能量,我们也终将获得符合天理良知的正确决定。


做出正确决定本身就是难事


起心动念之间的诚与伪,构成了人生的分水岭。诚于己,必能信于人。因此,培养清澈的良知,就是让我们随时随地观照自己的起心动念,在起心动念处诚于良知。


真诚是一种伟大的力量,诚于当下良知给我们的答案,我们将收获正确的决定,所有正确的决定汇聚起来,就是一个光明且美满的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成败利钝   正确   爱憎   良善   小我   天理   难事   良知   功利   得失   随时随地   清澈   心动   大道   事情   答案   数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