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 Hi-Fi 没有衰落,只是在改变

常看到和听到有些老烧友——不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烧的真正国内第一代发烧友——在那里感慨现在音响发烧市场不行了,在走下坡了,未来可能hi-fi会越来越不行。是这样吗?我也是一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发烧的老烧,但我却持相反的看法。Hi-Fi根本没有衰落,只是在改变。

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音响玩法。从国内发烧早期开始玩的老烧们,包括我自己在内,最熟悉的玩法是什么?是台式音源、是前后级纯功放、是书架喇叭、落地喇叭。问题是,这套东西从欧美国家七十年代开始也一直是传统的主流发烧玩法,多少年了。今年2015年了,难道这套东西就一成不变地一直下去?世界上没有这样的东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东西,大家回顾一下,还有哪样到今天不彻底改变的?很多东西根本就消失了,即便还存在,也一定是换了新貌。音响发烧也是这样!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东西到今天还是同样的形式,才叫奇怪、反常、不可思议呢。

现在音响类产品,最流行、最增长迅速、最有潜力的是什么?有哪些共同点?我凭自己的了解和接触,这里总结一下。

当前最发展迅速、侵占传统老东西份额的,是这么几大类:1)随身便携播放器;2)耳机耳塞;3)桌面多媒体喇叭。这几个东西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能在现在流行?为什么传统的三大件式Hi-Fi系统会无力增长?

其实原因很简单。这几样发展最快的东西,具有的共同特点是:1)小巧易用,可以随身或携带;2)多功能合一,组成一套完整系统更方便、件数少。其实这两点还可以融为一点:能让我们更方便地、随处能欣赏音乐,拉近和音乐的距离。我个人造了一个名词“轻型Hi-Fi”来指代这类产品,相对于传统的“重型Hi-Fi”。轻型Hi-Fi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提高,和传统重型Hi-Fi的停滞,是当前发烧圈的主旋律。

这点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大系统,大多数人家里只有一套,摆在客厅或专门听音室里,主人只有回到家里,正襟危坐在“皇帝位”上,才能开始欣赏音乐。这种情况下,主人和音乐的“距离”算近吗?我觉得不近。怎么样才算和音乐的距离最近?就是生活中的各个场景下,只要想听音乐,都能听到一定品质的音乐。开车时有车载音响,出门在外时有随身播放器+耳机/耳塞,在办公室的工作台案头有一套小系统,在家里,不仅有试听间,而且书房里、卧室里,都可有一套小系统。现在是互联网的时代,网络能让我们随时获得近乎无穷的音乐资源。个人音响系统应能利用网络的优势。

另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人群的问题。老的三大件皇帝位系统,最适合的是那些私人空间充裕的中年人士,而年轻人往往私人空间并不大,甚至还没有自己拥有的私人空间,所以对音响的需求,不可能通过传统大系统去实现,只能通过随身便携、桌面音响来实现。这是很重要的一点。

以上我的分析决定了,目前最有需求、最实用的、最有发展潜力的,并非传统三大件——三大件系统最好的情况也就是持平,已不可能再增长——而是能满足随处欣赏音乐、满足年轻人音乐欣赏需求的东西,即我前面所说的“轻型Hi-Fi”。

其实年轻人玩耳机耳塞、随身便携,是有悠久传统的,我自己大学年代(八十年代末)也是天天背着一部AIWA磁带随身听跑来跑去的,连上课也偷偷听。当年的耳机耳塞选择远远不如现在,但也已有部分讲究声音的大学生在研究索尼的、松下的、爱华的耳塞各有什么特色、哪个更好。随身播放器和耳机耳塞这一块,到今天,可以说如火如荼,厂家能提供的产品,空前丰富,市场的需求,也空前活跃。甚至很多年轻人把耳机当成“行头”的一个部分,这更扩大了市场的规模。随身音源的玩法也出现多个“流派”:专门的随身播放器、手机捆绑小解码耳放、高音质的音乐手机,各有各的拥趸。

桌面系统这一块,现在最流行也最有发展潜力的,是多媒体有源喇叭,特别是带无线传输功能的桌面小喇叭。比较小巧的靠电池供电可以随处携带,讲究一点音质的则左右喇叭可以分开,内置较好的解码和功放模块。我最近介绍了几款品质相对较好的多媒体无线喇叭,它们能提供的声音品质,已经接近发烧友的需求了。我很喜欢的一点是,如果多媒体喇叭能支持无线方式和手机配合,那么依靠手机上网络提供的无穷音乐资源,我们可以非常便利地欣赏到近乎无穷的音乐。举例来说,Apple Music(或国内的QQ音乐)提供的流媒体音乐品质已相当不错,特别是听流行音乐,声音品质和CD听感差别很小,那么手机+Apple Music+多媒体无线喇叭,就可以很便利地在桌面欣赏音乐。这种使用的便利性、音乐资源的无穷性,是没有网络、没有无线传输的年代难以想像的。每个老烧乐迷都有过痛苦寻觅某些唱片的经历,而网络时代、在线音乐的兴起,使得那种经历成为历史。在人类历史上,音乐从未离我们如此之近,找到和播放音乐,从未如此简单。新一代的乐迷和发烧友,将根本不知前辈们寻碟的痛苦。

即便是传统老牌的Hi-Fi厂家,近年来也在不断开拓新的产品,满足新一代烧友的需求。比如Linn很早就放弃了传统CD机,致力于流媒体播放器,英国B&W在苹果播放设备和耳机产品上投入了很多资源,收获甚丰,英国CHORD的个人音响产品系列Hugo、Mojo都取得很大的商业成功。还有一些新兴的厂家,靠着新颖的产品理念,在很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大影响力,如法国的Devialet、国内的Auralic、韩国Aurender等。现在的时代里,老牌厂家不管根基有多深厚,如果产品因循守旧,一样渐渐没落,新兴的厂家只要理念正确、产品吸引人,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崛起,成为市场玩家。

我以前在一篇介绍音响发烧ABC的入门文章里提过,传统三大件系统的构成,现在往往流行把三大件合并为两件:音源和功放合一,或者功放和喇叭合一。前者表现为各类内置解码的放大器(功放和耳放),特别是耳放,现在内置了解码的所谓“解码耳放一体机”是很多耳机烧友的主流玩法,纯耳放市场需求在逐渐萎缩,而后者表现为有源喇叭,甚至内置解码的有源喇叭。其中内置了解码和放大模块的、支持无线传输的有源喇叭,就是我前面提过的"多媒体桌面喇叭",是很有前景的一种产品。此类产品走高端路线的也有,比如英国Meridian近年来倾力开发的DSP喇叭系统。

个人音响产品的未来发展一定在于依托网络、无线等技术优势的产品,一定在于随身便携、在于多功能合一。轻型Hi-Fi产品会发展迅速。传统重型Hi-Fi产品最好的情况下也就是很慢地衰减下去,已无增长可能。Hi-Fi总的市场规模和需求绝不会衰减,它只是在变化中!


(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发烧友   音响   耳塞   功放   玩法   喇叭   耳机   桌面   需求   传统   东西   多媒体   数码   系统   产品   音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