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信息化项目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机制探究

编者按: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是指支撑上层各业务应用系统运行的环境资源。本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包括两类,一类是保障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机房基础设施,一类是外场终端基础设施。

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的安全运维是保障系统平稳运行的重要手段。十三五以来,交通运输部门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为提高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的生命周期,解决维护难、管理难、运维费用不足等问题,本文基于四川省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设施现状,提出了机房基础设施和终端基础设施运行维护管理内容与机制,以保障基础设施安全、稳定、高效运行。

“十三五”期间,交通运输信息化取得了持续快速的发展,交通运输行业大规模信息化软、硬件资源的运行管理和维护压力随之增加,逐步出现“建设易、运维难、利用效率低”等不利现象。

同时,交通运输各部门普遍存在“重建设,轻运维”现象,管理部门更多地关注系统建设,忽略了运维在整个信息化过程中的重要性。

由于缺乏运维管理依据,行业管理部门在运维管理方面投入的人员较少,运维团队力量较弱,资金缺口较大,导致运维质量较低、应用效果较差。

因此,做好信息化项目日常管理和运维十分必要,其中基础设施的运维在系统运行过程中尤为重要。基础设施是信息系统运行的中枢,是保障重要业务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外场业务工作正常开展的重要基础。

一、研究现状

(一)运维管理模式现状

国际上普遍存在两种信息化项目运维管理模式。

一种是自主运维模式,信息化部门为了充分发挥信息化系统的总体效益,对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及数据资源区分对待;其中各个层次基础设施的管理与集中维护工作分别集中在统一运维部门,数据资源和应用系统一般由数据管理中心类似机构统一管理和交换共享,应用系统一般采用“谁使用、谁维护”的策略进行分散管理。

另一种是运维外包模式,业主把信息化项目软硬件设施设备的维护外包给专业的公司,一般采用集中统一外包购买服务,以利于集中精力发展用户、服务运营等核心业务,为快速提高自身收益做好铺垫。

自主运维模式是指企业自行负责对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的运维工作。

自主运维模式中运维人员容易管控,可根据部门自身需要进行能力培训,完成企业所需的各项相应工作。其缺点是人员数量有限,对于并行的运维工作无法同时提供支撑,同时,由于运维相关各专业知识培养时间较长,无法满足部门运维工作的要求。

运维外包模式也称信息系统代维,是指信息系统使用单位将全部或一部分的信息系统维护服务工作,按照规定的维护服务要求外包委托给专业公司管理。

在信息技术运维外包过程中,组织可能全部或部分将信息技术运维工作外包给其他信息系统运维外包服务公司,因此存在完全外包和部分外包两种信息系统运维外包模式。

其中,完全外包模式是将所拥有的全部信息技术资源的运维工作外包给其他组织,即外包组织为本组织提供完全的信息系统运维服务,组织的信息技术部门负责运维外包的管理工作。

部分外包模式是组织对所拥有的一部分信息技术资源自行运维,同时,通过与其他组织签署运维外包协议,将所拥有的另一部分信息技术资源的运维工作外包给其他组织。

(二)运维管理机制现状

国内交通信息化建设管理日趋规范,研究学者针对基础设施提出了相应的运维管理体系。

实际运行层面,各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已陆续开始制定符合本省自身情况的交通运输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但针对建设成果的运维管理机制都较为分散,基本均未形成职责清晰、边界合理、费用筹措有效的运维管理机制。

北京市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较为领先,运维管理机制相对完善,从运维管理体系、运维分类管理、监督实施3方面提出了系列要求。

2017年,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发布《青海省交通运输厅信息化运行维护实施方案》,针对厅本级信息化项目进行运维管理。实施方案从职责分工、运维内容、运维工作分类、运维工作模式等方面提出了相关要求。

浙江、湖南、江苏等省份也先后建立了具体的交通信息化运行维护管理办法,办法更多从信息化应用系统、数据资源更新和采集、主机及存储、机房环境设施等方面进行有效规范和指导。

(三)总结

国内制定的运维管理办法偏向于信息系统、数据资源的运维,相对缺乏外场终端信息化设施的运维管理和操作指南,对交通信息化软硬设施的维护费用筹措渠道也缺乏长效的规范和指导。

本工程参考信息化项目运维管理模式,根据四川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基础设施类别和现状,提出相应的基础设施运维管理机制。

二、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随着交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已采购了一批信息化基础设施,包括机房基础设施和终端基础设施,本文基于四川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从机房基础设施、终端基础设施两个方面介绍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成果。

1、交通运输机房基础设施建设成果.四川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建设交通云平台,依托多年信息化项目建设成果,已购置了一批机房基础设施设备,包括机房设施设备、主机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桌面设备、终端PC设备以及其他相关设备。

2、四川省交通运输终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目前,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根据业务需求依托信息化建设已购置了一批外场终端设施设备,包括可变情报板、车载终端、船载终端、交调采集设备、外场视频等。

三、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机制

(一)基础设施运行维护内容

1、机房基础设施

机房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主机存储设备、网络设备、机房基础环境设施设备3类。

(1)主机存储设备运维对象包括硬件设备及其相关的软件。主机存储硬件设备主要包括主机设备、存储设备、桌面设备、终端PC设备以及其他相关设备。运维内容包括硬件设备及其附加软件的例行检查、状态监控、响应支持、故障处理、更新扩容、性能优化等。

(2)网络设备运维对象为政务内网、行业专网、自建网络或租用网络、网络设备及他相关设备和附带软件。运维内容包括网络设施设备的的例行检查、状态监控、响应支持、故障处理、容量扩充、性能优化等。

(3)机房基础环境设施运维对象包括机房供电、空调、消防、安防等基础环境设施。机房运维内容包括包括机房供电、空调、消防、安防等基础环境设施的例行检查及状态监控、响应支持、故障处理、性能优化等,确保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通过以上3类机房设施设备运维、对象、内容的分析,机房基础设施运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机房基础设施的例行检查是指运维人员进行的例行运维服务,以及时获取运维对象状态,排查处理潜在故障隐患。

(2)设施状态监控一般通过基础设施工具和技术,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获取设备异常信息,以便于进行故障的诊断和修复。

(3)响应支持是运维人员针对服务请求或故障申报进行的响应性支持服务,一般通过电话、传真、邮件或Web方式进行响应受理。

(4)故障处理是运维人员负责对故障进行快速、有效的处理和恢复。

(5)性能优化是指运维人员为了提高设备使用性能对设备进行调优改进。

2、终端基础设施

终端设施运行运维对象包括交通外场固定终端设施、手持终端设施、车载终端设施等。交通固定外场终端一般将其作为重要的附属服务设施,应按照路产设施进行统一运维管理。

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运维”的原则,根据终端设施使用主体的不同,终端设施运行维护工作分别根据公路、水路、运输等业务职责划分,由省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或市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由具体使用管养单位(或运营公司)具体承担。

在省级层面,公路固定终端设施的运行维护根据使用主体不同,由四川省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负责运维组织管理,由公路管养单位和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单位具体承担;水路固定终端设施(含港口、码头等水域信息化设施)的运行维护由相应的水运设施管养单位或港口、码头运营企业承担;车载类终端设施的运行维护由客、货运营管理单位具体承担。

在市级层面,终端设施运行维护由市级交通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管理和实施。

针对省级交通运输管理部门负责投资建设的终端设施,市级交通主管部门应建立信息化终端设施运维管理制度,明确职责部门及岗位,按照四川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统一的监督考核要求,做好设备巡检、维护、异常上报、异常恢复等工作。

(二)运行维护模式

基础设施运维模式采用自主维护、购买服务、自主维护+购买服务的混合模式3种方式。

对信息化建设成果的运行维护,运维单位可自行承担,也可通过选择外部技术和服务资源购买服务,或采用自主维护+购买服务相结合,将全部或部分运行维护工作,外包给专业公司来实施,但必须通过安全保密审查。

对于承担重要信息系统运维的外包企业,应具备相应的运维资质、相关认证及安全审计。

承担运维服务的外包企业应掌握完成本系统运维服务的相应技术,拥有运维服务过程中必须的过程管理工具和监控工具,具有发现系统潜在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建立有相应的备品备件库,建立有维护相应信息系统的知识库,并承诺其知识库可与运维单位共享。

对于涉及保密要求的,还应具有相应的安全保密资质。

对于重大信息系统或运维单位所管理使用的多个集成系统,可实行总包制,由总包单位负责多个系统的运维工作,或协调各软硬件厂商进行相应维护。

(三)运行维护费用管理

终端设施运维费用筹措来源相对复杂,费用缺口突出,建设和使用对象较散,层级较多。本文仅分析四川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投资建设或统筹要求建设的外场终端设施的运维费用,其他终端运维费用由各建设单位或使用单位自行解决。

交通信息化项目基础设施运行维护机制探究

公路水路外场终端设施主要包括监控视频、交调设备、收费设备、车路协同设备、气象设备、太阳能装置设备、技术状况监测类设备、路测触摸类设备、AIS设备、水文水流设备、EDI设备、发布类设备等,上述设备在竣工验收后交付至使用单位后,日常的运维及配件更新费用来源渠道主要如上表所示。

部分采集类、发布类终端设备可以考虑通过工程建设合理延长有效质保期或一次性采购备用关键部件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运维费用;对于采集与服务可一体化运维的终端设施可以考虑以租代建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化解运维费用。

对于公路水路终端设施,运维内容涉及功能升级、器件更新维护费用应纳入年度公路养护、改扩建,航道维护等工程计划,由建设单位列入工程预算。

对于运维管理过程中,通过检测标定及相关规定,符合报废、更新条件的,应根据需要及时通过信息化专项工程或基础设施维护工程,纳入统一建设。

对于采集、执法、服务发布类终端设备,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所有终端设备数据信息质量的及时性、完整性、准确性进行检查和评价,依据评价结果调整和优化运维资金审核和计划安排。

四、结束语

本文借鉴国内外运维管理模式和运维机制,基于四川省交通运输行业基础设施现状,确定交通运输行业基础设施运维内容及运维机制,构建交通运输行业建设项目基础设施运维管理体系,旨在掌握设备的运行情况,更全面、高效地管理机房设施设备和外场终端设备,对开展交通运输信息化项目运维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简介:

文静,四川省交通运输厅信息中心

李翠翠、王卓伟,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原文刊载于2020年第9期《中国交通信息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8

标签:基础设施   交通   外场   终端   信息系统   外包   管理部门   机房   交通运输   设施   机制   单位   模式   组织   项目   设备   工作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